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4401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包括驱动底座、承载底座、横杆、驱动机构、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及驱动控制电路,驱动底座和承载底座均包括定位底板、支撑柱及承载支架,横杆两端分别与驱动底座、承载底座铰接,监控摄像头、照明灯通过连接滑轨安装在定位端头下表面,超声波测距装置至少两个并分别对称分布在两定位端头前表面内,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及驱动控制电路均嵌于驱动底座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有效满足门禁系统对过往人员及车辆信息监控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场地的要求,灵活调整门禁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门禁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
技术介绍
目前在诸如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地方,均需要通过门禁管理系统对进出入的人员及车辆进行管理和信息采集监控,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门禁管理系统虽然可一定程度实现对通行人员车辆管理及信息采集的需要,但设备相对固定,因此一方面造成了信息采集工作效率和精度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当前的门禁系统通用型不好,不能根据使用场地环境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极大的限制门禁系统及设备的应用效果和技术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发一种专利技术的智能门禁用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且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满足门禁系统对过往人员及车辆信息监控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场地的要求,灵活调整门禁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包括驱动底座、承载底座、横杆、驱动机构、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及驱动控制电路,驱动底座和承载底座均包括定位底板、支撑柱及承载支架,支撑柱底部与定位底板铰接,顶部与承载支架连接,且所述的定位底板、支撑柱及承载支架均同轴分布,驱动底座的定位底板下表面设预埋螺栓,承载底座定位底板下表面设行走轮,横杆两端分别通过驱动机构与驱动底座、承载底座的承载支架铰接,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20°旋转,横杆侧表面与承载支架接触面出另设定位电磁体,横杆包括定位端头、连接臂、伸缩驱动机构、连接滑轨及超声波测距装置,定位端头共两个并分别与驱动底座、承载底座的承载支架连接,定位端头间通过连接臂相互连接,连接臂和定位端头同轴分布,连接臂为至少两级伸缩杆并与伸缩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滑轨通过棘轮机构与定位端头下表面铰接,且每个定位端头下表面均设至少一条连接滑轨,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通过连接滑轨安装在定位端头下表面,超声波测距装置至少两个并分别对称分布在两定位端头前表面内,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及驱动控制电路均嵌于驱动底座内,其中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驱动机构、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伸缩驱动机构、超声波测距装置电气连接,监控摄像头和的超声波测距装置另均与数据采集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柱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臂外表面均布若干反光标识。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且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满足门禁系统对过往人员及车辆信息监控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场地的要求,灵活调整门禁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包括驱动底座1、承载底座2、横杆3、驱动机构4、信号指示灯5、监控摄像头6、照明灯7、数据采集电路8、无线数据传输电路9及驱动控制电路10,驱动底座1和承载底座2均包括定位底板101、支撑柱102及承载支架103,支撑柱102底部与定位底板101铰接,顶部与承载支架103连接,且定位底板101、支撑柱102及承载支架103均同轴分布,驱动底座1的定位底板101下表面设预埋螺栓104,承载底座2定位底板101下表面设行走轮105,横杆3两端分别通过驱动机构4与驱动底座1、承载底座2的承载支架103铰接,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20°旋转,横杆3侧表面与承载支架103接触面出另设定位电磁体11,横杆3包括定位端头31、连接臂32、伸缩驱动机构33、连接滑轨34及超声波测距装置35,定位端头31共两个并分别与驱动底座1、承载底座2的承载支架103连接,定位端头31间通过连接臂32相互连接,连接臂32和定位端头31同轴分布,连接臂32为至少两级伸缩杆并与伸缩驱动机构33连接,连接滑轨34通过棘轮机构与定位端头31下表面铰接,且每个定位端头31下表面均设至少一条连接滑轨34,信号指示灯5、监控摄像头6、照明灯7通过连接滑轨34安装在定位端头31下表面,超声波测距装置35至少两个并分别对称分布在两定位端头31前表面内,数据采集电路8、无线数据传输电路9及驱动控制电路10均嵌于驱动底座1内,其中驱动控制电路10分别与数据采集电路8、无线数据传输电路9、驱动机构4、信号指示灯5、监控摄像头6、照明灯7、伸缩驱动机构33、超声波测距装置35电气连接,监控摄像头6和的超声波测距装置35另均与数据采集电路8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柱102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臂32外表面均布若干反光标识1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且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满足门禁系统对过往人员及车辆信息监控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场地的要求,灵活调整门禁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包括驱动底座、承载底座、横杆、驱动机构、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及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的驱动底座和承载底座均包括定位底板、支撑柱及承载支架,所述的支撑柱底部与定位底板铰接,顶部与承载支架连接,且所述的定位底板、支撑柱及承载支架均同轴分布,所述的驱动底座的定位底板下表面设预埋螺栓,承载底座定位底板下表面设行走轮,所述的横杆两端分别通过驱动机构与驱动底座、承载底座的承载支架铰接,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20°旋转,横杆侧表面与承载支架接触面出另设定位电磁体,所述的横杆包括定位端头、连接臂、伸缩驱动机构、连接滑轨及超声波测距装置,所述的定位端头共两个并分别与驱动底座、承载底座的承载支架连接,所述的定位端头间通过连接臂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臂和定位端头同轴分布,所述的连接臂为至少两级伸缩杆并与伸缩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连接滑轨通过棘轮机构与定位端头下表面铰接,且每个定位端头下表面均设至少一条连接滑轨,所述的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通过连接滑轨安装在定位端头下表面,所述的超声波测距装置至少两个并分别对称分布在两定位端头前表面内,所述的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及驱动控制电路均嵌于驱动底座内,其中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驱动机构、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伸缩驱动机构、超声波测距装置电气连接,所述的监控摄像头和的超声波测距装置另均与数据采集电路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用拦截横杆包括驱动底座、承载底座、横杆、驱动机构、信号指示灯、监控摄像头、照明灯、数据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及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的驱动底座和承载底座均包括定位底板、支撑柱及承载支架,所述的支撑柱底部与定位底板铰接,顶部与承载支架连接,且所述的定位底板、支撑柱及承载支架均同轴分布,所述的驱动底座的定位底板下表面设预埋螺栓,承载底座定位底板下表面设行走轮,所述的横杆两端分别通过驱动机构与驱动底座、承载底座的承载支架铰接,并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20°旋转,横杆侧表面与承载支架接触面出另设定位电磁体,所述的横杆包括定位端头、连接臂、伸缩驱动机构、连接滑轨及超声波测距装置,所述的定位端头共两个并分别与驱动底座、承载底座的承载支架连接,所述的定位端头间通过连接臂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臂和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四海王为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