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蟅虫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2553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黄蟅虫丸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大黄蟅虫丸,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熟大黄290‑310份、土鳖虫25‑35份、水蛭55‑65份、虻虫40‑50份、蛴螬40‑50份、干漆25‑35份、桃仁110‑130份、苦杏仁110‑130份、黄芩55‑65份、地黄290‑310份、白芍110‑130份、甘草85‑9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大黄蟅虫丸,具有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的功效,本方特点是以通为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主要用于五劳虚极所致正虚而致血瘀之证,同时具有成本合理、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疗效短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进行批量生产,适宜人群广泛,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大黄蟅虫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大黄蟅虫丸,系汉代著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之名方,被历版药典所载。大黄蟅虫丸主药大黄,从胃络中宣瘀润燥。黄芩、杏仁、桃仁、生地,清肺卫,润心营,补肝虚,滋肾燥。干漆性急,破脾胃、关节瘀血。虻虫性升,破阳分瘀血。水蛭性下,逐阴分瘀血。蛴螬去两胁坚血。蟅虫破坚、通络、行伤,具有特效,故于方名中标出。芍药、甘草养肝扶脾、解药毒。综而观之,以地黄、芍药、甘草和养其虚,桃仁、杏仁润而濡其干,虫药以动其瘀,大黄通以去其闭,黄芩防止血虚生热。但现有技术制备的大黄蟅虫丸稳定性较差,且不易长时间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大黄蟅虫丸。本专利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大黄蟅虫丸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黄蟅虫丸,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熟大黄290-310份、土鳖虫25-35份、水蛭55-65份、虻虫40-50份、蛴螬40-50份、干漆25-35份、桃仁110-130份、苦杏仁110-130份、黄芩55-65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黄蟅虫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熟大黄290‑310份、土鳖虫25‑35份、水蛭55‑65份、虻虫40‑50份、蛴螬40‑50份、干漆25‑35份、桃仁110‑130份、苦杏仁110‑130份、黄芩55‑65份、地黄290‑310份、白芍110‑130份、甘草85‑9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黄蟅虫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熟大黄290-310份、土鳖虫25-35份、水蛭55-65份、虻虫40-50份、蛴螬40-50份、干漆25-35份、桃仁110-130份、苦杏仁110-130份、黄芩55-65份、地黄290-310份、白芍110-130份、甘草85-95份。2.一种大黄蟅虫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熟大黄290-310份、土鳖虫25-35份、水蛭55-65份、虻虫40-50份、蛴螬40-50份、干漆25-35份、桃仁110-130份、苦杏仁110-130份、黄芩55-65份、地黄290-310份、白芍110-130份、甘草85-95份、矫味剂0.1-1份、保鲜剂0.5-3.5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黄蟅虫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味剂为甘露醇、乳糖醇、异麦芽酮糖醇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敏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典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