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勘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井激发极化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地下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地球物理探测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方法。在矿产普查勘探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供水水源勘探各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为我国的找矿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铜、铅、锌、钼等各类有色金属矿床,而且在寻找贵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AB供电电极向大地供下稳定的直流电,在隐伏天然导电矿体上方的MN测量电极之间可观测到随时间变化的充放曲线,供电的瞬间,可观测到一次电流在MN接地电阻上的一次电位差,在外地场的作用下,具有电子导电的矿体和具有离子导电的围岩界面上产生了积累电荷,并形成了附加电场,产生二次电流。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在在地面观测二次电流的变化情况,达到推断地下矿体的赋存状态的目的。图1为地面激发激化面积性测量图,其中AB为发射电极,在发射电极两侧各布置三条测线,测线布设方向与发射电极平行,从而进行激电面积性测量。激发极化测深是研究某一测深点下岩、矿体沿垂直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井激发极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待测量区域垂直于地表竖直设置用于测量的钻孔;在所述钻孔周围的地表设置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位于所述待测量区域内;在所述待测量区域的表面距离所述钻孔无限远的位置设置参考电极;所述钻孔中悬置第一测量电极以及第二测量电极,所述第一测量电极与所述第二测量电极在竖直方向具有预设间隔;获取所述第一测量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测量电极在所述钻孔中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测试电极中点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测试电极中点为所述第一测试电极和所述第二测试电极之间的中点位置;利用地面激发极化法获取所述测试电极中点在所述供电电极处于第一测量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井激发极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待测量区域垂直于地表竖直设置用于测量的钻孔;在所述钻孔周围的地表设置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位于所述待测量区域内;在所述待测量区域的表面距离所述钻孔无限远的位置设置参考电极;所述钻孔中悬置第一测量电极以及第二测量电极,所述第一测量电极与所述第二测量电极在竖直方向具有预设间隔;获取所述第一测量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测量电极在所述钻孔中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测试电极中点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测试电极中点为所述第一测试电极和所述第二测试电极之间的中点位置;利用地面激发极化法获取所述测试电极中点在所述供电电极处于第一测量位置时所对应的包括第一视电阻率和第一视极化率的第一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试电极中点在所述供电电极处于第二测量位置时所对应的包括第二视电阻率和第二视极化率的第二测量信息,并重复进行测量;根据多次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待测量区域内矿体的展布范围,以使得根据所述展布范围确定所述钻孔相邻的盲矿化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激发极化法计算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的方法包括:ρsMN=k·ΔV1MN/I]]>ηsMN=ΔV2MN/ΔVzMN=(ΔVzMN-ΔV1MN)/ΔVzMN]]>k=2π·rAM·rAN/(rAN-rAM)ΔV1MN=V1M-V1N其中,k为装置系数,ΔV1MN,ΔV2MN,ΔVzMN分别为第一测试电极以及第二测试电极上的一次场、二次场和总场电位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次测量的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所述待测量区域内矿体的展布范围,包括:根据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一次场和二次场电位梯度在所述待测量区域上追索和圈定矿体展布范围,其中所述X轴方向为剖面方向,所述Y轴为垂直剖面方向。4.一种地-井激发极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地-井测量装置发射模块,用于建立测量环境中的—次场;地-井测量装置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一次场中收到的电位差;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所述地-井测量装置接收模块采集的在所述地-井测量装置发射模块处在所述不同位置的电位差转换成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并根据计算得到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国强,郭文波,侯东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