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2533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所述悬挑架由悬挑支座、拉结结构和连墙件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已有建筑拟设置悬挑架的起始层及上一层框架梁外侧设置14mm厚后置式钢板,分别与外架悬挑用工字钢端头截面及拉结用圆钢纵轴方向双侧满焊连接作为悬挑外架支座;在已有建筑框架梁或柱外侧设置10mm后置式厚钢板,并与Φ48.3×3.6钢管端头截面单侧满焊连接作为外架连墙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施工难题,克服了已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外立面作业的安全防护及作业平台使用效果不佳等现象,简化外立面围护施工工序,优化了后置式悬挑外架施工工艺,在确保悬挑外架搭设质量的同时,极大的加快了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已有建筑的悬挑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对已投入使用一定年限建筑物的改造要求逐步增多,且部分仅为对已有建筑的外立面形象进行改造,建筑内部空间仍必须保持正常使用状态不得受到外立面改造施工的影响;对建筑周边环境的施工影响也要降到最低限度。为此,改造施工需要搭设全封闭式的外脚手架作为施工作业平台及安全文明防护围挡,对超过一定高度的改造建筑则要求搭设型钢悬挑形式的外脚手架。型钢悬挑架是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一种建筑外部围护体系,它充分利用了型钢构件的强度高、抗弯、抗扭性能好、可回收等优点,为上部搭设的架体提供了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支持,满足建筑施工的各项功能要求。但其使用范围通常为新建工程的主体及粗装修阶段,在外立面精装饰及改造施工中多采用吊篮施工,不能确保施工期间的各类相关要求。目前新建工程的悬挑架施工按规范要求应在型钢的室内锚固段设置三点式穿楼板或预置式固定抱箍;斜拉钢缆固定端采用在结构梁顶面预置式拉环;连墙件采用在结构外围梁顶面中部预埋钢管。采用的常规施工法存在如下缺陷:1、悬挑型钢的锚固段伸入室内,影响悬挑架支座层室内工程使用,破坏外墙,拆除后修复量较大且有渗漏隐患,抱箍的安置对结构板有时需穿孔,影响改造建筑下一层空间的正常使用和室内环境。2、斜拉钢缆固定端采用在结构梁顶面预置式拉环,外墙砌体及内外装饰需要二次修复,工作量较大且有渗漏隐患,影响改造建筑室内空间的正常使用和室内环境。3、连墙件采用在结构外围梁顶面中部预埋钢管,外墙砌体及内外装饰需要二次修复,工作量较大且有渗漏隐患,影响改造建筑室内空间的正常使用和室内环境。4、整体做法影响环节多,施工工期长,所用材料构件回收率低下,对于已有建筑的改造严重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用于已有建筑悬挑架施工过程既能确保使用效果、又能工艺简便、节约工期、提高构件回收率的悬挑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悬挑外脚手架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施工方法,不仅能够确保施工质量,而且施工简便,缩短工期,节约工程造价。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悬挑架由悬挑支座、拉结结构和连墙件结构组成;所述悬挑支座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1)和工字型钢(4),工字型钢(4)端头焊接于后置式钢板I(1)上,翼缘焊缝高度10mm,腹板焊缝高度6mm,悬挑支座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上;所述拉结结构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I(2)和圆钢拉环(5),圆钢拉环(5)两端为平直段,中部为半径30mm的半圆弧,圆钢拉环(5)整体呈“Ω”形态,圆钢拉环(5)的平直段沿后置式钢板II(2)高度方向居中与其双面焊接;所述拉结结构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上;所述连墙件结构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II(3)和直缝电焊钢管(6),直缝电焊钢管(6)一端焊接于后置式钢板III(3)上,焊缝高度6mm,所述连墙件结构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上。优选地,机械螺栓为六角机械螺栓,型号为M18,长度200mm。 机械螺栓的螺帽与后置式钢板I、后置式钢板II和后置式钢板III之间设有M18钛弹簧垫圈。后置式钢板I、后置式钢板II和后置式钢板III采用Q235材质。上述悬挑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悬挑支座安装:在已有建筑结构外围框架梁外侧开设6个Φ20的孔,采用6个Φ18的机械螺栓固定14×480×180mm后置式钢板I于已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将 14号工字型钢与后置式钢板T形满焊连接,翼缘焊缝高度10mm,腹板焊缝高度6mm;(2)悬挑支座悬挑端拉结钢缆固定安装:在悬挑支座的上一层已有建筑结构外围框架梁外侧开设4个Φ20的孔,采用4个Φ18的机械螺栓固定14×220×160mm后置式钢板II于已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采用Φ14圆钢拉环与后置式钢板双侧满焊连接形成钢缆拉环,焊缝长度5d,焊缝高度6mm;所述圆钢拉环两端为平直段,中部为半径30mm的半圆弧,圆钢拉环整体呈“Ω”形态;圆钢拉环的平直段沿后置式钢板高度方向居中与其焊接;(3)悬挑架连墙件固定安装:按两步两跨间距确定连墙件位置,在已有建筑外围框架梁或柱外侧开设4个Φ14的孔,采用4个Φ12的机械螺栓固定10×100×100mm后置式钢板III于已有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将Φ48.3×3.6直缝电焊钢管一端焊接于后置式钢板III上,焊缝高度6mm。优选地,机械螺栓为六角机械螺栓,型号为M18,长度200mm。步骤1、2和3中,机械螺栓的螺帽与后置式钢板I、后置式钢板II和后置式钢板III之间设有M18钛弹簧垫圈。后置式钢板I、后置式钢板II和后置式钢板III采用Q235材质。步骤1、2和3中,后置式钢板I、后置式钢板II和后置式钢板III采用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梁外侧,螺栓未穿透结构梁进入已有建筑室内,对室内功能使用及观感无影响。本技术在已有建筑拟设置悬挑外架的起始层及上一层框架梁外侧设置14mm厚后置式钢板,分别与外架悬挑用工字钢端头截面及拉结用圆钢纵轴方向双侧满焊连接作为悬挑外架支座;在已有建筑框架梁或柱外侧设置10mm厚后置式钢板,并与Φ48.3×3.6直缝电焊钢管端头截面单侧满焊连接作为外架连墙件。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施工方法是主要用于新建建筑结构施工阶段,各类连接构件均需要预埋,且要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受力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安装。因此在已有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应用中,存在各类严重的制约因素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本技术采用已有建筑悬挑外架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施工难题,克服了已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外立面作业的安全防护及作业平台使用效果不佳等现象,简化外立面围护施工工序,优化了后置式悬挑外架施工工艺,在确保悬挑外架搭设质量的同时,极大的加快了施工速度,并降低了整体成本。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后置钢板成孔后用机械螺栓固定安装,安装效果直观可见可测,质量控制难度低。(2)悬挑支座用工字型钢、拉结钢缆用圆钢拉环、连墙件钢管均与后置钢板在构件加工厂内完成焊接并完成探伤检测,焊接质量控制良好。(3)现场作业仅有成孔及螺栓固定两项内容,极大缩短了作业流程,加快了作业速度,且无焊接等明火作业保证了施工安全及文明面貌。(4)所有悬挑架所用材料构件均可回收,降低了整体造价。(5)极大的减少了外立面二次修补的工作量且降低外墙渗漏隐患。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悬挑工字型钢与后置式钢板I连接节点侧面示意图。图2:悬挑工字型钢与后置式钢板I连接节点正面示意图。图3:钢缆圆钢拉环与后置式钢板II连接节点侧面示意图。图4:钢缆圆钢拉环与后置式钢板II连接节点正面示意图。图5:连墙件直缝电焊钢管与后置式钢板III连接节点侧面示意图。图6:连墙件直缝电焊钢管与后置式钢板III连接节点正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的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包括悬挑支座、拉结结构和连墙件结构。如图1~图2所示的悬挑支座,工字型钢(4)端头焊接于后置式钢板I(1)上,翼缘焊缝高度10mm,腹板焊缝高度6mm,悬挑支座通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架由悬挑支座、拉结结构和连墙件结构组成;所述悬挑支座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1)和工字型钢(4),工字型钢(4)端头焊接于后置式钢板I(1)上,翼缘焊缝高度10mm,腹板焊缝高度6mm,悬挑支座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上;所述拉结结构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I(2)和圆钢拉环(5),圆钢拉环(5)两端为平直段,中部为半径30mm的半圆弧,圆钢拉环(5)整体呈“Ω”形态,圆钢拉环(5)的平直段沿后置式钢板II(2)高度方向居中与其双面焊接;所述拉结结构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上;所述连墙件结构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II(3)和直缝电焊钢管(6),直缝电焊钢管(6)一端焊接于后置式钢板III(3)上,焊缝高度6mm,所述连墙件结构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已有建筑的悬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架由悬挑支座、拉结结构和连墙件结构组成;所述悬挑支座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1)和工字型钢(4),工字型钢(4)端头焊接于后置式钢板I(1)上,翼缘焊缝高度10mm,腹板焊缝高度6mm,悬挑支座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表面上;所述拉结结构包括机械螺栓、后置式钢板II(2)和圆钢拉环(5),圆钢拉环(5)两端为平直段,中部为半径30mm的半圆弧,圆钢拉环(5)整体呈“Ω”形态,圆钢拉环(5)的平直段沿后置式钢板II(2)高度方向居中与其双面焊接;所述拉结结构通过机械螺栓固定在结构钢筋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岩鹤陈玮崔荣苗吕步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