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479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属于冷却塔领域。所述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包括: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却水分配部和回水沟;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并列设置,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每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至少一间单侧进风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却水分配部位于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将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连接起来,冷却水分配部将待冷却的冷却水分别分配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的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冷却;回水沟位于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相连,待冷却的冷却水在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冷却后均流入回水沟内。本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可以减小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长度和占地面积,使得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布置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群
技术介绍
在火/核电厂的机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会使用冷却水吸收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在火/核电厂的建设过程中,会建设多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使用机械通风冷却塔对吸收了热量后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使得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目前电厂常采用单列或双列布置的机力通风冷却塔群来冷却冷却水。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自上而下布置有出风口、配水层、填料层、进风口和集水池,自然风通过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双侧进风口进入到塔内,在填料层处与来自配水层待冷却的冷却水充分接触以使待冷却的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冷却后的冷却水落入集水池,并通过集水池汇至回水沟,经过循环水泵提升后再次利用。单列布置的机力通风冷却塔群多间机械通风冷却塔布置成一列,塔群包括一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一条配水母管、多条配水支管和一条回水沟;双列布置的机力通风冷却塔群多间机械通风冷却塔布置成两列,两列塔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塔群包括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两条配水母管、多条配水支管和两条回水沟。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大型电厂,其机组容量较大,在机组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多,需要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间数较多,如机械通风冷却塔群采用现有的单列布置,会导致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长度很长,使得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平面布置困难;如采用现有的双列布置,为减轻两列塔相互影响,保证冷却效果,两列塔间距应足够大,会大幅增加冷却塔塔群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
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包括: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却水分配部和回水沟;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并列设置,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每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至少一间单侧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分配部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将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连接起来,所述冷却水分配部将待冷却的冷却水分别分配到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的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进行冷却;所述回水沟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相连,所述待冷却的冷却水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冷却后均流入所述回水沟内。可选地,所述冷却水分配部包括第一水平母管、第一直立母管和第二水平母管;所述第一水平母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立在所述回水沟内,所述第二水平母管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平行;所述第一水平母管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一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塔底,并将所述待冷却的冷却水引流至所述第一直立母管内;所述第二水平母管将所述第一直立母管传输过来的待冷却的冷却水分别分配到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的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可选地,所述冷却水分配部还包括第三水平母管、第二直立母管和第四水平母管;所述第三水平母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立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二直立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水平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二直立母管立在所述回水沟内,所述第四水平母管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平行;所述第三水平母管与所述第一水平母管相邻设置在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一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中部的塔底;所述第二直立母管与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相邻设置且立在所述回水沟的中部;所述第二水平母管设置在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中部至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一端之间,所述第四水平母管设置在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中部至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另一端之间。可选地,所述冷却水分配部还包括第一配水阀和第二配水阀;所述第一配水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水平母管上,所述第二配水阀安装在所述第三水平母管上。可选地,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设置有出风口、至少一根配水管、填料层、集水部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塔顶;所述至少一根配水管中的每根配水管设置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内且均与所述第二水平母管连通;所述填料层设置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内且位于所述至少一根配水管的下方;所述集水部设置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内且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下方,所述集水部与所述回水沟连通;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集水部的下方。可选地,所述集水部包括至少一个集水板和与所述至少一个集水板中的每个集水板对应的集水槽;所述至少一个集水板的一端间隔固定在所述填料层的支撑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与其对应的集水槽上,所述每个集水板均倾斜布置;所述每个集水板对应的集水槽设置在所述填料层与所述进风口的上缘之间,且与所述回水沟垂直连通。可选地,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的进风口处均设置有导风板。可选地,所述每根配水管接近所述填料层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喷头;通过所述喷头将所述每根配水管内的待冷却的冷却水喷淋至所述填料层。可选地,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接近所述回水沟的内壁均设有弧形导风墙。可选地,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还设有连接、检修平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并列设置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且在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设置冷却水分配部和回水沟,通过冷却水分配部将待冷却的冷却水分别分配至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内,经过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却后的冷却水均流至回水沟内,流至回水沟内的的冷却水便可以经过循环水泵提升后再次对电厂的运行机组进行冷却,如此设置可以减小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长度和占地面积,使得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布置灵活方便,同时,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可以通过设置在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分配部同时向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内分配待冷却的冷却水,通过设置在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的回水沟汇集冷却后的冷却水,相对于将现有的单列布置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可使得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布置灵活方便,并减少占地面积;相对于现有双列布置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群来说,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配水设施和集水设施投资,同时也可改善塔群的运行、维护条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A-A向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B-B向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群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11机械通风冷却塔,111出风口,112配水管,1121配水粗管,1122配水细管,113填料层,114集水部,1141集水板,1142集水槽,115进风口,116喷头,117连接杆,118弧形导风墙,119导风板,120风机;2冷却水分配部,21第一水平母管,22第一直立母管,23第二水平母管,24第三水平母管,25第二直立母管,26第一配水阀,27第二配水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群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包括: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却水分配部和回水沟;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并列设置,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每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至少一间单侧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分配部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将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连接起来,所述冷却水分配部将待冷却的冷却水分别分配到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的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进行冷却;所述回水沟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相连,所述待冷却的冷却水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冷却后均流入所述回水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包括: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却水分配部和回水沟;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并列设置,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每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至少一间单侧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所述冷却水分配部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将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连接起来,所述冷却水分配部将待冷却的冷却水分别分配到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的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进行冷却;所述回水沟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相连,所述待冷却的冷却水在所述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冷却后均流入所述回水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分配部包括第一水平母管、第一直立母管和第二水平母管;所述第一水平母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立在所述回水沟内,所述第二水平母管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平行;所述第一水平母管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一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塔底,并将所述待冷却的冷却水引流至所述第一直立母管内;所述第二水平母管将所述第一直立母管传输过来的待冷却的冷却水分别分配到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包括的每间机械通风冷却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分配部还包括第三水平母管、第二直立母管和第四水平母管;所述第三水平母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立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二直立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水平母管的一端互相垂直且连通,所述第二直立母管立在所述回水沟内,所述第四水平母管位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且与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平行;所述第三水平母管与所述第一水平母管相邻设置在所述两列机械通风冷却塔中的一列机械通风冷却塔的中部的塔底;所述第二直立母管与所述第一直立母管相邻设置且立在所述回水沟的中部;所述第二水平母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有高清洁郭悠然于大海富丽娟崔映红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国核北京核电常规岛及电力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