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蘸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96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蘸碟,它包括具有容腔的蘸碟主体,其特征在于,蘸碟主体的一侧向外延伸且末端向下折弯,形成一个筷架,且筷架与蘸碟主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的宽度在1‑1.5cm;使用时,将蘸碟主体带开口的一端朝下放置在桌面上,筷架与蘸碟主体之间的空隙即形成一个放置餐具的托架。通过将蘸碟主体的延伸部分向下折弯,形成一个筷架,从而在使用时,通过翻转蘸碟,就能实现味碟与筷托的转换,方便实用,能够满足一般家庭对于筷托和蘸碟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吃饭时所使用的蘸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蘸碟。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用餐时,很多时候都会使用到蘸碟。目前,蘸碟多为较小尺寸的碟子所形成,其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另外,现有的蘸碟功能单一,只能用于盛放蘸水。在用餐时,为了提高用餐的卫生环境,很多时候除了使用蘸碟(味碟),也会使用筷托,用于在用餐间隙放置筷子或勺子等餐具。而目前,还没有一款既能用作蘸碟,又能用作筷托的产品。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申请号为201220121410.8的一种筷子架,该筷子架包括筷子架、味碟和采用左右弧片所形成的筷托,通过在筷子架上增设一个味碟的方式,实现了筷托和味碟集成的筷子架。但是,该筷子架只是简单组合,不够美观,同时,体积较大,占地,还不能作为单一的筷托或蘸碟(味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蘸碟形式单一,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市面上所出现的既具有筷托又具有味碟的筷子架体积大,占地面积大,不易放置,同时,不能作为单一的筷托或蘸碟使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蘸碟,它包括具有容腔的蘸碟主体,其特征在于,蘸碟主体的一侧向外延伸且末端向下折弯,形成一个筷架,且筷架与蘸碟主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的宽度在1-1.5cm;使用时,将蘸碟主体带开口的一端朝下放置在桌面上,筷架与蘸碟主体之间的空隙即形成一个放置餐具的托架。通过将蘸碟主体的延伸部分向下折弯,形成一个筷架,从而在使用时,通过翻转蘸碟,就能实现味碟与筷托的转换,方便实用,能够满足一般家庭对于筷托和蘸碟的需求。作为优化,所述蘸碟主体的外端面具有多个凸起,内壁为一个光滑的弧面;蘸碟主体的内壁光滑,能够便于清洗。筷架与蘸碟主体的开口部相邻的一端低于蘸碟主体开口部外沿或与蘸碟主体的开口部外沿处于同一平面上。该设置可使得蘸碟主体在翻转后作为筷托使用时,能够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不会出现倾斜,更加稳定。作为优化,在蘸碟主体的外端面底部具有一个平面,在筷架的底端具有一个与蘸碟主体底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点或面。该设置使得作为蘸碟使用后,能够具有两个与桌面相贴的支撑,从而确保蘸碟不会出现倾倒,更加平稳。作为优化,所述蘸碟主体采用陶瓷制成,且蘸碟主体的开口处边沿向中部延伸,与内壁之间形成一个30°-175°的夹角,该夹角能够便于食物在蘸满蘸料后进行剐蹭,从而避免筷子在夹起食物移动的过程中,蘸料中的油或水滴到桌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得到的多功能蘸碟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在蘸碟主体一侧设置向外延伸并向下折弯的筷托,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翻转成不同的形态,从而实现蘸碟和筷托的转换,功能更加多样,转换过程也很方便、快速。2、蘸碟主体样式新颖,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多功能蘸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蘸碟主体1、筷架2、折弯部21、空隙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蘸碟,它包括具有容腔的蘸碟主体,其特征在于,蘸碟主体1的一侧向外延伸且末端向下折弯,形成一个筷架2,且筷架2与蘸碟主体1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3,该空隙3的宽度在1-1.5cm;使用时,将蘸碟主体1带开口的一端朝下放置在桌面上,筷架2与蘸碟主体1之间的空隙即形成一个放置餐具的托架。上述筷架2折弯部21的底端与蘸碟主体1的底端均设有一个平面,且两平面延伸后能够重叠,该设置使得作为蘸碟使用后,能够具有两个与桌面相贴的支撑面,从而确保蘸碟不会出现倾倒,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蘸碟主体1的外形采用榨菜加工的原材料菜头的形状,其截面呈椭圆形,在蘸碟主体1的外端面具有多个半球形的凸起(该凸起相当于菜头凸出部分),内壁为一个光滑的弧面;在蘸碟主体1的外端面底部具有一个平面,该平面和筷架2作为支点,使得蘸碟主体1能够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所述筷架2与蘸碟主体1的开口部相邻的一端低于蘸碟主体1开口部外沿或与蘸碟主体1的开口部外沿处于同一平面上,该结构能够确保蘸碟主体在翻转后作为筷托使用时,能够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不会出现倾斜,更加稳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蘸碟主体1采用陶瓷制成,且蘸碟主体1的开口处边沿向中部延伸,与内壁之间形成一个30°-175°的夹角。当然,在具体设计时,蘸碟主体1也可采用硅胶或塑料制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蘸碟,它包括具有容腔的蘸碟主体,其特征在于,蘸碟主体(1)的一侧向外延伸且末端向下折弯,形成一个筷架(2),且筷架(2)与蘸碟主体(1)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3),该空隙(3)的宽度在1‑1.5cm;所述蘸碟主体(1)的外端面具有多个凸起,内壁为一个光滑的弧面;所述筷架(2)与蘸碟主体(1)的开口部相邻的一端低于蘸碟主体(1)开口部外沿或与蘸碟主体(1)的开口部外沿处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蘸碟,它包括具有容腔的蘸碟主体,其特征在于,蘸碟主体(1)的一侧向外延伸且末端向下折弯,形成一个筷架(2),且筷架(2)与蘸碟主体(1)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3),该空隙(3)的宽度在1-1.5cm;所述蘸碟主体(1)的外端面具有多个凸起,内壁为一个光滑的弧面;所述筷架(2)与蘸碟主体(1)的开口部相邻的一端低于蘸碟主体(1)开口部外沿或与蘸碟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斌彭凌燕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