固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05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线夹,具有过线槽,固线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夹持空间,第一本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线夹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线夹安装效率较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工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线夹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用固线夹对电机线进行收纳固定,一般固线夹固定在钣金件上时,需要打螺钉,这样导致固线夹的安装效率较低、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固线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线夹安装效率较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线夹,具有过线槽,固线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夹持空间,第一本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扣。进一步地,第一卡扣为挂钩,挂钩具有与钣金件厚度对应的卡位槽,第一卡扣通过卡位槽与钣金件卡接。进一步地,第二本体部上设置有第二卡扣。进一步地,第二卡扣与钣金件上的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二卡扣可卡入至钣金件的安装孔中进行固定。进一步地,过线槽的槽底处设置有防滑筋条。进一步地,过线槽呈U形槽,过线槽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进一步地,第一弹性片朝向过线槽的槽底弯折,第一弹性片的自由端与过线槽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进一步地,第二弹性片位于第一弹性片靠近过线槽的槽底一侧,第二弹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由过线槽的侧壁朝向另一侧壁延伸至第二端,第二延伸部的第一端由第一延伸部朝向过线槽的槽底延伸至第二端,第三延伸部的第一端由第二延伸部朝向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回折延伸至第二端。进一步地,第三延伸部朝向过线槽的槽底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筋条。进一步地,第三延伸部的第二端与过线槽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进一步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均为弹性材料。本技术方案的固线夹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夹持空间夹持在零件(如钣金件)上,然后通过第一卡扣卡接固定,使固线夹能够稳固的固定在零件(钣金件)上,固定完便可以进行扎线或者走线,使用非常方便;同时,因为无需进行打螺钉的工序,所以提升了固线夹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线夹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线夹的后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线夹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线夹的右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过线槽;21、第一本体部;22、第二本体部;23、夹持空间;31、第一卡扣;32、第二卡扣;41、第一弹性片;42、第二弹性片;43、过线通道;421、第一延伸部;422、第二延伸部;423、第三延伸部;51、防滑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线夹,固线夹特别适用在钣金件上,固线夹具有过线槽10,固线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22共同形成了过线槽10,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22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夹持空间23(参见图3和图4),第一本体部2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31,第一卡扣31是用于连接在需要设置固线夹的零件上,如钣金件或者其他薄板。本技术方案的固线夹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夹持空间23夹持在零件(如钣金件)上,然后通过第一卡扣31卡接固定,使固线夹能够稳固的固定在零件(钣金件)上,固定完便可以进行扎线或者走线,使用非常方便;同时,因为无需进行打螺钉的工序,所以提升了固线夹的安装效率。参见图3,第一卡扣31为挂钩,挂钩具有与钣金件厚度对应的卡位槽,第一卡扣31通过卡位槽与钣金件卡接。挂钩可以直接扣在钣金件的侧边上,以完成卡接固定,这样的结构更方便安装。为了进一步提升固线夹的固定效果,第二本体部2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32。由于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是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为两个相互平行的薄板,所以在第二本体部22上设置的第二卡扣32可以与第一卡扣31形成卡接组合,从零件的两侧进行卡扣固定,提升了固定效果。第二卡扣32与钣金件上的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二卡扣32可卡入至钣金件的安装孔中进行固定,第二卡扣32的形状如图4所示,为挤压式的卡扣。过线槽10的槽底处设置有防滑筋条51。由于过线槽10是由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均形成有过线槽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上均形成有上述的防滑筋条51,通过设置防滑筋条51使线体难以滑动,保持稳定性。结合图1和图2,过线槽10呈U形槽,过线槽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片41和第二弹性片42,第一弹性片41与第二弹性片42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43。通过第一弹性片41和第二弹性片42配合工作,使线体能方便从第一弹性片41和第二弹性片42中间的过线通道43进入到过线槽10内,第一弹性片41和第二弹性片42使线体压紧,不能沿线体方向拉动,起到保护线体的作用,而且过线槽10槽底的线体不容易脱出,达到卡线的效果。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弹性片41朝向过线槽10的槽底弯折,第一弹性片41的自由端与过线槽10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第一弹性片41的形状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弹性片41的长度较短,第一弹性片41的上部与过线槽10侧壁相连、下部悬空,这样方便第一弹性片41工作。优选地,为了配合第一弹性片41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片42位于第一弹性片41靠近过线槽10的槽底一侧,第二弹性片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部421、第二延伸部422和第三延伸部423,第二弹性片42的形状如图1和图2,第一延伸部421的第一端由过线槽10的侧壁朝向另一侧壁延伸至第二端,第二延伸部422的第一端由第一延伸部421朝向过线槽10的槽底延伸至第二端,第三延伸部423的第一端由第二延伸部422朝向第一延伸部421的第一端回折延伸至第二端。第三延伸部423朝向过线槽10的槽底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筋条51。第三延伸部423的第二端与过线槽10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隙。第二弹性片42整体呈回旋曲折的形状,第二弹性片42的上部连接、下部悬空,这样使第二弹性片42的弹性增大,而且通过设置防滑筋条51,搭配第二弹性片42的弹性,可以进一步加强防止电线滑脱的效果。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均为弹性材料。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由于是弹性材料,这样可以弹性调整夹持空间23的夹持宽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钣金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当然,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线夹,具有过线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2)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夹持空间(23),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线夹,具有过线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夹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2)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夹持空间(23),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31)为挂钩,所述挂钩具有与钣金件厚度对应的卡位槽,所述第一卡扣(31)通过所述卡位槽与所述钣金件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32)与钣金件上的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卡扣(32)可卡入至所述钣金件的安装孔中进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10)的槽底处设置有防滑筋条(5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10)呈U形槽,所述过线槽(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片(41)和第二弹性片(42),所述第一弹性片(41)与所述第二弹性片(42)之间形成有过线通道(4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线夹,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剑陈英强陈志伟周明彭光前罗永前廖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