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及除磷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4076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及除磷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主要用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后出水磷浓度仍不达标情况,通过向二沉池入水中添加除磷药剂,强化絮凝除磷,并在沉淀池中设置斜板或斜管,将生化池出水的泥水分离和絮凝除磷结合于同一池内完成,提高沉淀效率和出水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经过生物处理后深度除磷要求,提高出水水质标准,减小污水厂投资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深度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及除磷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除磷采用的方法主要分为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其中化学方法采用投加药剂的方式,由于污水的成分变化较大,很难确定投药量。物理方法主要采用投加混凝剂与助凝剂,在水中形成较大的含污颗粒,通过沉淀池将其排出,该种方法去除率较低,且出水不稳定。我国现行主要采用生物方法AAO(Anaerobic-Anoxic-Oxic)同步脱氮除磷的技术。我国污水厂所主要使用的AAO同步脱氮除磷技术,使污水依次流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污水中的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出磷,在好氧状态下又将其更多吸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污水在经过AAO反应池后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一部分污泥回流至反应池。该方法除磷效果难再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P/BOD值高时更加明显。此时的二沉池出水磷浓度不易控制,易出现出水磷浓度高于国家标准的情况。需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在进行深度处理时,二沉池出水磷浓度高于国家排放标准,需增设除磷设施如滤布滤池或投加药剂,但投加药剂需另设沉淀池,深度处理的部分所要处理的负荷很低,投入运行费用很大。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二沉池普遍为辐流式二沉池,主要作用是实现泥水分离,回流部分污泥,同时加入少量PAC聚合氯化铝,去除少量磷。因此,针对现有污水厂运行情况,需要改变二沉池作用单一,提高磷去除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及除磷工艺,目的是通过改变二沉池的构造,在辐流式二沉池中增加斜板斜管和加药管,在实现泥水分离的同时提高磷的去除率,完成后期深度处理的任务,减小深度处理负荷,或取代深度处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是辐流式二沉池,由混凝区、沉淀区、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其中所述的混凝区由进水管和环形混凝廊道组成,进水管设置在二沉池侧壁,与环形混凝廊道连通,环形混凝廊道顶部设置有投药管,底部坡度为10~15%,在环形混凝廊道尾端1/3处设置有穿孔花墙;所述的沉淀区与混凝区相邻,由下层的重质沉淀区和上层的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组成,其中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高度为1~1.2m,斜板或斜管放置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夹角呈55~60°,斜板间距或斜管孔径为70~90mm,固体负荷≤190kg/(m2·d),进水自下而上通过斜板或斜管;所述的出水区位于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上方,包括两个环形集水槽,环形集水槽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排泥区位于二沉池底部,设置有由电机带动的刮泥桁架,将底部污泥刮至储泥斗并由二沉池底部的排泥管排出。其中,所述的混凝区容积据进水流量、泥水混合物的含磷浓度和投加药剂量确定,具体按照公式:V=(0.05~0.25)·Q·,其中V:混凝区容积,m3,Q:泥水混合物的进水流量, m3/h,C:泥水混合物的含磷浓度(PO43-),mg/L,a:药剂投放量,mg/h,即单位时间投加混合药剂量,且0≤|Qc-a|≤2。所述的储泥斗容积为沉淀区总容积的5%。采用上述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除磷的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经生物法处理后的污水的泥水混合物经送水管送入二沉池的混凝区中,进水口流速为0.8~1.0m/s,通过投药管向混凝区加入除磷复合药剂,在环形混凝廊道中混合絮凝并推流前进,至环形混凝廊道尾端流速为0.3~0.4m/s,从花墙进入沉淀区;(2)沉淀区中,在重力作用下,比重大的杂质首先沉淀于池底,比重小的絮体颗粒随水流呈缓慢上升,直至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絮体颗粒沉淀于斜板或斜管,实现泥水分离,在斜板或斜管上积累的下沉滑落的絮状污泥在重质沉淀区与进入的含药泥水混合物逆向接触,进一步强化泥水分离;(3)经过沉淀区泥水分离而沉淀的含磷污泥,被刮泥桁架刮至储泥斗并经排泥管排出,而经泥水分离后的清水通过环形集水槽流流入出水管,出水磷浓度经检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中,所述的除磷复合药剂按重量百分比,由絮凝剂聚合硫酸铁15%、聚合氯化铝10%,结晶反应药剂硫酸镁25%、氯化钙25%,作为晶核的石英砂2%、磁铁矿石3%、雪硅钙石3%、骨炭5%、蒙脱土5%,助凝剂聚丙烯酰胺2%、双氰胺甲醛聚合物5%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是在现有的辐流式二沉池结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二沉池的混凝区位于整个二沉池的外圈,其容积根据进水流量、泥水混合物含磷浓度和投加药剂量确定,混凝区环形廊道底采用大坡度设计,生物处理后的待沉泥水混合物加入除磷剂后推流前进,通过流速变化和池体坡度变化,强化混凝效果;沉淀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重力实现传统二沉池泥水分离,上层为斜板或斜管沉淀区域,进水自下而上通过斜板斜管;排泥区位于二沉池底部,主要作用是储存在沉淀区中泥水分离而沉淀的含磷污泥;出水区位于斜板或斜管沉淀区上部,在沉淀区实现泥水分离的清水通过集水槽流出,进入出流入出水管。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实现了沉淀与除磷协同进行,提高乐处理效率,不需要重新建造处理构筑物,减少土建造价;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二沉池中设置斜板或斜管,增加了沉淀区表面负荷,提高处理能力和沉淀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区采用大坡度环形推流廊道,有助于提高混凝效果。本专利技术工艺主要用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后出水磷浓度仍不达标情况,通过向二沉池入水中添加除磷药剂,强化絮凝除磷,并在沉淀池中设置斜板或斜管, 将生化池出水的泥水分离和絮凝除磷结合于同一池内完成,提高沉淀效率和出水效果。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经过生物处理后深度除磷要求,提高出水水质标准,减小污水厂投资造价。附图说明图 1 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的A-A截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进水管;2:环形混凝廊道;3:重质沉淀区;4:储泥斗:5:斜板或斜管;6:环形集水槽;7:刮泥桁架;8:排泥管;9:电机;10:投药管;11:出水管;12:穿孔花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是辐流式二沉池,如图1~3所示,由混凝区、沉淀区、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其中所述的混凝区由进水管1和环形混凝廊道2组成,进水管1设置在二沉池侧壁,与环形混凝廊道2连通,环形混凝廊道2顶部设置有投药管10,底部坡度为10~15%,在环形混凝廊道2尾端1/3处设置有穿孔花墙12;所述的沉淀区与混凝区相邻,由下层的重质沉淀区3和上层的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组成,其中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5高度为1~1.2m,斜板或斜管5放置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夹角呈55~60°,斜板间距或斜管孔径为70~90mm,固体负荷≤190kg/(m2·d),进水自下而上通过斜板或斜管5;所述的出水区位于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5上方,包括两个环形集水槽6,环形集水槽6与出水管11连接;所述的排泥区位于二沉池底部,设置有由电机9带动的刮泥桁架7,将底部污泥刮至储泥斗4并由二沉池底部的排泥管8排出。其中,所述的混凝区容积据进水流量、泥水混合物的含磷浓度和投加药剂量确定,具体按照公式:V=(0.05~0.25)·Q·,其中V:混凝区容积,m3,Q:泥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及除磷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是辐流式二沉池,其特征在于由混凝区、沉淀区、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其中所述的混凝区由进水管和环形混凝廊道组成,进水管设置在二沉池侧壁,与环形混凝廊道连通,环形混凝廊道顶部设置有投药管,底部坡度为10~15%,在环形混凝廊道尾端1/3处设置有穿孔花墙;所述的沉淀区与混凝区相邻,由下层的重质沉淀区和上层的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组成,其中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高度为1~1.2m,斜板或斜管放置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夹角呈55~60°,斜板间距或斜管孔径为70~90mm,固体负荷≤190kg/(m2·d),进水自下而上通过斜板或斜管;所述的出水区位于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上方,包括两个环形集水槽,环形集水槽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排泥区位于二沉池底部,设置有由电机带动的刮泥桁架,将底部污泥刮至储泥斗并由二沉池底部的排泥管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是辐流式二沉池,其特征在于由混凝区、沉淀区、出水区和排泥区组成;其中所述的混凝区由进水管和环形混凝廊道组成,进水管设置在二沉池侧壁,与环形混凝廊道连通,环形混凝廊道顶部设置有投药管,底部坡度为10~15%,在环形混凝廊道尾端1/3处设置有穿孔花墙;所述的沉淀区与混凝区相邻,由下层的重质沉淀区和上层的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组成,其中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高度为1~1.2m,斜板或斜管放置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夹角呈55~60°,斜板间距或斜管孔径为70~90mm,固体负荷≤190kg/(m2·d),进水自下而上通过斜板或斜管;所述的出水区位于斜板或斜管沉淀区的斜板或斜管上方,包括两个环形集水槽,环形集水槽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排泥区位于二沉池底部,设置有由电机带动的刮泥桁架,将底部污泥刮至储泥斗并由二沉池底部的排泥管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区容积据进水流量、泥水混合物的含磷浓度和投加药剂量确定,具体按照公式:V=(0.05~0.25)·Q·,其中V:混凝区容积,m3,Q:泥水混合物的进水流量, m3/h,C:泥水混合物的含磷浓度(PO43-),mg/L,a:药剂投放量,mg/h,即单位时间投加混合药剂量,且0≤|Qc-a|≤2。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鹏飞金星何祥李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