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变量节点可靠性动态选择策略的多进制LDPC码更新方法。
技术介绍
19世纪60年代,Gallager首次提出LDPC码,即二进制低密度奇偶校验码。1981年,Tanner用双向Tanner图来直观地表示了LDPC码的译码过程。但是,当时LDPC码仍未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直到1996后,LDPC码在编译码领域上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在近二十多年得到了如火如荼地发展。码字本身的稀疏性使得LDPC码的译码复杂度较低,具有较低的误码平底。从码字的构造到译码算法优化以及最后的性能分析,LDPC码拥有着一套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目前LDPC码已经被WiMAX、UWB、卫星数字视频、10GBase-T等列为标准编码方式,在未来,LDPC还可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海洋探测、光传输、量子保密通信、全息存储等方面。在LDPC码的译码方法方面,从消息更新的调度来看,主要分为三类:并行消息更新策略、串行消息更新策略和动态异步消息更新策略。动态异步消息更新策略是三种策略中收敛速度最快,纠错性能最好的,非常适合应用于需要快速译码的场合。20 ...
【技术保护点】
基于变量节点可靠性动态选择策略的多进制LDPC码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量节点的点残差的基础上,利用可靠性等级和投票准则的动态选择策略选择最不稳定的变量节点信息进行更新,所述变量节点可靠性动态选择策略包括:S11.根据可靠性等级对所有变量节点进行划分,将变量节点的可靠性等级分为二级,第一级为可靠度低的变量节点集合,记为N1;第二级为可靠度高的变量节点集合,记为N2,若N1不为空集,执行S12,若N1为空集,执行S13,其中,可靠度高低划分标准为:条件A:第n个变量节点在第i次迭代过程中的判决码字和前一次即第i‑1次迭代的判决码字相同,即条件B:第n个变量节点在第i次迭代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变量节点可靠性动态选择策略的多进制LDPC码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量节点的点残差的基础上,利用可靠性等级和投票准则的动态选择策略选择最不稳定的变量节点信息进行更新,所述变量节点可靠性动态选择策略包括:S11.根据可靠性等级对所有变量节点进行划分,将变量节点的可靠性等级分为二级,第一级为可靠度低的变量节点集合,记为N1;第二级为可靠度高的变量节点集合,记为N2,若N1不为空集,执行S12,若N1为空集,执行S13,其中,可靠度高低划分标准为:条件A:第n个变量节点在第i次迭代过程中的判决码字和前一次即第i-1次迭代的判决码字相同,即条件B:第n个变量节点在第i次迭代过程中被判为的概率和它在第i-1次迭代过程中被判为的概率存在如式的关系;N1是由不满足条件A或B的所有变量节点组成的集合,N2是由满足条件A和B的所有变量节点组成的集合;S12.根据投票准则再对N1集合中的变量节点进行一次判定,若N1中存在满足投票准则的变量节点则从中找出残差最大的变量节点优先被更新,否则就从N1中不满足投票准则的变量节点中找出具有最大残差的变量节点优先被更新;变量节点投票准则是指在LDPC码的迭代译码算法中,若一个变量节点获得的投票数等于此变量节点的度数,则该变量节点满足变量节点投票准则,反之不满足;投票数的计算方法:不满足校验方程的校验节点对与其相连的变量节点投一票,由此可以得出变量节点的投票数;S13.若集合N1是空集,则从集合N2中选择点残差最大的不稳定变量节点在动态异步更新算法中优先被更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量节点可靠性动态选择策略的多进制LDPC码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节点的残差的计算方式如下式:rn=dnewna′+qnb′]]>其中,a’和b’分别表示第i-1次迭代过程中和第i次迭代过程中变量节点n的判决码字,即表示变量节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