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克勇专利>正文

蛙泳收腿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1740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蛙泳收腿训练器,其包括训练台和控制板,所述训练台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控制板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训练台的一侧上沿,在所述控制板的内板面与所述训练台之间设有弹簧,使控制板与训练台上表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在130°~1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游泳初学者在陆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收腿训练,较快地掌握收腿动作要领和收腿动作幅度,形成腿部的动力定型,从而有效地缩短蛙泳收腿训练的时间和周期,提高蛙泳学习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游泳训练器材,具体地说是一种蛙泳收腿训练器
技术介绍
腿部动作是蛙泳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蛙泳前进的动力70%以上来自两腿蹬水的力量,收腿、翻脚和蹬水直接影响着蛙泳的效果。在收腿时,力量要小,需将两脚和小腿收在大腿的投影截面内,收腿结束后的最佳位置是小腿与水平面垂直,两膝与肩部同宽。初学者在学习蛙泳时,容易出现收腿动作过大、两膝间距太大、腿部呈八字的错误动作,增加阻力,降低前进力。因此,这就需要初学者要在水中熟悉水性之后,进行蛙泳动作规范训练。蛙泳动作规范训练通常在水中进行,但是由于水的折射使教练员所看到的学员的游泳姿势严重变形,无法指导学员改变现有泳姿;而陆上训练则由于没有合适的器械,练习较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蛙泳收腿训练器,以解决陆上练习困难及收腿力量过大、两膝间距过宽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蛙泳收腿训练器,包括训练台和控制板,所述训练台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控制板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训练台的一侧上沿,在所述控制板的内板面与所述训练台之间设有弹簧,使控制板与训练台上表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在130°~140°。优选地,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训练台为等宽设计。优选地,控制板的宽度为40~60 cm,与人肩的宽度相当。在进行练习时,训练者俯卧在训练台上,腿部置于控制板上,双腿模拟蛙泳收腿动作,双手相应动作。进行收腿时,训练者所用力量应尽量小,借助该训练器,使大腿与躯干呈120°~140°角,两膝约与肩同宽。动作完成后,在弹簧的作用下,控制板复位。若训练者收腿力量过大,则由于弹簧的作用,产生阻力,使训练者发现收腿力量过大的问题,并且弹簧也为训练者提供缓冲,防止受伤;若两膝间距过宽,训练者的两膝则临近控制板的边沿或超过控制板边沿,使训练者意识到收腿时两膝间距过宽的问题,在进行下次训练时,自行改进,以此循环往复,使训练者逐渐掌握正确的收腿动作,形成腿部动力定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蛙泳初学者在陆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收腿训练,较快地掌握收腿动作要领和收腿动作幅度,形成腿部动力定型,从而有效地缩短蛙泳收腿训练的时间和周期,提高蛙泳学习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蛙泳收腿训练器,包括训练台1和控制板2,其中,训练台1为长方体结构,控制板2通过铰链铰接在训练台1的一侧上沿,控制板2的宽度与训练台1的宽度相同,为40cm;在控制板2的内板面与训练台1的之间设有弹簧3,使控制板2与训练台1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35°。在进行练习时,训练者俯卧在训练台1上,腿部置于控制板2上,双腿模拟蛙泳收腿动作,双手相应动作。进行收腿时,训练者所用力量应尽量小,借助该训练器,使大腿与躯干呈120°~140°角,两膝约与肩同宽。动作完成后,在弹簧3的作用下,控制板2复位。若训练者收腿力量过大,则由于弹簧3的作用,产生阻力,使训练者发现收腿力量过大的问题,并且弹簧3也为训练者提供缓冲,防止受伤;若两膝间距过宽,训练者的两膝则临近控制板2的边沿或超过控制板2的边沿,使训练者意识到收腿时两膝间距过宽的问题,在进行下次训练时,自行改进。以此循环往复,利于训练者形成腿部动力定型,提高蛙泳训练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蛙泳收腿训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蛙泳收腿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台和控制板,所述训练台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控制板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训练台的一侧上沿,在所述控制板的内板面与所述训练台之间设有弹簧,使控制板与训练台上表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在130°~1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蛙泳收腿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台和控制板,所述训练台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控制板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训练台的一侧上沿,在所述控制板的内板面与所述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勇赵岚赵品生刘劲松郭晓包杰滑树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克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