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斧子。
技术介绍
斧子的起源很早,原始人类即用利石作为劈器。也曾为古代兵器。与戈、矛几乎同时出现,为古仗之一。黄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刑书释名载:黄帝五刑,四曰斧銊。按五刑即甲兵、刀锯、钻凿、斧銊、鞭扑、是也。由此推之,则斧之始于黄帝时也,其理甚明;惟当时并无所谓三十六法,对敌时不过乱砍乱劈而巳;迄汉时,南中蛮人创斧法,亦如枪法之创于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惟始创者之为何人,则不可考据矣。其法初亦无三十六手之多,后之武师,从而增益之,使变化不测,成为战阵之利器,故今传板斧有三十六法也。在中世纪欧洲,斧作为一种有效的挥击武器大受骑士阶层欢迎。斧与剑(阔剑、长剑)、钉锤一起,作为除长矛外的辅助武器。事实上,在骑士冲入敌阵后长达数米的矛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在混战中骑士的优势仅在于重甲与骑马的高度优势。在自上而下的挥击时,斧一类刃较厚的武器劈砍较有力,不易崩刃,而且这种情况下剑的反手回击价值也不大。斧既有锋刃可以杀伤无甲或软甲的敌人——相较于剑,斧可以击碎骨胳,而且会使伤道严重挫伤(厚刃)还可以利用较高的动能杀伤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斧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斧柄、斧体、活动杆和锤头,所述斧体设在斧柄前端,所述锤头设在活动杆一端,所述活动杆与斧柄铰接,所述斧体和锤头内侧设置有弧形刀刃,所述锤头前端安装有螺丝刀,所述斧柄一侧安装有弹片和套环,所述套环与斧柄铰接,所述斧柄外侧设置有太阳能薄膜电池,所述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斧柄胶合连接,所述斧柄另一侧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太阳能薄膜电池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斧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斧柄、斧体、活动杆和锤头,所述斧体设在斧柄前端,所述锤头设在活动杆一端,所述活动杆与斧柄铰接,所述斧体和锤头内侧设置有弧形刀刃,所述锤头前端安装有螺丝刀,所述斧柄一侧安装有弹片和套环,所述套环与斧柄铰接,所述斧柄外侧设置有太阳能薄膜电池,所述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斧柄胶合连接,所述斧柄另一侧设置有USB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