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玉装专利>正文

一种杂物网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899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杂物网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杂物网兜不可拆卸、安装位置不自由的技术问题。包括外壳、内壳、网体,和固定钢丝,内壳卡合于外壳一侧并与外壳可拆卸连接,固定钢丝上穿装有网体,固定钢丝装载于外壳和内壳之间,固定钢丝在外壳和内壳的分离状态下可取出。结合以上技术方案,由于外壳卡合于内壳上部并与内壳可拆卸连接,固定钢丝上穿装有网体,固定钢丝装载于外壳和内壳之间,固定钢丝在外壳和内壳的分离状态下可取出,因而网体可拆卸,又由于外壳底部铺设有胶体层,胶体层的粘贴位置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自由选择,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杂物网兜可自由安装,通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杂物网兜。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汽车的大量普及,人们对汽车用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以车载杂物网兜为例,现有技术中的车载杂物网兜一般固定于车座椅后部,包括网体和位于网体四周的用于固定网体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固定于车座椅后部。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杂物网兜均是不可拆卸的,在网体因使用年限过久或者意外破损的情况下需要更换时,需要连同连接部一同更换,而此时连接部是固定在车座椅后部的,其不可拆卸,因而需要整体拆除,拆除后杂物网兜和连接部基本上不可再次使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杂物网兜在固定于某一处之后不可更换位置,更换位置需要整体拆除,但是各种车型的座椅安装的位置和安装方式不一致,有的需要安装在非座椅区域,比如驾驶员前部等,现有技术中的杂物网兜在使用上的通用性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杂物网兜存在的问题在于:网体不可拆卸、杂物网兜的安装位置不自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物网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杂物网兜网体不可拆卸、杂物网兜的安装位置不自由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杂物网兜,包括外壳、内壳、网体,和固定钢丝,所述内壳卡合于所述外壳一侧并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钢丝上穿装有所述网体,所述固定钢丝装载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所述固定钢丝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的分离状态下可取出。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钢丝包括主框架和弯钩部,所述主框架设置为U形结构,所述弯钩部设置为从所述主框架两端部向外延伸的条状结构。更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壳对应所述弯钩部的位置上设置有避让区,所述避让区用于对所述弯钩部限位。更进一步地,所述网体上部设置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两端穿装在所述固定钢丝的端部,所述弹性带与所述网体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均设置为U形结构,所述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为圆柱结构,所述内壳的两侧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对应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上设有用于固定内壳的螺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底部铺设有胶体层。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内壳或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装置包括LED灯、电池和开关,所述LED灯、所述电池和所述开关电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为红外线开关,其在所述外壳开启后自动闭合以使电路导通。结合以上技术方案,由于外壳卡合于内壳上部并与内壳可拆卸连接,固定钢丝上穿装有网体,固定钢丝装载于外壳和内壳之间,固定钢丝在外壳和内壳的分离状态下可取出,因而网体可拆卸,又由于外壳底部铺设有胶体层,胶体层的粘贴位置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自由选择,因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杂物网兜可自由安装,通用性较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杂物网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壳背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 2-内壳; 3-网体;4-固定钢丝; 5-弹性带; 11-避让区;12-第一凸起; 13-第二凸起; 14-第一卡口;15-第二卡口; 21-第一槽孔; 22-第二槽孔;23-螺孔; 24-第一卡舌; 25-第二卡舌;41-主框架; 42-弯钩部; 6-胶体层;7-照明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杂物网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壳背面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杂物网兜,包括外壳1、内壳2和网体3。网体3的两侧和底边位于外壳1和内壳2之间,网体3的两侧和底边通过外壳1和内壳2的卡合以固定。网体3和被附着表面之间为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装载杂物。外壳1设置为U形结构,外壳1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顺次连接成U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竖直方向设置,第二连接部水平方向设置,该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请参照图1中的杂物网兜的参考位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边缘均设置有朝向内壳2方向的限位挡板,籍此,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形成了内凹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朝向内壳2,该容纳腔可用于容纳网体3。外壳1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设置为圆柱结构,外壳1通过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与内壳2卡接。内壳2设置为U形结构,内壳2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顺次连接成U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四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竖直方向设置,第五连接部水平方向设置,该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请参照图1中的杂物网兜的参考位置。该实施例中,外壳1的第一连接部与内壳2的第四连接部卡合连接,外壳1的第二连接部与内壳2的第五连接部卡合连接,外壳1的第三连接部与内壳2的第六连接部卡合连接。内壳2的第四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在相对于外壳1的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孔21和第二槽孔22,第一槽孔21和第二槽孔22分别与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卡合连接。在第一凸起12和第一槽孔21卡合以及第二凸起13和第二槽孔22卡合的状态下可以固定外壳1和内壳2。为进一步提高内壳2和外壳1连接的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物网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壳(2)、网体(3),和固定钢丝(4);所述内壳(2)卡合于所述外壳(1)一侧并与所述外壳(1)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钢丝(4)上穿装有所述网体(3),所述固定钢丝(4)装载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所述固定钢丝(4)在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的分离状态下可取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物网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壳(2)、网体(3),和固定钢丝(4);所述内壳(2)卡合于所述外壳(1)一侧并与所述外壳(1)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钢丝(4)上穿装有所述网体(3),所述固定钢丝(4)装载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所述固定钢丝(4)在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的分离状态下可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物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丝(4)包括主框架(41)和弯钩部(42),所述主框架(41)设置为U形结构,所述弯钩部(42)设置为从所述主框架(41)两端部向外延伸的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物网兜,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外壳(1)对应所述弯钩部(42)的位置上设置有避让区(11),所述避让区(11)用于对所述弯钩部(42)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杂物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体(3)上部设置有弹性带(5),所述弹性带(5)两端穿装在所述固定钢丝(4)的端部,所述弹性带(5)与所述网体(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杂物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装
申请(专利权)人:林玉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