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8207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定位装置,用于承载具有配合部的第一制件,以辅助第一制件定位于具有基准孔的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该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支架、定位安装部以及设于支架上的驱动装置及执行机构。于定位安装部上设有与基准孔形成插装配合的基准部,以及与配合部相适配、以使第一制件于定位安装部上形成定位的适配部;且基准部和适配部以一基准值形成间距设置,当定位安装部因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具有带动基准部插装于基准孔内的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基准部与适配部以一基准值间距设置,因此,在驱动装置的驱使下,当基准部插装于基准孔中后,可间接将第一制件定位于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提高了定位速度及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生产企业在转运输送白车身时,一般是同平台系列车型共用一条生产线输送系统,而不同平台系列车型则不能共用一条生产线输送系统。为了实现不同平台系列车型共用一条生产线输送系统,一般需要在白车身上安装一个转换支架,以使不同平台系列的车身可以共用一个定位基准,从而实现各平台系列的白车身在同一生产线输送转挂等。现在,一般采用人工方式安装转换支架,并利用两个定位螺栓与销孔定位,以及三个构成三角形平面的紧固螺栓紧固,将转换支架与白车身连为一体,使转换支架工艺孔与平台车型定位基准孔重合,从而可使不同平台系列车型转运基准孔重合,进而实现白车身跨平台转运输送。为了便于安装,销孔定位公差一般为﹢1mm,导致人工安装紧固螺栓,不能对转换支架进行精确定位,在螺栓紧固过程中会造成转换支架安装位置一致性偏差,最终导致转换支架工艺孔相对位置一致性偏差,致使白车身在转挂交接时不能100%转接成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辅助定位装置,以实现第一制件于第二制件上的快速定位,并消除安装误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辅助定位装置,用于承载具有配合部的第一制件,以辅助所述第一制件定位于具有基准孔的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以输出驱动力;定位安装部,所述定位安装部具有与所述基准孔形成插装配合的基准部,以及与所述配合部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制件于所述定位安装部上形成定位的适配部;所述基准部和所述适配部以一基准值形成间距设置;执行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架上,以构成所述驱动装置至所述定位安装部的动力传递,因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所述定位安装部具有带动所述基准部插装于所述基准孔内的直线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安装部包括与所述执行机构相连接的支撑台,以及搭载于所述支撑台上的活动盘,所述活动盘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定位安装部的运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基准部及所述适配部形成于所述活动盘上;于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多个对所述活动盘形成支撑的万向滚珠轴承。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围构形成一限制区域的限位装置,所述活动盘因所述限位装置而被限制在所述限制区域内。进一步的,所述基准部与所述适配部之间的间距可调。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上装设有对所述定位安装部的直线运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为沿所述定位安装部的运动方向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定位安装部之间的线性滑轨。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制件上的定位孔,所述适配部为与所述定位孔插装配合的定位销。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并沿所述定位安装部的运动方向布置于所述支架上的齿条;所述定位安装部与所述齿条相连接。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上设有控制所述电机转动方向的脚踏开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辅助定位装置,因基准部与适配部以一基准值间距设置,因此,在驱动装置的驱使下,当基准部插装于基准孔中后,可间接将第一制件定位于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避免了将第一制件直接与第二制件定位时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定位速度及定位精度;同时,因第一制件与第二制件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也可避免紧固第一制件时产生偏差,从而使本辅助定位装置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2)设置万向滚珠轴承可使活动盘在与定位安装部运动方向垂直的平面内自由运动,从而可对基准部进行多方位调节,便于基准部于基准孔中的插装。(3)设置限位装置可防止活动盘脱离支撑台。(4)基准部与适配部的间距可调,可使该辅助定位装置适用于不同制件之间的定位安装,提高了通用性。(5)设置导向组件可提高定位安装部直线运动的平顺性。(6)线性滑轨具有较高的配合精度,可提高导向组件的导向性能。(7)采用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实现第一制件于辅助定位装置上的定位,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8)采用齿轮齿条结构实现定位安装部的直线运动,可使结构紧凑,并提高定位安装部运动的稳定性。(9)设置脚踏开关可便于操作控制电机的运转方向。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定位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定位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定位装置的应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立柱,3-齿条,4-线性滑轨,5-滑块,6-安装块,7-第一安装板,8-基准销,9-底板,10-定位销,11-支撑柱,12-第二安装板,13-万向滚珠轴承,14-支撑台,15-电机,16-支座,17-调节地脚,18-锥孔,19-白车身,20-转换支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定位装置,用于承载具有配合部的第一制件,以辅助第一制件定位于具有基准孔的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该辅助定位装置主要包括支架、定位安装部以及设于支架上的驱动装置,还包括装设于支架上,以构成驱动装置至定位安装部的动力传递的执行机构。于定位安装部上设有与基准孔形成插装配合的基准部,以及与配合部相适配、以使第一制件于定位安装部上形成定位的适配部;且基准部和适配部以一基准值形成间距设置。由此,当定位安装部因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具有带动基准部插装于基准孔内的直线运动时,可间接将第一制件定位于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避免了将第一制件与第二制件直接定位时产生的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及速度;同时,第一制件与第二制件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也避免了在紧固第一制件时产生一致性偏差,从而使得本辅助定位装置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以辅助定位装置用于转换支架于白车身上的定位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制件为转换支架,第二制件则为白车身,基准值为形成于白车身上的基准孔与用于与转换支架定位的工艺孔之间的间距值。当该辅助定位装置应用于辅助其他制件的定位时,其结构与下文类似,本文不再详述。本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定位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及图2中所示,支架包括底座1以及固连于底座1顶部的立柱2,于底座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调节底座1高度的调节地脚17。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为安装于底座1上的电机15,执行机构则包括连接于电机15的动力输出端的齿轮,以及与齿轮啮合并沿定位安装部的运动方向,本实施例中也即竖直方向布置于立柱2上的齿条3;且定位安装部与齿条3相连接,以使定位安装部随动于齿条3的直线运动,而实现升降动作。采用电机15及齿轮齿条3结构可使结构紧凑,并提高定位安装部运动的稳定性,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具体结构上,为了实现齿条3沿立柱2的上下运动,本实施例中将与齿条3啮合的齿轮以及与齿轮连接的电机15安装于立柱2的中部,且于电机15与底座1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固定电机15的支座16。为了便于操作控制电机15以实现定位安装部的升降,于底座1上设有控制电机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定位装置,用于承载具有配合部的第一制件,以辅助所述第一制件定位于具有基准孔的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以输出驱动力;定位安装部,所述定位安装部具有与所述基准孔形成插装配合的基准部,以及与所述配合部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制件于所述定位安装部上形成定位的适配部;所述基准部和所述适配部以一基准值形成间距设置;执行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架上,以构成所述驱动装置至所述定位安装部的动力传递,因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所述定位安装部具有带动所述基准部插装于所述基准孔内的直线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定位装置,用于承载具有配合部的第一制件,以辅助所述第一制件定位于具有基准孔的第二制件的安装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以输出驱动力;定位安装部,所述定位安装部具有与所述基准孔形成插装配合的基准部,以及与所述配合部相适配、以使所述第一制件于所述定位安装部上形成定位的适配部;所述基准部和所述适配部以一基准值形成间距设置;执行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架上,以构成所述驱动装置至所述定位安装部的动力传递,因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所述定位安装部具有带动所述基准部插装于所述基准孔内的直线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安装部包括与所述执行机构相连接的支撑台(14),以及搭载于所述支撑台(14)上的活动盘,所述活动盘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定位安装部的运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基准部及所述适配部形成于所述活动盘上;于所述支撑台(14)上设有多个对所述活动盘形成支撑的万向滚珠轴承(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撑台(14)上设有围构形成一限制区域的限位装置,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雷宋文超刘驰王松虎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