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喂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3410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喂食管,公开了一种小儿喂食管,包括头部(3)和与头部(3)相连的管体(1),管体(1)上设有第一出食孔(5)、第二出食孔(4)和第三出食孔(7),管体(1)远离头部(3)的一端固定设有气囊(6),所述的气囊(6)呈半圆环形状,所述的第一出食孔(5)的轴线与第二出食孔(4)的轴线之间夹角为90度,第二出食孔(4)的轴线和第三出食孔(7)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5度,第三出食孔(7)的孔径为第二出食孔(4)孔径的1.6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喂食管底部设有气囊,不会对小儿消化道内部黏膜造成硬刺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喂食管,尤其涉及了一种小儿喂食管
技术介绍
喂食管是用于给不能自主进食的病人喂食用的管子,喂食管插入到病人胃部,然后喂食者将流态食物注入喂食管中,食物从喂食管底部的出口直接进入病人胃部。但是新生小儿消化道较为柔弱,喂食管简单粗暴的喂食方式极有可能损害小儿的消化道黏膜,特别是喂食管底部端口,可能戳破小儿内部黏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喂食管可能对新生儿造成损伤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小儿喂食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小儿喂食管,包括头部和与头部相连的管体,管体上设有第一出食孔、第二出食孔和第三出食孔,管体远离头部的一端固定设有气囊,所述的气囊呈半圆环形状。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出食孔的轴线与第二出食孔的轴线之间夹角为90度,第二出食孔的轴线和第三出食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5度。作为优选,第三出食孔的孔径为第二出食孔孔径的1.6倍。有利于食物从第二出食孔流出。作为优选,还包括与头部相连的塞子。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喂食管底部设有气囊,不会对小儿消化道内部黏膜造成硬刺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管体的尾端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管体的尾端的外部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管体、2—塞子、3—头部、4—第二出食孔、5—第一出食孔、6—气囊、7—第三出食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小儿喂食管,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头部3和与头部3相连的管体1,管体1上设有第一出食孔5、第二出食孔4和第三出食孔7,管体1远离头部3的一端固定设有气囊6,所述的气囊6呈半圆环形状。所述的第一出食孔5的轴线与第二出食孔4的轴线之间夹角为90度,第二出食孔4的轴线和第三出食孔7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5度。第三出食孔7的孔径为第二出食孔4孔径的1.6倍。还包括与头部3相连的塞子2。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小儿喂食管

【技术保护点】
小儿喂食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3)和与头部(3)相连的管体(1),管体(1)上设有第一出食孔(5)、第二出食孔(4)和第三出食孔(7),管体(1)远离头部(3)的一端固定设有气囊(6),所述的气囊(6)呈半圆环形状,所述的第一出食孔(5)的轴线与第二出食孔(4)的轴线之间夹角为90度,第二出食孔(4)的轴线和第三出食孔(7)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5度,第三出食孔(7)的孔径为第二出食孔(4)孔径的1.6倍。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儿喂食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3)和与头部(3)相连的管体(1),管体(1)上设有第一出食孔(5)、第二出食孔(4)和第三出食孔(7),管体(1)远离头部(3)的一端固定设有气囊(6),所述的气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汉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