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836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机,包括壳体,在壳体中装有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在臭氧发生管的进气端连接有具有气体开关控制和回流控制的回流控制阀,在回流控制阀的进气端接有旁路设置的的排气控制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寿命长、臭氧浓度高、无气压回流、无冲击瓶盖现象,可对液体灭菌消毒的臭氧机。(*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解液体有毒物质的臭氧机。
技术介绍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其用途非常的广泛,它可以处理空气、水源、液体中的有毒物质,并能达到良好的杀毒、灭菌效果。人们为了能更好的利用臭氧的氧化功能设计了各种臭氧机,其臭氧机主要是通过电源供应电路将臭氧管中的空气高压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但现有的臭氧机在对液态物质进行处理时,普遍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如果将臭氧机的臭氧出气口放置在玻璃瓶中,臭氧机开机时经常由于气泵瞬间发出的气体冲击过大而将玻璃瓶盖冲开;关机时因臭氧发生管内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升致使臭氧发生管产生负压而造成液体回流;运行时,气体与臭氧管中的电极间的接触会腐蚀电极而产生化合物渣质,从而影响臭氧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臭氧机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寿命长、臭氧浓度高、无气压回流、无冲击瓶盖现象,可对液体灭菌消毒的臭氧机。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臭氧机,包括壳体,在壳体中装有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在臭氧发生管的进气端连接有具有气体开关控制和回流控制的回流控制阀,在回流控制阀的进气端接有旁路设置的的排气控制回路;如上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控制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如上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控制回路包括有电磁控制通断阀,电磁控制通断阀的进气端与回流控制阀的进气端连通,电磁控制通断阀的出气端为排空;如上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发生管的管体为环形封闭管,管体包括内壁、外壁两层,内壁、外壁之间形成气流空腔;在管体的上、下两端设有与气流空腔相通的进气管及出气管;管体的外壁外包有金属片形成臭氧发生管的一个电极;管体的内壁内设有金属片形成臭氧发生管的另一个电极;如上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端与二位三通电磁阀的“P”端相连,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出口端“A”端与臭氧发生管的进气端相连,二位三通电磁阀的“R”为排空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气体与电极间无直接的接触,只在气流空腔内通行,使其产生的臭氧浓度非常高,不会出现化合物渣质。2、由于采用了排气控制回路,使臭氧机避免了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冲击将瓶盖冲开现象。3、由于采用了回流控制阀,防止气压回流而致使液体回流到-->臭氧发生管内的现象,因此起到保护机器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排气控制回路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部分零部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臭氧发生管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图4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4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臭氧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中装有臭氧发生管2,其特征在于在臭氧发生管2的进气端29连接有具有气体开关控制和回流控制的回流控制阀3,气泵输出的气流必须经过回流控制阀3后才能进入到臭氧发生管2,并且为避免开机产生冲击,在回流控制阀3的进气端接有旁路设置的的排气控制回路4。其中,具有气体开关控制和回流控制的回流控制阀3为二位三通电磁阀,气泵的出气端与二位三通电磁阀的“P”端相连,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出口端“A”端与臭氧发生管2的进气端29相连;二位三通电磁阀的“R”为排空。其中,排气控制回路4包括有电磁控制通断阀5,在回流控制阀3的进气端通过另一旁路连接电磁控制通断阀5,电磁控制通断阀5的常态为断开,电磁控制通断阀5的出口为排空。-->臭氧机开机时,先开启电磁控制通断阀5到“接通”的位置1秒左右,将臭氧发生管2中积存的压力排泄掉,避免产生冲击,然后关闭电磁控制通断阀5到“断开”位置,再自动开启回流控制阀3。工作结束时,回流控制阀3关闭,由于臭氧发生管2在工作时产生温升,致使在臭氧发生管2中产生负压,通过回流控制阀3的排气口“R”可使臭氧发生管2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不致产生回流现象。臭氧发生管2的管体21为环形封闭管,管体21包括内壁22、外壁23两层,内壁22、外壁23之间形成气流空腔24;在管体21的上、下两端设有与气流空腔24相通的进气管25及出气管26;管体21的外壁23外包有金属片形成臭氧发生管2的一个电极27;管体21的内壁22内设有金属片形成臭氧发生管2的另一个电极28。运行时,氧气自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出口端“A”端流向臭氧发生管2的气流空腔24内,该气体受到内、外电极27、28之高压作用,而产生臭氧气,并由臭氧发生管2的出气管26流出。由于输入臭氧发生管2内的气体与电极间无直接的接触,只在气流空腔24内通行,使其产生的臭氧浓度非常高,不会出现化合物渣滓,并且由于采用了回流控制阀3及排气控制回路4,使得臭氧机避免了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冲击将瓶盖冲开的现象,同时防止了气压回流而致使液体回流到臭氧发生管2内的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中装有臭氧发生管(2),其特征在于在臭氧发生管(2)的进气端(29)连接有具有气体开关控制和回流控制的回流控制阀(3),在回流控制阀(3)的进气端接有旁路设置的的排气控制回路(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中装有臭氧发生管(2),其特征在于在臭氧发生管(2)的进气端(29)连接有具有气体开关控制和回流控制的回流控制阀(3),在回流控制阀(3)的进气端接有旁路设置的的排气控制回路(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控制阀(3)为二位三通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控制回路(4)包括有电磁控制通断阀(5),电磁控制通断阀(5)的进气端与回流控制阀(3)的进气端连通,电磁控制通断阀(5)的出气端为排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臭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凯
申请(专利权)人:凯纬医疗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