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汽车空调系统及其进风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系统的空气循环方式一般包括内循环方式和外循环方式,其中内循环方式指的是仅对汽车客舱内部的空气进行循环的制冷或加热处理,而外循环方式指的是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通过制冷或加热处理后排入汽车客舱内部。现今新出现的很多车型,尤其是电动汽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需要汽车空调系统同时开启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空气循环方式(例如,电动汽车在采用内循环制冷时,有可能需要开启外循环吸入部分外部的较热空气,用来把出风温度调节到较为舒适的范围),并通过混风装置将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气流混合在一起,以便使排入汽车客舱内部的气流达到理想的温度。精确地控制分别通过内循环和外循环进入汽车空调系统的两部分空气的比例。但是现有的汽车空调系统中混风装置的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并且在调节内外循环气流混合比例的过程中,为了改变混风装置内部的风道,往往需要对混风装置的机械构件进行较为复杂的调整动作,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而且这些机械构件在调整位置关系时往往会形成多余的风阻结构,阻挡气流的顺畅通过;这样不但降低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难以对内外循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包括主体部和风门,所述主体部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内循环气窗和外循环气窗;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风门上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可转动及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从而将所述风门通过所述限位轴可移动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并且所述风门位于所述主体部开设有所述内循环气窗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开设有所述外循环气窗的一侧之间;当所述风门在所述主体部内部移动及转动时,所述进风装置通过所述限位槽来限制所述限位轴的移动轨迹,进而限制所述风门的移动方式,使所述风门的朝向所述出风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包括主体部和风门,所述主体部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内循环气窗和外循环气窗;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风门上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可转动及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从而将所述风门通过所述限位轴可移动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并且所述风门位于所述主体部开设有所述内循环气窗的一侧与所述主体部开设有所述外循环气窗的一侧之间;当所述风门在所述主体部内部移动及转动时,所述进风装置通过所述限位槽来限制所述限位轴的移动轨迹,进而限制所述风门的移动方式,使所述风门的朝向所述出风口外侧的边缘始终不会超过所述出风口的周缘而从所述出风口中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两个端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都连接在所述两个端板之间,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60度到120度的夹角;所述两个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边缘围成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门朝向所述出风口外部的边缘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两个子出风口;所述内循环气窗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外循环气窗开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端板上,所述风门在移动及转动的过程中改变其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形成的角度,进而改变所述两个子出风口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开设在所述端板上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为直线形,第二限位槽为曲线形;所述限位轴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门一端的第一限位轴和设置在所述风门中部的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一限位轴的两端可转动及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轴的两端可转动及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形状为弧线或者样条曲线或者二者的组合,所述第二限位槽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二限位槽凸出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两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个末端位于接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位置,另一个末端位于接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限位轴沿着所述第二限位槽移动及转动的手段来驱动所述风门在所述主体部内部移动及转动;当所述第二限位轴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