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冰辅助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特征是:包括底管、横管、二通接头、三通接头以及拐角连接件,若干底管通过二通接头相连围成一侧开口的底架,横管与远离底架开口一端的底管上均套设有三通接头且三通接头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横管的第一支撑管,横管两端通过二通接头连接有第二支撑管,位于底架开口一端的底管端部与第二支撑管通过拐角连接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防护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冰辅助器。
技术介绍
冰上运动是一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又能锻炼身体的活动。但是想要掌握滑冰技能,需要靠练习者长时间的体会和摸索,在初学阶段,平衡掌握不好极易摔跤,严重时还会受伤,故需要一些辅助器具帮助初学者学习。目前,公告号为CN201189387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滑冰助学器,包括U型框架、调节支架立柱、偏心回转轴和万向角刀,U型框架包括U型上支承架扶手和U型下支撑架,在滑冰助学器的帮助下能够使初学者快速安全的学会滑冰技能。但是,众所周知,冰场并不是随处可见,滑冰学习者往往需要自己携带辅助器去冰场学习,上述辅助器体积较大且不可拆卸,携带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携带方便的滑冰辅助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滑冰辅助器,包括底管、横管、二通接头、三通接头以及拐角连接件,若干底管通过二通接头相连围成一侧开口的底架,横管与远离底架开口一端的底管上均套设有三通接头且三通接头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横管的第一支撑管,横管两端通过二通接头连接有第二支撑管,位于底架开口一端的底管端部与第二支撑管通过拐角连接件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管、横管、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分别通过二通接头、三通接头以及拐角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当需要使用辅助器时,可以从包里将上述零件取出进行插接形成辅助器供使用;当使用完毕时,可以将各管件拆下,从而方便管件以及接头装入包中进行携带,十分方便;此处,位于两侧的底管、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相互连接并构成三角形状,三角形状结构牢固,稳定性强。优选的,所述拐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端部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远离其铰接端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底管和第二支撑管端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者身高存在差异,故要求需要对横管的高度进行调节,横管的高度取决于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的长度,此处,当改变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的长度后,第二支撑管和底管之间的夹角就会改变,这样,传统固定死的拐角连接件就不能满足要求,故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铰接的形式固定,这样,就能根据需要调节拐角连接件的角度,适应性强。优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与底管插接的第一插筒、与第二连接件相铰接的第一转动接头,第二连接件包括与第二支撑管相插接的第二插筒、与第一连接件相铰接的第二转动接头,第一插筒和第二插筒上均设有防脱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插筒插于底管内进行连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插筒插于第二支撑件内进行连接;此处,第一插筒和第二插筒均通过防脱部分别固定在底管和第二支撑管上,防脱部有效防止拐角连接件的脱离。优选的,底管和第二支撑管的侧壁上均设有通孔,防脱部包括穿设于第一插筒或第二插筒侧壁的插销、设于插销位于第一插筒或者第二插筒内的一端且用以保持插销凸出于第一插筒或者第二插筒外表面的弹性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通过弹性力驱使插销凸出于第一插筒和第二插筒的侧壁,当需要安装第一插筒时,向内按下插销,然后将第一插筒插于底管内,当插销位于通孔中时,插销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就会从通孔中穿出,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与底管的固定;当需要拆卸第一连接件与底管时,向内按动插销,将插销按入底管内脱离通孔,然后将第一插筒拔出,即实现第一连接件与底管的脱离;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支撑管的连接与拆卸同样如此;操作方便。优选的,弹性件为U型弹簧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U型弹簧片安装方便,插于第一插筒与第二插筒内不需额外的固定结构即可实现固定,结构简单。优选的,第一转动接头包括左接头和右接头,第二转动接头位于左接头和右接头之间并通过螺栓铰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转动接头分成左接头和右接头,再将第二转动接头插于左接头和右接头之间,这样,第一转动接头和第二转动接头在相对转动时更加平稳,同时能够保证支撑点受力均匀,提高支撑点的稳定性。优选的,左接头和右接头上远离第二转动接头的一面均设有包裹在螺栓外缘的围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围边包围着螺栓,可以防止外物意外碰到螺栓,从而导致螺栓松动或者损坏。优选的,左接头和右接头上远离第二转动接头的一面外缘均设有加固边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转动接头和第二转动接头存在转动关系,且当人支撑横管时,拐角连接件处承受这人体支撑的力较大,故其强度要求高,容易损坏,此处,通过加固边框增强左接头和右接头的强度,能够保证结构得把稳定性。优选的,左接头和右接头上远离第二转动接头的一面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插筒,另一端连接于加固边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将第一插筒和加固边框有效结构为一体,使其受力时可以相互作用,进一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拐角连接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拐角连接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二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管;2、横管;3、二通接头;4、三通接头;5、拐角连接件;51、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6、底架;7、第一支撑管;8、第二支撑管;511、第一插筒;512、第一转动接头;5121、左接头;5122、右接头;521、第二插筒;522、第二转动接头;9、防脱部;91、插销;92、弹性件;10、通孔;11、围边;12、加固边框;13、加强筋;14、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1和2所示的滑冰辅助器,包括底管1、横管2、二通接头3、三通接头4以及拐角连接件5,其中,二通接头3和三通接头4的结构可见附图5和6。若干底管1通过二通接头3相连围成一侧开口的底架6,横管2与远离底架6开口一端的底管1上均套设有三通接头4且三通接头4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横管2的第一支撑管7,横管2两端通过二通接头3连接有第二支撑管8,位于底架6开口一端的底管1端部与第二支撑管8通过拐角连接件5连接。其中,见附图3和附图4,拐角连接件5包括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此处,第一连接件51包括与底管1插接的第一插筒511、与第二连接件52相铰接的第一转动接头512,第一转动接头512又分为左接头5121和右接头5122;第二连接件52包括与第二支撑管8相插接的第二插筒521、与第一连接件51相铰接的第二转动接头522,第二转动接头522位于左接头5121和右接头5122之间并通过螺栓铰接,第一插筒511和第二插筒521上均设有防脱部9;其中,底管1和第二支撑管8的侧壁上均设有通孔10,防脱部9为穿设于第一插筒511或第二插筒521侧壁的插销91、设于插销91位于第一插筒511或者第二插筒521内的一端且用以保持插销91凸出于第一插筒511或者第二插筒521外表面的弹性件92,弹性件92为U型弹簧片,U型弹簧片的一端抵触于插筒内壁,另一端抵在插销91上;U型弹簧片通过弹性力驱使插销91凸出于第一插筒511和第二插筒521的侧壁,当需要安装第一插筒511时,向内按下插销91,然后将第一插筒511插于底管1内,当插销91位于通孔10中时,插销91在弹性件92的作用下就会从通孔10中穿出,从而实现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冰辅助器,其特征是:包括底管(1)、横管(2)、二通接头(3)、三通接头(4)以及拐角连接件(5),若干底管(1)通过二通接头(3)相连围成一侧开口的底架(6),横管(2)与远离底架(6)开口一端的底管(1)上均套设有三通接头(4)且三通接头(4)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横管(2)的第一支撑管(7),横管(2)两端通过二通接头(3)连接有第二支撑管(8),位于底架(6)开口一端的底管(1)端部与第二支撑管(8)通过拐角连接件(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冰辅助器,其特征是:包括底管(1)、横管(2)、二通接头(3)、三通接头(4)以及拐角连接件(5),若干底管(1)通过二通接头(3)相连围成一侧开口的底架(6),横管(2)与远离底架(6)开口一端的底管(1)上均套设有三通接头(4)且三通接头(4)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横管(2)的第一支撑管(7),横管(2)两端通过二通接头(3)连接有第二支撑管(8),位于底架(6)开口一端的底管(1)端部与第二支撑管(8)通过拐角连接件(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冰辅助器,其特征是:所述拐角连接件(5)包括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第一连接件(51)与第二连接件(52)的端部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件(51)与第二连接件(52)远离其铰接端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底管(1)和第二支撑管(8)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冰辅助器,其特征是:第一连接件(51)包括与底管(1)插接的第一插筒(511)、与第二连接件(52)相铰接的第一转动接头(512),第二连接件(52)包括与第二支撑管(8)相插接的第二插筒(521)、与第一连接件(51)相铰接的第二转动接头(522),第一插筒(511)和第二插筒(521)上均设有防脱部(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冰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丹阳,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夏翔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