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3258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包括:进液管;套在进液管的外周的固定管,进液管相对于固定管可转动设置,且固定管和进液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的第一端密封,且环形空间设有液体出口;与固定管固定连接的固定盘和套在进液管的外周、且与固定盘相对固定的支撑盘;位于固定盘和支撑盘之间、且与进液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的调节盘;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调节盘上的撇液轮;撇液轮设有一端与离心机转鼓相通、另一端与环形空间的第二端相通的液体流道。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其能够实现离心机的在线实时溢流调节,能够明显节省溢流调节所需的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离心分离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沉降式离心机的溢流一般是通过堰板进行调节,调节时首先停止离心机运转,打开离心机外壳,松开堰板固定螺丝进行调节。离心机一般安装有4~8块堰板,必需同时调节,费时费力。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心机溢流调节费时费力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其能够实现离心机的在线实时溢流调节,能够明显节省溢流调节所需的人力和时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包括:进液管;套在所述进液管的外周的固定管,所述进液管相对于所述固定管可转动设置,且所述固定管和所述进液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第一端密封,且所述环形空间设有液体出口;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的固定盘和套在所述进液管的外周、且与所述固定盘相对固定的支撑盘;位于所述固定盘和所述支撑盘之间、且与所述进液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的调节盘;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盘上的撇液轮,所述转轴偏离所述调节盘的转动中心,且所述撇液轮设有长条状滑槽,所述支撑盘上设有伸入于所述长条状滑槽的柱体;所述撇液轮设有一端与离心机转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空间的第二端相通的液体流道。优选地,所述进液管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将液体流道内的液体导流至所述环形空间内的螺旋叶片。优选地,所述进液管的外周固定设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插装有调节杆。优选地,所述支撑盘的中心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调节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固定盘之间通过螺栓相对固定。优选地,所述螺栓为多个,且以所述支撑盘或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为中心呈圆周状分布。优选地,各个所述螺栓的外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盘和所述固定盘的套筒。优选地,所述柱体为所述套筒中的其中一个。优选地,液体流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撇液轮中间部位的中空部、一端与所述中空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撇液轮的边缘相连通的弧形流道部;所述螺旋叶片一端位于所述中空部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撇液轮安装在离心机的转鼓内部,工作时,离心机内高速旋转的液体通过撇叶轮的液体流道,进入固定管与进液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最后由液体出口排出。需要调节时,无需停机,直接调节进液管,使进液管转动,带动调节盘旋转,调节盘上的转轴带动撇液轮产生转动,同时,由于撇液轮通过长条状滑槽与固定不动的支撑盘上的柱体相配合,如此可带动撇液轮相对于进液管进行伸缩,进而使撇液轮的液体流道的入口在离心机转鼓液体内的深度也相应变化,从而实时调节离心机转鼓内液池的深度,改变离心机的处理效果。实现了在不停机情况下,实时方便地改变离心机工作特性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心机溢流实时调节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进液管;2-调节杆;3-调节座;4-固定管;5-固定盘;6-撇液轮;7-支撑盘;8-调节盘;9-螺旋叶片;10-圆形凹槽;11-螺栓;12-套筒;13-环形空间;14-液体出口;15-紧定螺钉;16-液体流道;17-转轴;18-长条状滑槽。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其能够实现离心机的在线实时溢流调节,能够明显节省溢流调节所需的人力和时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包括进液管1、固定管4、固定盘5、支撑盘7、调节盘8以及撇液轮6。其中,固定管4套在进液管1的外周,且进液管1可相对于固定管4转动,二者之间可以设有回转支撑结构。固定管4和进液管1之间形成环形空间13,环形空间13的第一端密封,且环形空间13设有液体出口14。固定盘5套在进液管1的外周,并且与固定管4固定连接,支撑盘7套在进液管1的外周、并且与固定盘5相对固定。调节盘8位于固定盘5和支撑盘7之间、并且调节盘8与进液管1的外周壁固定连接,以使得进液管1能够带动调节盘8转动。撇液轮6通过转轴17可转动地设置在调节盘8上,转轴17偏离调节盘8的转动中心,且撇液轮6设有长条状滑槽18,支撑盘7上设有伸入长条状滑槽18的柱体;撇液轮6设有一端与离心机转鼓相通、另一端与环形空间13的第二端相通的液体流道16。撇液轮6安装在离心机的转鼓内部,工作时,离心机内高速旋转的液体通过撇叶轮的液体流道16,进入固定管4与进液管1之间的环形空间13内,最后由液体出口14排出。需要调节时,无需停机,直接调节进液管1,使进液管1转动,带动调节盘8旋转,调节盘8上的转轴17带动撇液轮6产生转动,同时,由于撇液轮6通过长条状滑槽18与固定不动的支撑盘7上的柱体相配合,如此可带动撇液轮6相对于进液管1进行伸缩,进而使撇液轮6的液体流道16的入口在离心机转鼓液体内的深度也相应变化,从而实时调节离心机转鼓内液池的深度,改变离心机的处理效果。实现了在不停机情况下,实时方便地改变离心机工作特性的目的。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进液管1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将液体流道16内的液体导流至环形空间13内的螺旋叶片9。另外,为了方便调节进液管1转动,进液管1的外周固定设有调节座3,调节座3上插装有调节杆2。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座3和调节杆2都设置在进液管1位于离心机外部。调节座3可通过紧定螺钉15固定在进液管1外壁上,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通过调节杆2可比较省力的调节进液管1转动。另外,为了提高调节盘8在转动时的稳定性,支撑盘7的中心部可以设有圆形凹槽10,调节盘8可转动地设置在圆形凹槽10中。本实施例中,支撑盘7和固定盘5之间可以通过螺栓11相对固定,该螺栓11可以为多个,且以支撑盘7或固定盘5的中心为中心呈圆周状分布。进一步地,各个螺栓11的外周设有用于支撑上述支撑盘7和固定盘5的套筒12。为了简化结构,上述与长条状滑槽18相配合的柱体,可以具体为上述套筒12中的一个。另外,本实施例中液体流道16可以具体包括设置于撇液轮6中间部位的中空部、一端与中空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撇液轮6的边缘相连通的弧形流道部。
其中,螺旋叶片9一端位于中空部内,另一端位于环形空间13内。弧形流道部具有较好的导流作用,进入中心部的液体再通过螺旋叶片导流至环形空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套在所述进液管的外周的固定管,所述进液管相对于所述固定管可转动设置,且所述固定管和所述进液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第一端密封,且所述环形空间设有液体出口;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的固定盘和套在所述进液管的外周、且与所述固定盘相对固定的支撑盘;位于所述固定盘和所述支撑盘之间、且与所述进液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的调节盘;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盘上的撇液轮,所述转轴偏离所述调节盘的转动中心,且所述撇液轮设有长条状滑槽,所述支撑盘上设有伸入于所述长条状滑槽的柱体;所述撇液轮设有一端与离心机转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空间的第二端相通的液体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套在所述进液管的外周的固定管,所述进液管相对于所述固定管可转动设置,且所述固定管和所述进液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第一端密封,且所述环形空间设有液体出口;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的固定盘和套在所述进液管的外周、且与所述固定盘相对固定的支撑盘;位于所述固定盘和所述支撑盘之间、且与所述进液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的调节盘;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盘上的撇液轮,所述转轴偏离所述调节盘的转动中心,且所述撇液轮设有长条状滑槽,所述支撑盘上设有伸入于所述长条状滑槽的柱体;所述撇液轮设有一端与离心机转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空间的第二端相通的液体流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将液体流道内的液体导流至所述环形空间内的螺旋叶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机溢流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外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军杨智钰田中王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