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泽桥专利>正文

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2404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属于渔业养殖领域,该系统包括:鱼池、超低扬程轴流泵、喷射曝气增氧设施、泡沫分离设施、纯氧供应装置、温控设施、人工湿地等循环水处理设施、设备;采用开放式大流量供水渠、回水渠代替封闭式管道。采用泡沫分离设施替代蛋白质分离器;采用深井控温设施替代升温、降温设备;采用喷射曝气增氧设施替代增氧机、气石和气管,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与经济滤料替代固液分离等净化过滤设备。以一台超低扬程轴流泵为动力,实现提水、曝气、增氧、去泡沫、控温等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设施工程技术和生物生态技术优化组合代替昂贵繁琐的水处理设备;具有安全可靠、管理简便、节能环保、高产优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循环水处理方法,并应用于工厂化养鱼系统。 技术背景目前,工厂化养鱼系统的设备型循环水净化处理技术,设备庞大、能耗高,操作复杂, 投资及运行费用大,很难推广应用。本人专利技术的"生态节能工厂化养鱼平位双循环水处理 系统"(专利申请号200610018309.9)不采用昂贵设备并对养鱼工厂的设施作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还存在着废水处理效率不太理想等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的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 利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 于鱼池l为双环型结构,内环为养鱼池,外环为供水槽2,供水槽2中设有多个喷射管,供水槽2与供水渠15相连通;回水池4分别与鱼池1、排污池3和回水渠10相通,回水 渠10与净化池12和过滤池13相通;沉淀池14分别与排污管6、排污池3相通;沉淀池 14与净化池12相通;净化池12与置于深井中U形管相通,U形管通过抽水泵与集水池 11相通;集水池11通过轴流泵与供水渠15相通。鱼池l底部设有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套管,内管即回水管6,外管即排污管5,套管 外设铁栅网罩7,回水管6与回水池4连通再外接回水渠10;排污管5与排污池3相连, 排污池3池中插管连通沉淀池14;鱼池1外环上设有回水池4和排污池3,在回水池3 与鱼池1相连的池壁上部安置导流管8,使池水表层的悬浮物,泡沫通过导流管汇集于池 中,再经导流管8流入排污池3,由池中插管排入沉淀池14。回水管6高于池底40-60cra。所述的轴流泵选用扬程不超过0. 6米超低扬程轴流泵。净化池12采用人工湿地组成的循环水处理设施,其水体水位与养殖池处于静态平位; 在湿地表层栽种水生植物,净化池内充填碳酸盐矿石或石灰石滤材生态处理养殖废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以其独特的泡沫分离设施, 把漂浮于水面的泡沫先经回水池,再经排污池,直接排入沉淀池;采用深井内的U型管 进行冷热交换,实现夏季降温,冬季升温,调控车间池水水温保持在适温范围。利用超低 扬程轴流泵提水不仅能曝气增氧,且能使循环水设施由沟渠、管道与鱼池连接,低水头、大流量流入鱼池,周而复始循环利用,达到废水、污物零排放。采用鱼池外环供水槽中的 喷射曝气增氧设施将槽中的水喷射流入鱼池,其回水经过滤池、人工湿地净化池中的微生 物载体滤材和经济水生植物降解和吸收氨氮,亚硝酸氮,分解重金属,清除有毒有害物质, 有效净化水质达渔业用水标准。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专利技术本鱼池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鱼池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循环水养鱼车间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循环水养鱼车间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循环水流程图。图中1、鱼池,2、供水槽,3、排污池,4、回水池,5、排污管,6、回水管,7、铁栅网罩,8、排泡沫导管,9、进水管,10、回水渠,11、集水池,12、人工湿地净化池,13、过滤池,14、沉淀池,15、供水渠。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主要由鱼池l、供水槽 2、喷射曝气增氧设施、泡沫分离装置、超低扬程轴流泵、温控设施及人工湿地12组成的 循环水处理设施、设备于一体废水净化处理系统。1、 厂房养鱼车间结构,可以是砖混结构,也可是双层钢板结构;可以是标准厂房, 也可采用塑料大棚。养殖池与水处理池可以一对一,也可以是群体组合,既可以是串联又 可以是并联。适应室内(包括大棚),也适应室外。2、 鱼池1为双环型,内环为养鱼池,外环为供水槽2。池底中心设置套管,内管为 回水管6,外管为排污管5;回水管6高于池底40-60cm,套管外设铁栅网罩7。回水管6 连结回水池4再外接回水渠10;排污管5与排污池3相连,由池中插管排入沉淀池14。 鱼池1底呈锅底形分别设置回水和排污两个不同口径套管,内管为回水管6不高于池底 60cm,外为排污管5,与池底平,两管直径按鱼池大小而异。管外设铁栅网罩7。3、 喷射曝气增氧设施是安置在供水槽中的多个喷射管9,供水槽2和供水渠15相连 通;喷射管可以购买或自制,供水槽内的水通过喷射管流入鱼池。4、 泡沫分离设施在鱼池外环段修建回水池4和排污池3。并在回水池4与鱼池1 相连的池壁上部安置若干根导流管8,使池水表层的悬浮物,泡沫通过导流管8汇集于池 中经导流管8流入排污池,由池中插管排入沉淀池14。5、 轴流泵是扬程不超过60cm的低水头大流量的水泵,设置在集水池中,用此泵将经净化处理好的水,先泵入供水渠和鱼池外环供水槽,由槽中的进水管喷射进入各鱼池。 养鱼池水排入回水渠、人工湿地、滤池、使供、回水产生水位落差,周而复始循环利用。6、 人工湿地净化池池内铺垫碳酸盐矿石、石灰石等相关滤材作为生物膜载体,培 殖微生物种群或投放微生态制剂,净化养殖废水;在滤池上层栽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 系吸收水中氮、磷,分解重金属,清除有毒有害污染物,综合性净化养殖废水。人工湿地铺垫上述矿石滤材以1米以内厚度为宜(最适70-80cm)。水中有益微生物 (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附着在滤材上形成一层膜,能降解铵氮、亚硝酸氮等,起着 处理养殖废水净化鱼池循环水水质作用,故将滤材称"生物膜载体"。7、 冷热交换控温设施净化水通过放置在深井的U型管(用热传递良好的材料制作) 冷却(夏季)或升温(冬季)再由抽水泵提入集水池。利用恒温井水来控制鱼池的水温。8、 集水池经净化处理的水进入集水池,由轴流泵提入供水渠和鱼池外环供水槽, 再流进养鱼池。利用供、回水渠水位落差周而复始循环利用。9、 集污沉淀池由鱼池排污管、人工湿地集污槽通过插管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净化 的表层水溢入回水渠供循环利用,其沉淀物可供作沼气能源。达到污水、污物零排放和环 保节能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水循环过程如下鱼池中的水通过回水管进入回水池,再通过回水渠流入 过滤池、人工湿地净化池进行净化;回水池中泡沫通过导流管汇集于排污池中,鱼池中的 污水通过排污管进入排污池中,再用管道连接沉淀池;回水渠中汇集的水也经过滤池进入 人工湿地净化池进行净化,经过净化后的水引入深井中U型管,利用深井的恒温调节, 循环水的水温,经过温度调节后的净化水由抽水泵抽入集水池中,再通过轴流泵抽供水渠 中,经供水槽和进水管进入鱼池,周而复始循环利用,这样始终保持着鱼池中的水体洁净。权利要求1、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鱼池(1)为双环型结构,内环为养鱼池,外环为供水槽(2),供水槽(2)中设有多个喷射管,供水槽(2)与供水渠(15)相连通;回水池(4)分别与鱼池(1)、排污池(3)和回水渠(10)相通,回水渠(10)与净化池(12)和过滤池(3)相通;沉淀池(14)分别与排污管(6)、排污池(3)相通;沉淀池(14)与净化池(12)相通;净化池(12)与置于深井中U形管相通,U形管通过抽水泵与集水池(11)相通;集水池(11)通过轴流泵与供水渠(15)相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鱼池(1)底部设有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套管,内管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鱼池(1)为双环型结构,内环为养鱼池,外环为供水槽(2),供水槽(2)中设有多个喷射管,供水槽(2)与供水渠(15)相连通;回水池(4)分别与鱼池(1)、排污池(3)和回水渠(10)相通,回水渠(10)与净化池(12)和过滤池(3)相通;沉淀池(14)分别与排污管(6)、排污池(3)相通;沉淀池(14)与净化池(12)相通;净化池(12)与置于深井中U形管相通,U形管通过抽水泵与集水池(11)相通;集水池(11)通过轴流泵与供水渠(1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泽桥
申请(专利权)人:兰泽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