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连元专利>正文

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2468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具体涉及医学中间信息处理范畴。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蓝牙或网络自动读入或导入或通过仪器等进行数据输入,并对检测值基于获得的第一比对值或第二比对值初始化;包括按数据转换方法与步骤获取群体校正值或个体校正值;最后对检测值及其群体校正值或个体校正值由计算机程序完成检测报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群体或循证医学不能与真实世界个体医学相匹配的问题,借这个交互平台系统实现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真实世界个体化医疗,优选地用于体检及慢病筛查或智能血压装置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建立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属于医学中间信息处理范畴。
技术介绍
随着医学的发展,循证医学理论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主导地位。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属于群体医学的范畴,其理论更适于群体医学。与临床医生面对的真实世界个体这个对象并非完全适合,源于个体所获得的检测信息的分布状态与群体所获得的检测信息分布状态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区别很大。如果基于群体医学的理论机械地用于真实世界的不同个体,则可能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极大偏差。因此对临床医学达成的“按着标准来,跟着指南走”的共识,也就很值得商榷。进一步说,首先商榷的是标准与指南所依据的状态是以群体为基础的,这与临床医学面对个体的真实状态不符,群体与真实世界个体两者信息的比对分布区间的状态有所区别,两者多不在同一区间内,具体可分为:一是循证医学理论或结论所依据的群体医学辅助信息分布状态与真实世界的个体分布状态相符。如以人体血压的收缩压为例,群体血压的收缩压与真实世界个体的收缩压的分布区间均是90-140mmHg。这种理想状态只占临床现状的很少的一部分。二是循证医学理论与结论所依据的群体医学辅助信息分布状态与真实世界个体的分布状态不符,这约占临床现状的绝大部分。它分为两种情况:1.真实世界个体的分布状态曲线在循证医学所依据的分布状态曲线之外。其区间可一致或不一致,但正态曲线平行向左或右移:真实世界的个体分布状态曲线向循证医学所依据的分布状态曲线右移,表现为个体的分布状态的上限普遍高于循证医学所依据的分布状态的上限。如群体血压的收缩压的分布区间是90-140mmHg,而真实世界某个体的收缩压的分布区间则是110-150mmHg。真实世界个体的分布状态曲线向循证医学所依据的分布状态曲线左移,表现为个体的分布状态的区间下限普遍低于循证医学所依据的分布状态的下限。如群体血压的收缩压的分布区间仍是90-140mmHg,而真实世界某个体的收缩压的分布区间则是80-110mmHg。2.真实世界个体的分布状态曲线位于循证医学所依据的分布状态曲线之内。其真实世界个体的分布区间变化较大,但一定均在循证医学所依据的分布状态曲线之内。再进一步说,其次商榷的是标准与指南所依据的辅助信息的基础医学比对值(即医学参考范围值)与真实世界的个体检测值间关联程度较差,两者多不发生交互关联。在临床中,这种医学比对值分为第一比对值(即传统的群体参考值)和第二比对值(即传统的个体参考值)。第一比对值根据其和检测值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三类:一是该比对值与检测值均直接来源于同一群体,它们间密切相关,这些只占全部情况的极少数。二是该比对值与检测值只是来源于同一实验室,或该比对值通过转换、验证等获取,并不是直接来源于检测值所在的群体,它们间一般相关,这些要占全部情况大多数。三是该比对值直接从其它实验室或某些作者的报告中或机器自带的比对值直接获取,它们与检测值间可能无关,这些也只占全部情况的少数。第一比对值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在群体状态中的位置。优点是其群体平台好,但缺点是不能完全与真实个体匹配,即使是第一比对值中最理想的第一种情况,也只关注群体范围外的群体异常部分,未考虑个体处于群体正常范围内的异常部分,无法评估个体在其个体真实状态下变化的位置,不能直接用于真实世界的个体化医疗实践。相对于第一比对值,第二比对值在临床上使用较少,主要用于评估个体自身在真实历史状态下变化的位置。就真实的个体来讲,利用该第二比对值与检测值进行比对,其可比性更强,且更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只是给个体间的相互比较带来困难。第二比对值优点是完全与真实个体匹配,较好地解决了真实世界个体自身比较的问题。但不足处是缺少了在现有群体中相互可比较的统一的公共平台,以致个体相互间难以比较。而其只关注个体范围外的异常部分,而无法甄别其是否在群体正常范围。也未考虑群体处于个体正常范围内的异常部分,无法评估个体在群体状态中的位置,也不能直接用于真实世界的循证医学实践。更进一步说,最后商榷的是标准与指南依据的基础均基于健康人体常态的稳态,通过统计学方法从这些健康人群检测信息的处理中获得,这些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理论。不过特别注意采集的信息多基于过去某时间的常态稳态,或称旧常态。这些并不完全符合新的临床实际情况,而且临床状态更多的是源于患病者的非常态稳态。诸如多年的高血压病人,经多年治疗和适应后其稳定在150/100mmHg左右,若低于此值则出现头晕等一系列的低血压症状。这时的血压并不是处于常态的稳态,而是处于相对稳定的非常态的血压稳态状态。在临床医学中,比对的现状与基础应是常态与非常态两种稳态,或统称为当下稳态,而且其中非常态稳态的比对应该更重要、价值更大。可见,这个共识并非有益于临床医学,它可能会导致临床实践中过多地去参考群体的共性结果,忽略对个体差异的考虑;过多地去参考个体的现在状态,忽略对其历史状态的考虑;过多地去参考静态的稳态,忽略对动态的稳态的考虑。不过,无论是基于常态的稳态还是非常态的稳态,无论是基于第一比对值还是第二比对值,均不能满足即能在个体间真正相互横向比较又能在个体自身纵向比较的需求。为解决这个真实世界的个体化医疗的问题。医务工作者多年来在以下几方面试图努力找到一种可行的办法。一是在检验医学方面,人们期望通过提高比对的有效性,试图通过这个平台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从而解决真实世界的个体化医疗问题。近年文献中提出的参考变化值(RCV)和个体指数评估就是例证,但实际上这只是对群体参考值的质量控制和现状评估,并未更多涉及个体参考值的比对,也未实现个体相互间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比较。因此也未解决真实世界的个体化医疗问题。研究表明这种个体指数若<0.6,则几乎无比对价值,只有>1.6才有比对价值。实际上,介于>0.6和<1.6之间及<0.6以下的部分占有很大比例。况且有些检测物本身结果在客观上就不是一致的,存在着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二是在循证医学方面,循证医学的理论受到人们普遍的公认,归于群体医学。它也试图通过解决个体间相互比较的平台来解决个体化医疗问题:脑血管病指南上说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血压达标应是130/80mmHg,显然这样所谓的个体化,实际上只是某一类现象或某一群体的“个体化”,考虑的是处于某种状态的基础下存在另一状态时的群体处理。因此只是解决小群体的问题,并未能真正建立一种个体间相互比较的平台,也没有解决真实世界的个体化医疗问题。三是在最新提出的精准医学概念方面,由于精准医学主要基于基因组学的研究,试图减小个体间差异,建立一个统一的个体间相互比较的平台,从而达到实现真实世界的个体化医疗。然而任何一个基因组的表现型都是有差异的。只要存在差异,那么精准医学就仍归于群体医学,只不过是细化了的群体医学。这样的精准医学同样不能建立个体间相互比较的平台,当然也不能解决真实世界的个体化医疗问题。可见无论哪种状态,现有的临床医学模式是建立在以群体医学为平台的基础上,未把真实世界的个体考虑进去。一方面循证医学的理论是公认的,另一方面个体存在差异的事实也是公认的。循证医学理论和个体差异间互不相容,两方面都不能忽略。如果主要只考虑群体或循证医学,忽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610688830.html" title="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及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及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检测结果数据的数据读取、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检测结果数据的数据读取、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读取步骤包括通过外接存储介质导入、网络传入或键盘手工输入方式读取通过检测所获得的检测结果数据,并建立个体检测结果数据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读取步骤还包括通过直接或间接方法获得的第一比对值和第二比对值,并建立基于第一比对值和第二比对值的比对信息数据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步骤包括数据初始化处理和数据转换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步骤包括基于比对信息数据库对个体检测结果数据的数据初始化处理;其中,第一比对值以及第二比对值按下述初始化公式(A)或(B)对个体检测结果数据进行数据初始化处理:Svp=(A-Mp)/Sp(A)Svi=(A-Mi)/Si(B)式中:Svp为第一初始化值;A为个体检测结果数据;Mp为第一比对值区间的上限与下限的平均值,即第一比对均值;Sp为第一比对值区间的上限与第一比对均值的差值或第一比对均值与下限的差值,即第一比对差;Svi为第二初始化值;Mi为第二比对值区间的上限与下限的平均值,即第二比对均值;Si为第二比对值区间的上限与第二比对均值的差值或第二比对均值与下限的差值,即第二比对差。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真实世界个体医疗辅助信息交互转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步骤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连元于淑秋冯爽殷钢冯勇
申请(专利权)人:冯连元冯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