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降噪空气净化门,涉及一种空气净化门;降噪空气净化门包括门板,门板内安装有过滤层;门板朝向室内的壁面的上部开有出气孔,门板朝向室外的壁面的下部开有进气孔;门板上部设有连接出气孔和过滤层的出气仓,门板下部设有连接进气孔和过滤层的进气仓;过滤层包括安装支架、若干滤芯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套设在滤芯外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凹腔,减震弹簧卡合在凹腔内,且滤芯成浮动状态;进气孔由多个圆孔组成,且进孔处设置有叶轮;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减震弹簧可以降低过滤层的共振频率,因此可以降低过滤层因共振而形成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门,尤其涉及一种降噪空气净化门。
技术介绍
我国大气污染已经从上世纪煤烟型污染演变为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办公、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环境要美观,同时也要求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所以,为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利用门解决室内空气净化问题的方案,一般采用的是将空气净化材料填充在门板之中,并在门板上开通孔引导室外空气通过通孔进入室内的方法。这种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空气净化材料净化空气并向室内输送,但是由于门板的厚度一般不会很大,室外的空气流入室内的路程比较短,并不能很好的得到净化和过滤。另外,在风速比较大时,室外的空气直接穿过门体上的通孔进入室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针对以上问题,公开号为CN202467571U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空气净化系统的环保隔音门。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开有内空腔的门业本体和填充在所述内空腔中用于滤除空气污染物的空气净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空腔由依次位于所述门业本体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上空腔室、中空腔室和下空腔室组成,所述中空腔室分别与所述上空腔室和下空腔室连通,所述空气净化材料填充在所述中空腔室内,对应上空腔室的所述门业本体的室内面板开有室内通气孔,对应下空腔室的所述门业本体的室外面板开有室外通气孔,室外的空气经室外通气孔、下空腔室、中空腔室内的空气净化材料和上空腔室后从室内通气孔流入室内。上述方案采用让气流从门板的下部进入由上部出来的方式延长了气流的净化路径,通过设置了上、下空腔室来降低噪音。但是,气流的净化路径延长后,气流受到的阻力也变大,因此出气口处的出风量不大;另外由于空气进入上、下空腔后依然需要转折才能进入门板内部进行过滤,而空气在转折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现有技术中有时会通过在上、下空腔的转折处设置导流片,以对气流具有导流作用,从而减小气流对空腔侧壁的冲击,使得噪声降低;但气流流经过滤层时,会冲击过滤材料,产生噪音,且气流冲击过滤材料时,过滤层会产生共振,是形成噪音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降噪空气净化门,以降低过滤层因共振而形成的噪音。本技术的基础方案降噪空气净化门,包括门板,所述门板内安装有过滤层;所述门板朝向室内的壁面的上部开有出气孔,所述门板朝向室外的壁面的下部开有进气孔;所述门板上部设有连接出气孔和过滤层的出气仓,所述门板下部设有连接进气孔和过滤层的进气仓;所述进气仓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过滤层的弧形导流片,所述出气仓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出气孔的弧形导流片;所述过滤层包括安装支架、若干滤芯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套设在滤芯外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凹腔,减震弹簧卡合在凹腔内,且滤芯成浮动状态;所述进气孔由多个圆孔组成,且进孔处设置有叶轮。本方案的降噪空气净化门的原理为,当空气由室外流进室内时,将由门板上的进气孔流进过滤层,空气经过滤层内的过滤材料过滤后流入出气仓,由出气仓经出气孔进入室内;当气流流经过滤层时,气流将会冲击滤芯内的过滤材料,因此气流将在滤芯内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噪声,同时过滤层也会形成共振,发出噪声,此时减震弹簧将会起到减震作用,从而降低过滤层的振动频率,避免共振,减小噪音,且减震弹簧还可以吸收部分气流振动的能量,减小气流振动发出的噪音;当气流流经进气孔时,叶轮将会转动,且叶轮转动时还可以增大进气仓中的风压,从而使得气流更利于进入到过滤层中,使得出气孔处的出风量得到增加。本方案的降噪空气净化门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减震弹簧后,降低了过滤层的共振频率,使得过滤层共振时产生的噪音的振动幅度降低,则噪声的传播能力减弱;同时,减震弹簧还可以吸收气流的部分能量,从而削弱噪音。另外设置叶轮可以增加出气孔的出风量,从而提高过滤层的利用率。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门板内壁上设置有凹槽,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与凹槽匹配的凸棱,凸棱卡合在凹槽中,所述门板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层取出孔,过滤层取出孔被盖板封闭,且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门板上;在优选方案一,拆下盖板后,过滤层可以从过滤层取出孔取出,使得清洗过滤层更加方便。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和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层和门板朝向室内的壁面之间设有真空隔音层;真空隔音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过滤层产生的噪音。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气仓的上侧壁和出气仓的下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阻风板,且阻风板的转轴上设置有扭簧;气流在空腔内流动时,会形成驻波,驻波是气流产生噪音的主要原因,在优选方案三中,气流顺着进气仓内流动时,气流也会对阻风板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使阻风板转动,而扭簧将会平衡这一作用力,则扭簧将会吸收掉一部分驻波能量,从而减小驻波形成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降噪空气净化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降噪空气净化门实施例中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降噪空气净化门实施例门板下部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门板1、进气孔11、进气仓12、过滤层13、出气仓14、出气孔15、真空隔音层16、弧形导流片17、阻风板18、叶轮19、安装支架131、凸棱132、减震弹簧133、滤芯134。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图3所示:降噪空气净化门包括门板1,门板1内安装有过滤层13;门板1朝向室内的壁面的上部开有出气孔15,门板1朝向室外的壁面的下部开有进气孔11;门板1上部设有连接出气孔15和过滤层13的出气仓14,门板1下部设有连接进气孔11和过滤层13的进气仓12;进气仓12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过滤层13的弧形导流片17,出气仓14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出气孔15的弧形导流片17;过滤层13包括安装支架131、若干滤芯134和减震弹簧133,减震弹簧133套设在滤芯134外周,安装支架131上设置有凹腔,减震弹簧133卡合在凹腔内;由于滤芯134被减震弹簧133支撑,因此滤芯134可以随减震弹簧133的压缩或伸长而上下移动,使得滤芯134类似于浮动状态。当空气由室外流进室内时,将由门板1上的进气孔11流进过滤层13,空气经过滤层13内的过滤材料过滤后流入出气仓14,由出气仓14经出气孔15进入室内;当气流流经过滤层13时,气流将会冲击滤芯134内的过滤材料,因此气流将在滤芯134内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噪声,同时过滤层13也会形成共振,发出噪声,此时减震弹簧133将会起到减震作用,从而降低过滤层13的共振频率,并吸收部分气流振动的能量。如图3所示,进气孔11由多个圆孔组成,且进孔处设置有叶轮19;当气流流经进气孔11时,叶轮19将会转动,且叶轮19转动时还可以增大进气仓12中的风压,从而使得气流更利于进入到过滤层13中,使得出气孔15处的出风量得到增加。如图1、图3所示,门板1内壁上设置有凹槽,安装支架131上设置有与凹槽匹配的凸棱132,凸棱132卡合在凹槽中,且凸棱132可沿凹槽滑动,门板1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层13取出孔,过滤层13取出孔被盖板封闭,且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门板1上,以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噪空气净化门,包括门板,所述门板内安装有过滤层;所述门板朝向室内的壁面的上部开有出气孔,所述门板朝向室外的壁面的下部开有进气孔;所述门板上部设有连接出气孔和过滤层的出气仓,所述门板下部设有连接进气孔和过滤层的进气仓;所述进气仓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过滤层的弧形导流片,所述出气仓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出气孔的弧形导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安装支架、若干滤芯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套设在滤芯外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凹腔,减震弹簧卡合在凹腔内,且滤芯成浮动状态;所述进气孔由多个圆孔组成,且进孔处设置有叶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空气净化门,包括门板,所述门板内安装有过滤层;所述门板朝向室内的壁面的上部开有出气孔,所述门板朝向室外的壁面的下部开有进气孔;所述门板上部设有连接出气孔和过滤层的出气仓,所述门板下部设有连接进气孔和过滤层的进气仓;所述进气仓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过滤层的弧形导流片,所述出气仓内设置有将气流引入出气孔的弧形导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安装支架、若干滤芯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套设在滤芯外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凹腔,减震弹簧卡合在凹腔内,且滤芯成浮动状态;所述进气孔由多个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钱珑门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