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淀粉化工厂废水或糖厂废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1084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其菌种采用日本琉球大学的“EM”有效复合微生物,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用密封容器培养3-7天,得到“EM”扩大菌种,然后将高浓度有机废水经预处理后通到生化池中,在生化池中加入扩大菌种,让废水回流静置20天-2个月,得到清水可重新作为生产用水或排放到环境中,本方法处理废水效果好,工艺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是消除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特别是通过对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培养便其具有针对性的处理生活污水或多种工业废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几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它们也各有优缺点,物理法大多是采用过滤或沉淀的方式处理污水。其过程简单,投资成本低,但对色度大,有化学物质的污水难处理;化学法是针对污水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及酸碱度进行处理,但化学处理法也不能一次性完全处理好,还需要进行再处理才能解决。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自然界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依赖各种有机物生存和繁殖的微生物,它们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量而且具有分布范围广、繁殖力强、容易发生变异等特性,因而,应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已经成为环境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根据微生物呼吸过程的好氧或厌氧需求,主要分为好氧处理或厌氧处理,我们常见的微生物处理污水又可使用氧化塘法、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这些方法在公开文献中已有报道,其中氧化塘法是污水或废水经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后通入水塘中经自然生物净化的过程,例如先对污水进行曝气再通到种有浮萍或芦苇的水塘净化,这种方法需时间长,场地大;生物膜法技术复杂,目前还难出推广;活性污泥法是取待处理的污水污泥,加入新的微生物培养,利用这些新的微生物消灭腐败菌、恶臭菌而使污染水净化。 几年来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也渐趋针对性,人们力图找出污水中对应微生物与污水中化学成份的关系,据有的文献报道,先找出一种或几种对某些污水有消除或降解作用的微生物或混合微生物,将其驯化,使之适应后,扩大培养,然后投入使用,可产生较好的效果。如用氢单胞菌、无色杆菌可分解联苯类化合物;应用大肠杆菌、克氏杆菌和假单细胞菌等细菌降解含三硝基甲苯类废水;应用假单胞菌降解有机农药废水中的甲胺磷。 近年来中国专利也公开报道了一些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如中国专利96112369公开了造纸黑液处理的新方法,它是在造纸黑液中加入产酸菌,进行微生物酸化处理,再加入酸性载体,得到木质素。中国专利99121340也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处理污水污泥的方法,采用森林中腐烂植物中的菌种,经扩大培养后用污泥污水驯化,再将驯化菌种加到污水或埋到污泥中,循环水体或曝气,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 从上述公开的技术资料和专利中看到,污水处理技术各种各样,但人们也试图找到一些处理过程简单、场地小、设备简单,效果显著的污水处理方法,来达到对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好,成本不高,操作工艺简单的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人在多年的生物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的污水或废水净化过程较快,有的则很难净化,与所处环境及地点有很大关系,通过对不同污水及不同地点取样分析表明,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相差很大,容易净化废水中的微生物具有在短期内较快消除细菌中分解的硫化物、尸胺、腐胺等物质,这些微生物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乳酸菌、光合菌、酵母菌、发酵丝状菌、革兰氏放线菌类等,这些菌群互相促进、共同依存,担当着对付各种腐败菌的不同功能。 本专利技术人自九十年代起接触了国内外一些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了解到日本国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于1983年研究了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它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互相依存、共生的原理,找到了一种微生物菌群,其中包括厌气性微生物、兼气性微生物和好气性微生物经特殊培养而成,含有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发酵丝状菌等10多个属80多种微生物,比嘉照夫教授将这种共存共生的微生物命名为Effective Microrganisms简称“EM”,“EM”一出现,对农业、畜牧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如将“EM”发酵液处理玉米、大豆、蔬菜种子后,出芽率高、生长速度快,将EM与肥料混合后对植物施用,既能增产20-40%,又能减少土壤板结,用“EM”处理饲料喂养家禽,其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提高,产蛋率也提高,用以处理污水,可提高净化能力。目前“EM”技术已在世界的十多个国家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效。 本专利技术人经几年对“EM”微生物进行研究,在农业、畜牧业上也进行过许多试验,还提供了“EM”的一些技术,帮助一些糖厂生产优质畜禽,水产动物饲料,也进行过一些农作物种子、肥料的处理,取得了一些有成效的经验。近年来,本专利技术人利用“EM”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包括腐烂发臭的生活水和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找到了一些简单的方法,能迅速降解淀粉化工厂或糖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发挥出它处理有机废水的能力。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处理淀粉化工厂或糖厂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采用日本国琉球大学提供的“EM”微生物菌种,其特征在于先将“EM”菌种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在15-35℃、pH3-5的条件下,在密封容器中培养3-7天,得到“EM”扩大菌种,然后将废水经预处理和初步沉淀后通到生化池中,在生化池中加入“EM”扩大菌种,加入量与废水的比例为1∶1000-1∶10000,让废水回流20天-2个月。 具体方法如下先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放到调节池,进行初步沉淀,如工业废水酸性较强,可适当加碱中和,如果废水碱性强,可适当用酸调节,然后将预调节及初步沉淀的污水放到生化池中,在生化池中加入本专利技术的“EM”扩大菌种,污水经与液体菌液混合均匀并回流或静置20天至3个月,即可使得水质变清、臭味减轻,甚至可作工业用水;当采用固体菌种时,其实施方案是将“EM”扩大培养出固体菌种,再将这些菌种用塑料编织袋或竹筐、带孔的塑料袋包装安放在生化池底部或侧部,使污水在回流时与固体菌种充分接触,经20天至3个月也可使水体变清,臭味减轻,可回用或再经氧化塘排放。如果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合用,效果更好,可以缩短时间。 在此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人找到了如何用当地来源丰富,成本低,效果好的培养“EM”扩大菌种培养基的方法,这种液体“EM”扩大菌种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在有盖的培养罐中放入培养基,然后加入由日本琉球大学提供的微生物(EM活菌),按比例混合均匀,盖好盖子,保持温度15-35℃,pH3-4.5,每天打开盖子放气一次,培养3-7天,其中夏天3-5天,冬天4-7天,打开盖检查,菌液呈均匀的橙红色,嗅有酸味略带酒香味,为发酵成熟,即得到“EM”扩大菌液。 所述的培养基成份和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糖蜜(糖厂制糖过程提取结晶糖后的糖液)3-10%;EM活菌3-6%,营养盐2-10%,其余为水。 所述的营养盐含有氮、钙、磷、钾、镁等微量元素的无机盐如NH4Cl、(NH4)2SO4、NH4NO3、KH2PO4、CaCl2、CaSO4、K2SO4、KCl、MgCl2、MgSO4、尿素等,这些无机盐在营养盐中含氮磷钾化合物的总量为60-80%,其余为含钙、镁的化合物。 上述“EM”扩大固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如下先预备好培养基,培养基的成份和重量百分含量如下谷糠或麦麸、玉米粉、马铃薯粉、木薯粉也可以用干净的农作物秸杆粉加入少量大米粉或玉米粉、鱼粉,薯粉,总量占30-80%,糖厂糖蜜3-10%,“EM”活菌3-6%,营养盐3-10%,所述的营养盐与液体培养基的成份含量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采用日本国琉球大学提供的“EM”微生物菌群,其特征在于:先将“EM”菌种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在15-35℃、pH3-5的条件下,用密封容器培养3-7天,得到“EM”扩大菌种,然后将高浓度有机废水经预处理和初步沉淀后通到生化池中,在生化池中加入“EM”扩大菌种,加入量与污水的比例为1∶1000-1∶10000,再让废水回流静置20天-2个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处理淀粉化工厂或糖厂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采用日本国琉球大学提供的“EM”微生物菌种,其特征在于先将“EM”菌种用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在15-35℃、pH3-5的条件下,在密封容器中培养3-7天,得到“EM”扩大菌种,然后将废水经预处理和初步沉淀后通到生化池中,在生化池中加入“EM”扩大菌种,加入量与废水的比例为1∶1000-1∶10000,让废水回流20天-2个月;所述的“EM”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和重量百分含量为糖蜜3-10%,“EM”活菌3-6%,营养盐2-10%,其余为水,所述的营养盐为含有氮、磷、钾、钙、镁的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近光钟阳黄增贤阮才绵莫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必佳微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