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德泉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093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包括呈品字形以顺时针依次排列的高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及对应的低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B相线圈反绕,在A,C相侧面,引线从A接到Z,在C,B相侧面,引线从C’接到Y,在B,A相侧面,引线从B’接到X’,c相线圈的出头c出在左侧,z出在右侧,两者相距120°,少绕1/3匝,a相线圈出头a出在正面,x出到右侧,多绕1/3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新排列了线圈,合理布置高压引线和低压引线,适当改变线圈本身电阻大小和提升某相引线电阻,解决了低压电阻不平衡的问题。该结构能节省引线铜排35‑50%,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形简洁明快,整齐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今众多厂家生产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中,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很少有厂家能做到低压电阻平衡。而电阻的不平衡会严重地影响到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如:增加变压器本身以及电网高压线路的损耗、变压器产生零序电流使局部金属件温升增高、变压器满负荷时会使某相线圈过热,严重时甚至烧毁线圈、三相电阻不平衡在带负载时,会因内阻压降使得输出电压不同等。国标规定三相电阻不平衡率:线为不大于2%,相为不大于4%。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电阻不平衡的原因是其线圈呈品字形排列,b相引线铜排远长于a、c相引线铜排,b相引线电阻过大所致。实际中通常是采用增大铜排截面积的方法来调整,但往往不尽人意,即便可以实现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特结构形式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使得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可以达到满意的性能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包括呈品字形以顺时针依次排列的高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及对应的低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高压线圈上分别设有一组出头A和X、B和Y、C和Z及辅助出头X’、B’、C’,B相线圈反绕,在A,C相侧面,引线从A接到Z,在C,B相侧面,引线从C’接到Y,在B,A相侧面,引线从B’接到X’,低压线圈的出线排从线圈上下两端分别引出,分别为在上端出头的a、b、c和在下端出头的x、y、z,c相线圈的出头c出在左侧,z出在右侧,两者相距120°,少绕1/3匝,a相线圈出头a出在正面,x出到右侧,多绕1/3匝;在x、y、z的连接中,采用截面之和不变的内排和外排两块铜排,两铜排之间隔以绝缘板,在y、z处两排相接,x只与内排相连,0相只与外排引出。上述技术方案中,高压线圈出头A、B、C从器身右侧引出,其中出头A、C直接从线圈上部引到绝缘子,B从X端引出。上述技术方案中,引线A-Z、B-X、C-Y分别从器身三个侧面直接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转角铜排将c引到正面左侧,用连接铜排把b引到正面中间,a就近引出,连接x、y、z的内排和外排在器身下部相连,且x只与内排相连,0相只与外排引出。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重新排列了线圈,通过高压引线的合理布置,低压引线的独特构思,适当改变线圈本身电阻大小和提升某相引线电阻的方法,解决了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低压电阻不平衡的问题。该结构形式能节省引线铜排35-50%,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使得变压器外形简洁明快,整齐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技术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与传统线圈的排列方式对比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为传统线圈排列,图1-2为本申请的线圈排列;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的高压线圈接线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的高压引线的各侧面接线图,其中图3-1为A,C相侧面高压引线的接线图,图3-2为C,B相侧面高压引线的接线图,图3-3为B,A相侧面高压引线的接线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的低压各相电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的低压线圈出线位置图;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的内排和外排的布置图;图7是采用本技术的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的变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传统线圈结构把变压器B相线圈放在低压侧的对面,本申请则改变A、B、C三相线圈的排列形式,把C相放到对面。通常,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的联接组别都采用Dyn11,本申请中为了高压引线接线简洁,特将B相线圈反绕,图2是其接线原理图。如图3所示,高压线圈绕制时增设辅助出头C’、B’、X’,并给出了高压引线各个侧面的接线方式,在A,C相侧面:引线从A接到Z;在C,B相侧面:引线从C’接到Y;在B,A相侧面:引线从B’接到X’。低压线圈出线排分别从线圈上下两端引出,即a、b、c在线圈上端出头,x、y、z在下端出头。低压侧的各相电阻均包含线圈直流电阻Rx和引线电阻Ry两部分,在传统的设计和生产中,三个低压线圈的线圈电阻Rx是相同的,即Rxa=Rxb=Rxc,而引线电阻差距很大,要想做到电阻平衡近乎不可能。本结构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适当调整线圈电阻的大小和竭力提升某相引线电阻。a)适当调整线圈电阻的大小如图4和图5所示,c相线圈出头c出在左侧,z出在右侧,两者相距120°,即c相线圈少绕1/3匝减小Rxc。a相线圈出头a出在正面,x出到右侧,即a相线圈多绕1/3匝增大Rxa。b相线圈不做改动。b)竭力提升a、b相引线电阻Rya、Ryb:如图6所示,在x、y、z的连接中,采用两块铜排,分为内排和外排,两铜排截面之和等于原铜排截面,两铜排之间隔以绝缘板,在y、z处两排相接。x只与内排相连,0相只与外排引出。这样,引线电阻Rya、Ryb将得到大幅提升,通过电阻计算可方便地将电阻平衡率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在本申请的结构中,高压A、B、C从器身右侧引出,其中A、C直接从线圈上部引到绝缘子,B从X端引出(因为B与X相连)。另外,引线A-Z、B-X、C-Y分别从器身三个侧面直接相连。低压引线铜排:如图7所示,通过转角铜排1将c引到正面左侧,用连接铜排2把b引到正面中间,a就近引出。连接x、y、z的内排和外排3在器身下部相连,且x只与内排相连,0相只与外排引出。本技术通过线圈的重新排列,高压引线的合理布置,低压引线的独特构思。提出了适当改变线圈本身电阻大小和提升某相引线电阻的方法,重点解决了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低压电阻不平衡的问题。本结构形式能减少引线铜排35-50%,且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变压器外形简洁明快,整齐美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品字形以顺时针依次排列的高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及对应的低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高压线圈上分别设有一组出头A和X、B和Y、C和Z及辅助出头X’、B’、C’,B相线圈反绕,在A,C相侧面,引线从A接到Z,在C,B相侧面,引线从C’接到Y,在B,A相侧面,引线从B’接到X’,低压线圈的出线排从线圈上下两端分别引出,分别为在上端出头的a、b、c和在下端出头的x、y、z,c相线圈的出头c出在左侧,z出在右侧,两者相距120°,少绕1/3匝,a相线圈出头a出在正面,x出到右侧,多绕1/3匝;在x、y、z的连接中,采用截面之和不变的内排和外排两块铜排,两铜排之间隔以绝缘板,在y、z处两排相接,x只与内排相连,0相只与外排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品字形以顺时针依次排列的高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及对应的低压线圈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高压线圈上分别设有一组出头A和X、B和Y、C和Z及辅助出头X’、B’、C’,B相线圈反绕,在A,C相侧面,引线从A接到Z,在C,B相侧面,引线从C’接到Y,在B,A相侧面,引线从B’接到X’,低压线圈的出线排从线圈上下两端分别引出,分别为在上端出头的a、b、c和在下端出头的x、y、z,c相线圈的出头c出在左侧,z出在右侧,两者相距120°,少绕1/3匝,a相线圈出头a出在正面,x出到右侧,多绕1/3匝;在x、y、z的连接中,采用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德泉
申请(专利权)人:姚德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