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5692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有多级养殖池、水处理模块、收集与沉淀池、进水模块、排水模块和潜水泵,所述多级养殖池通过排水模块与收集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收集与沉淀池中,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处理模块连通,所述水处理模块通过进水模块与多级养殖池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各个功能区模块化,易于组装、拆卸和维护,并且节省筑池时间和成本;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级轮养,最大程度利用空间,提高养殖茬数,缩短上市周期,并采用点阵式射流增氧系统,兼具增氧与推水的功能,使能耗降低;水处理模块由旧集装箱改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提升,水资源的无节制利用,池塘养殖模式面临水环境污染、病害逐年增多、食品安全需求、沿海工业用地挤压和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等压力,其发展已经面临一个瓶颈,亟待转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以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征,节电、节水、节地,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需求。然而当前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仍存在生产能耗高、成本造价高、土地利用率低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模块化、易于组装、空间利用率高、低成本、低能耗的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有多级养殖池、水处理模块、收集与沉淀池、进水模块、排水模块和潜水泵,所述多级养殖池通过排水模块与收集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收集与沉淀池中,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处理模块连通,所述水处理模块通过进水模块与多级养殖池连通。进一步,所述多级养殖池包括有一级标粗池、二级间养池和三级养成池。进一步,所述多级养殖池之间设置有高度落差,用于将前一级养殖池的水完全排入后一级养殖池。进一步,所述多级养殖池均由支架与PVC网布组成。进一步,所述多级养殖池中均设置有中心挡水板,使养殖池中形成环形跑道式结构。进一步,所述中心挡水板两侧设置有射流增氧系统。进一步,所述收集与沉淀池为倒四棱台状结构。进一步,所述收集与沉淀池底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自吸式集污管与排污管。进一步,所述水处理模块包括有流化床、好氧过滤池、厌氧过滤池和出水平衡池,所述收集与沉淀池的水通过潜水泵提升进入水处理模块,并依次通过流化床、好氧过滤池、厌氧过滤池和出水平衡池后由进水模块进入多级养殖池。进一步,所述水处理模块由旧集装箱改造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各个功能区的模块化使组装过程简单方便,易于组装和拆卸,并且节省筑池时间和成本,且容易维护;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级轮养,最大程度利用空间,提高养殖茬数,缩短上市周期,并在养殖池中采用点阵式射流增氧系统,兼具增氧与推水的功能,使能耗降低;水处理模块由旧集装箱改造,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射流增氧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一级标粗池;2、二级间养池;3、三级养成池;4、水处理模块;5、收集与沉淀池;6、连接管;7、排水支管;8、主排水管;9、主进水管;10、潜水泵;11、中心挡水板;12、射流增氧系统;13、离心泵;14、分支送水管;15、射流器;16、吸气进气管;41、流化床;42、悬浮填料;43、挡板;44、挡网;45、好氧过滤池;46、具孔波纹板;47、厌氧过滤池;48、布水管;49、生化毡;410、出水平衡池;51、挡水板;52、自吸式集污管;53、排污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有多级养殖池、水处理模块、收集与沉淀池、进水模块、排水模块和潜水泵,所述多级养殖池通过排水模块与收集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收集与沉淀池中,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处理模块连通,所述水处理模块通过进水模块与多级养殖池连通。参照图1,其中排水模块包括有主排水管8以及用于连接主排水管8与多级养殖池的排水支管7,同样的,进水模块包括有主进水管9和进水支管。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级养殖池包括有一级标粗池1、二级间养池2和三级养成池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级养殖池之间设置有高度落差,用于将前一级养殖池的水能够完全排入后一级养殖池。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级养殖池均由支架与PVC网布组成。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级养殖池中均设置有中心挡水板11,使养殖池中形成环形跑道式结构。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心挡水板11两侧设置有射流增氧系统12。参照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射流增氧系统12包括有离心泵13、分支送水管14、多个射流器15和吸气进气管16;多个射流器15组成阵列,射流方向与挡水板平行,吸气进气管16位于养殖池池边,一端与射流器阵列相连,另一端垂直伸出水面。所述多级养殖池均为长方形结构,经中心挡水板11分隔后形成环形的水流通道。所述中心挡水板11两侧射流增氧系统12的推水方向相反,从而形成环形水流;如图1所示结构中,射流增氧系统12使养殖池中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水流。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与沉淀池5为倒四棱台状结构。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述收集与沉淀池5底面中部平行长向、靠近排水模块端的斜面中部与短向平行处分别设置挡水板51。所述收集与沉淀池5同时具有养成后的排水集鱼/虾和养殖期间出水粗沉淀的功能。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与沉淀池5底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自吸式集污管52与排污管53。紧连上述长向挡水板的底部设置有集污管52;所述集污管为PVC管,管两侧等距开槽,便于形成负压自吸式集污排污,集污管出口与位于收集与沉淀池一端的排污管53相连。养殖池排出水经粗沉淀后,由位于收集与沉淀池5一端的潜水泵10提升进水处理系统4。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处理模块4包括有流化床41、好氧过滤池45、厌氧过滤池47和出水平衡池410,所述收集与沉淀池5的水通过潜水泵10提升进入水处理模块4,并依次通过流化床41、好氧过滤池45、厌氧过滤池47和出水平衡池410后由进水模块进入多级养殖池。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处理模块4包括有悬浮填料42、挡板43、具孔波纹板46、布水管48和生化毡49;流化床41内设置有悬浮填料42,近好氧过滤池45端设置挡板43,水流经挡网44进入悬挂具孔波纹板46的好氧过滤池45,经微生物好氧硝化作用后,通过位于厌氧过滤池47底部的布水管48均匀出水,再经布水管48上方的生化毡49中微生物厌氧反硝化作用后,进入出水平衡池410,经曝气脱气和pH调节后,通过进水模块进入各养殖池。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处理模块4由旧集装箱改造而成。以上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变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级养殖池、水处理模块、收集与沉淀池、进水模块、排水模块和潜水泵,所述多级养殖池通过排水模块与收集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收集与沉淀池中,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处理模块连通,所述水处理模块通过进水模块与多级养殖池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级养殖池、水处理模块、收集与沉淀池、进水模块、排水模块和潜水泵,所述多级养殖池通过排水模块与收集与沉淀池连通,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收集与沉淀池中,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处理模块连通,所述水处理模块通过进水模块与多级养殖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养殖池包括有一级标粗池、二级间养池和三级养成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养殖池之间设置有高度落差,用于将前一级养殖池的水完全排入后一级养殖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养殖池均由支架与PVC网布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循环水分级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养殖池中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宏标张家松段亚飞李华刘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