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759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城市综合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SBR技术,而实践中,有的城市综合污水NH↓[4]↑[+]-N含量较高,需要先进行厌氧反应;而有的城市综合污水NH↓[4]↑[+]-N含量较低,并且经过输送过程,已无需按传统的SBR污水处理工艺先进行厌氧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它包括多功能区,该多功能区与好氧区相同设置有供气管和曝气头,可根据进水水质指标选择性地用作好氧区、兼氧区或厌氧区。当根据城市综合污水水质不必先进行厌氧反应时,多功能区就可用作好氧区,因而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降低了污水处理的综合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综合污水处理的多功能的反应池。
技术介绍
水是一种珍贵但十分紧缺的资源,城市污水如果不加予处理而随意排放势必造成水源的污染,恶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城市综合污水一般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和经过工厂一次处理排放的工业污水,对城市综合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生化技术。SBR是其中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反应器中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间歇式操作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原理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应过程中废水浓度梯度大。使微生物始终处于饱和与饥饿的交替状态,有利于微生物处在对数生长期,更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使微生物处于缺氧与好氧交替过程,有效地去除氨氮和磷。在城市综合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大多通过较长的输送管道,污水在管道中输送以及在各泵站的停留实际上即是一个厌氧反应过程,同时水泵输送过程也起到了搅拌作用。SBR工艺是从时间顺序上实现推流过程,而反应器的设计通常包括厌氧区,但反应器的大小直接影响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些情况下城市综合污水中的NH4+-N含量较高,需要先进行厌氧反应;而另一些情况下城市综合污水NH4+-N含量较低,并且经过输送过程,因而已无需按照传统的SBR污水处理工艺先进行厌氧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可以更适合不同进水水质的处理的实际需要,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污水处理的综合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包括多功能区、好氧区、A隔墙、B隔墙、过渡区、进水管、回流吸泥口和外排泥吸口;所述多功能区可选择性地用作好氧区、兼氧区或厌氧区。在所述多功能区的近底部与好氧区相同设置有曝气装置,包括供气管和曝气头;在所述过渡区亦设置有供气管和曝气头;所述A隔墙和B隔墙的中上部分别开设若干小孔,小孔的个数、大小及分布以保持水流畅通,同时防止上清液流速过快而造成污泥扰动为原则,在其底部分别开设一排方孔,以保证每批次的进水量能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并形成较好的活性污泥及水混合液,在其下部各开设两个大孔,并用连通管连通,使之能确保整个反应池内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均匀;所述进水管的底部直泻口被封闭,而在其侧壁上设置多个出水口。本专利技术设置多功能区,合理设计反应池,多功能区可以根据进水水质的指标来选择用作好氧区、兼氧区或厌氧区,使之更适合不同进水水质的处理的实际需要。比较传统的SBR反应池,不论是新置设备,还是老设备改造,仅增加少量投入,反应池就能适应因进水水质变化的不同要求,达到提高污水处理量的目的,相应地降低了污水处理的综合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A隔墙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B隔墙的右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A隔墙的右视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B隔墙的右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设有多功能区1、好氧区5、A隔墙2、B隔墙4、过渡区3、进水管6、回流吸泥口7和外排泥吸口8。在多功能区1的近底部与好氧区5相同设置有曝气装置,包括供气管13和曝气头14;在过渡区3亦设置有供气管13和曝气头14。如图1、图3和图4,A隔墙2和B隔墙4的中上部分别开设若干小孔9;在其底部分别开设一排方孔11;在其下部各开设两个大孔10,并用连通管17连通。所述进水管6的底部直泻口被封闭,而在其侧壁上设置多个出水口12。如图2所示,在反应池的底部设有由四台搅拌器19组成的搅拌系统。图2中供气管接头18与进气管及进气阀门相连。运行时,根据进水水质指标来选择进行好氧、兼氧或厌氧反应,通过进气阀门来控制曝气操作,如需兼氧或厌氧反应,则先进行兼氧或厌氧反应,然后进行好氧反应,再沉淀、排水、闲置;如无需兼氧或厌氧反应,则直接进行好氧反应,再沉淀、排水、闲置。好氧反应时,开启搅拌器19,并通过连通管17使整个反应池内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均匀。运行过程中,为加强污泥回流,由回流吸泥口7将污泥吸入,通过回流管16,从好氧区5回流至多功能区1;多余污泥则在排水的同时由外排泥吸口8吸入,通过排泥管15排至匀质池。就本实施例而言,仅增加少量投入,反应池就可适应于因进水水质变化的不同要求。当考虑在多数情况下城市综合污水NH4+-N含量较低而不必先进行厌氧反应时,多功能区1就可用作好氧区,因而相同的污水处理量所需的设备规模可减少20%左右,投入将减少20%左右,同时节省了相应的土地;换言之,相同的设备规模就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20%以上,降低了污水处理的综合成本。当然,如果进水的NH4+-N含量较高或有其它变化,反应池同样适应,可根据需要先将多功能区1用作厌氧区或兼氧区即可。实施例2图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对一种已经运行的SBR反应池的改造,将原厌氧区改造成多功能区1,好氧区5保持不变,其中多功能区的的容积为675m3,好氧区的容积为2780m3。在多功能区1内以好氧区5的标准增设供气管13和曝气头14;在过渡区3亦增设供气管13和曝气头14。在多功能区1与好氧区5的A隔墙的中上部开设φ160mm小孔9三排21个,每一排小孔9的水流量在100m3/h左右,保持水流畅通,同时防止上清液流速过快而造成污泥扰动;在A隔墙2的底部开设500×500mm方孔6个,以保证每批次进水量1400m3/h,能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并形成较好的活性污泥及水混合液;在过渡区3与好氧区5的B隔墙4中上部开设φ160mm小孔9三排2 3个,每一排小孔9的水流量在100m3/h左右,保持水流畅通,同时防止上清液流速过快而造成污泥扰动;保留B隔墙4底部原有的500×500mm方孔一排12个;将原仅设置于好氧区5的四个搅拌器19调整为三个,即在好氧区5设置两个,多功能区1设置一个,同时调整搅拌器19的方向,组成搅拌系统,并在A隔墙2和B隔墙4的下部各开设两个φ600mm大孔10,再用连通管17连通,从而能确保整个反应池内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均匀。将原污泥回流系统与多余污泥排至匀质池共用吸泥口改造分别设置回流吸泥口7和外排吸泥口8,增加污泥回流量,使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更加均匀;将原φ600mm进水管6的底部直泻口封闭,而在侧壁上设置10个φ100mm出水口12,避免进水时对反应池底部活性污泥造成冲击。分别参见图5、图6、图7和图8。图2中供气管接头18与进气管及进气阀门相连。运行时,根据进水水质指标来选择是否进行兼氧或厌氧反应,通过进气阀门来控制曝气操作,如需兼氧或厌氧反应,则先进行兼氧或厌氧反应,然后进行好氧反应,再沉淀、排水、闲置;如无需兼氧或厌氧反应,则直接进行好氧反应,再沉淀、排水、闲置。好氧反应时,开启搅拌器19,并通过连通管17使整个反应池内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均匀。运行过程中,为加强污泥回流,由回流吸泥口7将污泥吸入,通过回流管16,从好氧区5回流至多功能区1;多余污泥则在排水的同时由外排泥吸口8吸入,通过排泥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反应池,包括好氧区(5),A隔墙(2)、B隔墙(4)、过渡区(3)、进水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功能区(1)、回流吸泥口(7)和外排泥吸口(8);所述多功能区(1)可选择性地用作好氧区、兼氧区或厌氧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紫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