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848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臭氧发生管。是以管壳体为接地极,在壳体内设置由合金板极和介质层组成的高压电极管,各高压电极管通过导线相连接,并将电极引出壳体外,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空气进口和冷却水进口,壳体的另一侧分别设有臭氧出口和冷却水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量低是8.2kwh/kgO↓[3],电晕空间小可为1.5mm,臭氧产率高,臭氧浓度高为64k/m↑[2],可高效能的杀菌、消毒、除嗅、脱色等。(*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发生管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管。以空气或氧气为气源,采用等离子体放电法制取臭氧,用臭氧消毒处理饮用水,在欧美、日本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普遍采用臭氧应用于自来水和污水的处理和灭菌消毒。目前在我国采用臭氧进行杀菌消毒,也开始起步。因此,出现了不同型号、结构的臭氧发生器,如江苏QHW臭氧发生机,其浓度较低为12g/m3,电耗也较大为:14~18kwh/kgO3,上海环保设备总厂产的XY-19臭氧发生机,电耗较大为:16~20kwh/kgO3,体积、重量都较大为:640kg。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氧率高、耗电量小、体积小、重量轻的臭氧发生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臭氧发生管,是将管壳体做为接地极,壳体内设有由合金板极和介质层组成的高压电极管,各高压电极管通过导线相连接,并将电极引出壳体,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空气进口和冷却水进口,壳体的另一侧分别设有臭氧出口和冷却水出口。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重量为41kg,耗电量低为:8.2kwh/kgO3,电晕空间小,可为1.5mm,臭氧产氧率高,臭氧浓度为64g/m2等特点。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臭氧发生管是由管壳体8构成,并做为接地极,壳体8内设有由合金板极1和介质层2组成的高压电极管9,各高压电极管9通过导线3相连接,并通过导线3将电极引出管壳体8,壳体8的一侧分别设有空气进气口4和冷却水进口6,壳体8的另一侧分别设有臭氧出口5和冷却水出口7。又如图1所示,高压电极管9与做为接地极的管壳体8之间的电晕空间的间隔为1.2~2.8mm,本实施例选用1.5mm,高压电极管9的介质层2可采用可切割陶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发生管,是由管壳体构成,其特征在于,管壳体为接地极,壳体内设有由合金板极和介质层组成的高压电极管,各高压电极管通过导线相连接,并将电极引出壳体,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空气进口和冷却水进口,壳体的另一侧分别设有臭氧出口和冷却水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发生管,是由管壳体构成,其特征在于,管壳体为接地极,壳体内设有由合金板极和介质层组成的高压电极管,各高压电极管通过导线相连接,并将电极引出壳体,壳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空气进口和冷却水进口,壳体的另一侧分别设有臭氧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毅张振铎赵斌唐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希望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