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少锋专利>正文

臭氧发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959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臭氧发生管,是在一密闭的玻璃放电管腔内充以惰性气体,并装有内电极,在玻璃放电管腔外装设有环形外电极,其特征是:所述内电极是沿管腔内壁装设的环形内电极,该环形内电极与管壳外的环形外电极同轴心,两极板与管壳构成电容结构,使放电管工作处在低压、高频激励的无光放电势态,从而提高臭氧产量、延长使用寿命和增强工作可靠性。(*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属于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气体放电管。公知技术中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气体放电管,其结构形式是:在一只密闭玻璃管内充以惰性气体,沿管的轴心线装有线形内电极,在管壳外。装有环形外电极。这种结构的缺点是:(1)正常放电激励电压高达1500~2000伏以上,不仅对激励电源电路及元器件质量要求高,且由于处在有光放电状态,使能量不能充分利用;(2)电极面积小,只能适应300赫以下的低频工作状态;(3)线形内电极呈两端支撑的结构形式,遇到震动易造成脱落或失效。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方案来实现:在密闭玻璃放电管腔内充以惰性气体并安装有内电极,在放电管管壳外侧装有环形外电极,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是沿管腔内壁装设的环形内电极,该环形内电极同管壳外侧的环形外电极同轴心,两极板与其间的管壳构成电容结构。符合本技术上述技术特征的臭氧发生管,其环形内电极可以是装设在圆柱体放电管腔内的单层内电极;也可以是装设在环柱体放电管腔内的双层环形内电极。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环形内、外电极结构,能使放电管工作处于低电压、高频率激励的无光放电态势,从而获得高密度的臭氧或臭氧化空气;同时也可使激励电源和放电管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并增强其工作可靠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由附图给予说明:-->图1、是单层内电极臭氧发生管结构及其与激励电源装置联接状态示意图。图中柱状密闭玻璃管(5)的两端烧结点(1)与沿管壁内表面贴装的环形内电极(3)之间搭接导线(4),在玻璃管(5)壳外侧装不易氧化的导电材料做成的外电极(6),该电极(6)通过导线(7)与高频低压激励电源装置(8)一个输出端相接,该激励电源装置(8)的另一输出端与玻璃管(5)内电极烧结点(1)的导电帽(10)之间通过导线(9)相联接。密闭玻璃管(5)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2)。本实施例的结构形式与已知技术的线形单内电极发生管相比较,在相同功率(5瓦)和相同外形尺寸(长100毫米、直径22毫米)的条件下,激励电源的工作电压:前者为1000伏,后者为1500~2000伏;工作频率:前者为1500~3000赫以上,后者为300赫以下;臭氧发生量:前者比后者增加50%。图2,是双层内电极臭氧发生管结构示意图。图中内玻璃管  (11)与外玻璃管(12)烧结形成一环形密闭腔(13),在其中沿腔(13)内壁设置一对环形内电极(16)和(17),并由引线(18)联接激励电源装置一个输出端,而装设在密闭腔壁外的环形电极(15)和(14),由引线(19)联接激励电源装置的另一端。本实施例的双层电极结构,将会使臭氧发生量进一步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发生管,在密闭的玻璃放电管内充以惰性气体,在管腔内装设有内电极,在管壳外装有环形外电极,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是沿管腔内壁装设的环形内电极,该环形内电极与管壳外的环形外电极同轴心,两极板与其间的管壳构成电容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内电极可以是装设在圆柱体放电管腔内的单层内电极;也可以是装设在环柱体放电管腔内的双层环形内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臭氧发生管,在密闭的玻璃放电管内充以惰性气体,在管腔内装设有内电极,在管壳外装有环形外电极,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是沿管腔内壁装设的环形内电极,该环形内电极与管壳外的环形外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少锋毛恒松
申请(专利权)人:沈少锋毛恒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