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冠丰专利>正文

组合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590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屋,该组合屋包含一个外墙单元、一连接于该外墙单元上方的屋顶单元及一用以组装的组装单元。该外墙单元包括多数板材,每一板材具有二彼此间隔的面板、两分别衔接于该面板相反两端的端板及两分别连接于该端板的连接件。该组装单元包括多数衔接条,每一衔接条均具有两个朝向不同方向的伸置件,每一个伸置件与对应的连接件紧配合,由此衔接该衔接条。由于每个板材的相反两端为相同型态的连接件,只要配合该衔接条,自板材相反两端都得以发展建构,不需要考虑到连接件组装的方向性,故能有效提高建构时的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屋
技术介绍
组合屋是一种可快速搭建,并且能方便地依据需求更改搭建型态的建物,适合用于灾难时的临时庇所,或者是房屋展售中心等等的用途。其中,由于组合屋的外观通常是利用得以组合拼购的多个板片来建成,故用以搭建之板片的设计,遂成为相关领域从事者不断精进改良的重点。参阅图1,为一現有应用于搭建组合屋的建材板1,包含一具有二相反端的本体11、一自该本体11其中一端向内凹陷的母连接件12,及一自该本体11另外一端向外凸出的公连接件13。其中,该母连接件12及该公连接件13的形状是相互配合的,该建材板1得以借由使该母连接件12与另一建材板1之公连接件13连接的方式,使两片建材板1彼此连接。因此,只要使用足够数量之建材板1,借由所述母连接件12与所述公连接件13彼此紧配的方式,使该建材板1依据需求或设计而彼此连接,即能达成以多数建材板1构成组合屋的目的。参阅图2,欲建构组合屋之转角时,除了使用该建材板1之外,还需要额外配合一辅助件2。该辅助件2包含二彼此呈垂直的连接面21、一自其中一连接面21向内凹陷的母配接件22,及一自另一连接面21向外凸出的公配接件23。该公连接件13得以与该母配接件22紧配连接,而该母连接件12得以与该公配接件23紧配连接。当二建材板1分別朝向该辅助件2之该连接面21,并且分別借由该母连接件12、该公连接件13而与该公配接件23、该母配接件22组装时,即得以使该建材板1彼此垂直而完成转角的建构。然而,为了使所建构的组合屋呈現多元的外观,通常会使该建材板1之本体11的其中一表面制成花纹或者涂色,以借由多数建材板1彼此拼组而形成具有独特外观的组合屋。因此,该建材板1在进行建构时,考量到必须让设计有花纹或者涂色色的表面朝向外,且必须配合该建材板1彼此连接的方式,甚至还需要考虑该辅助件2的方向性,故在进行建构时,在方向性上有相当大的限制,无法达到组合屋本身迅速、简易,且自由搭建的设计概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屋,该组合屋建构时不需考虑板材的方向性,由此提高组装的自由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屋,包含一个外墙单元、一连接于该外墙单元相对上方的屋顶单元及一用以组装该外墙单元和屋顶单元的组装单元;该外墙单元包括多数板材,每一板材具有二彼此间隔的面板、两分别衔接于该面板相反两端的端板及两分别连接于该端板的连接件; 每一连接件具有二彼此间隔朝向远离同侧之端板延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同侧之端板界定出一与该端板同向延伸的连接槽;该组装单元包括多数衔接条,每一衔接条具有二朝向不同方向的伸置件,每一伸置件得以伸置于其中一连接件的连接槽,并且与该链接件彼此紧配合,每一衔接条的伸置件分別伸置于二板材的连接槽时间,得以借此衔接该板材。其中,每一板材的面板与该对应端板共同圍围绕出一内部空间,而每一板材还包括多数彼此间隔设置于内部空间中的肋板。其中,所述外墙单元还包括多数转角柱,每一转角柱具有二彼此垂直连接的侧板、二彼此垂直连接且分別衔接于该侧板之相反端的连接板及二分別连接于该连接板,并能与任一板材之连接件连接的配接件。其中,每一连接件具有二彼此间隔而自同侧的连接板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位于两个延伸部之间且自同侧的连接板向外延伸的中间部,该中间部得以伸置于任一板材的其中一个连接件的连接槽,使得该配接件与该连接件彼此紧配合,由此该板材连接于转角柱。其中,该屋顶单元包括多数瓦片材,每一瓦片材包括一底板、一与该底板间隔的顶板、二衔接于该底板与该顶板的两相反侧的衔接板及二分別连接于该衔接板的搭接件,每一搭接件具有二彼此间隔朝远离同侧的衔接板延伸的凸伸部,该凸伸部与同侧的衔接板界定出一与该衔接板同向延伸的搭接槽;该组装单元的衔接条的每一伸置件得以伸置于任一搭接件的搭接槽,并且与该搭接件彼此紧配合,每一衔接条的伸置件分別伸置于二瓦片材的搭接槽时,得以衔接该瓦片材。其中,每一瓦片材的顶板具有多数呈凹陷状且彼此同向间隔延伸的导槽。其中,所述屋顶单元还包括多数自垂直于该衔接板的方向且组接于该底板与该顶板外侧的对边机构。其中,组装单元还包括多数用以搭盖于该外墙单元的任一板材的盖设机构,及多数用以配合该盖设机构而将该屋顶单元固定于该外墙单元的锁合件。其中,该组装单元的每一盖设机构具有一基板及二自该基板相反两侧同向弯折延伸的弯折板,该盖设机构盖设于任一板材时间,该弯折板是分別夹制该面板;该基板具有至少一呈贯穿状的螺孔,任一锁合件穿过该该屋顶单元并且螺锁于该外墙单元上的盖设机构的螺孔,由此将该屋顶单元固定于该外墙单元。其中,每一板材的面板具有二彼此间隔的板面部,及多个彼此间隔且以垂直该板面部的方向衔接于板面部之间的肋部。由于每一板材的相反两端是形成相同型态的连接件,且只要配合该衔接条,自该板材的相反两端都得以继续连接其他的板材,不需考虑到该连接件组装的方向性,故能有效提高建构时的自由度。特別是当在该板材的其中一面板上设计欲朝向外侧的图样或者花纹时,亦能因不需考虑方向性,得以更加自由地拼搭、调整。因此,在建构之自由度甚高,组装方式又单纯的情況下,亦能因而提高组合屋之建构效率,确实得以符合组合屋本身迅速、简易,且自由搭建的设计概念。本专利技术之功效在于:由于该板材的相反两端是形成相同型态的连接件,只要配合该衔接条,皆能以相同的方式衔接多数板材,有效简化组装的动作,并且不需考虑到建构之方向性,确实能提高组装的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建材板组装的侧视图;图2为现有建材板配合一辅助件而建构转角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屋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4为外墙单元的一板材立体图;图5为板材的另一角度侧视图;图6为外墙单元的一转角柱立体图;图7为转角柱与二板材建构为转角的立体图;图8为组装单元中的多数衔接条的立体图;图9为二板材与一衔接条彼此连接的示意图;图10为建构该外墙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外墙单元中板材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12为屋顶单元的瓦片材立体图;图13为屋顶单元与外墙单元固定连接的示意图;图14为固定该屋顶单元的局部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建材板 11、本体12、母连接件 13、公连接件2、辅助件 21、连接面22、母配接件 23、公配接件3、外墙单元 31、板材310、内部空间 311、面板312、端板 313、连接件314、肋板 315、凸出部316、连接槽 317、板面部318、肋部 319、气室32、转角柱 321侧板322、连接板 323、配接件324、延伸部 325、中间部4、屋顶单元 41、瓦片材411、底板 412、顶板413、衔接板 414、搭接件415、凸伸部 416、搭接槽419、导槽5、组装单元 51、衔接条511、伸置件 52、盖设机构521、基板 522、弯折板523、螺孔 53、锁合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参阅图3,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屋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组合屋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外墙单元、一连接于该外墙单元相对上方的屋顶单元及一用以组装该外墙单元和屋顶单元的组装单元;该外墙单元包括多数板材,每一板材具有二彼此间隔的面板、两分别衔接于该面板相反两端的端板及两分别连接于该端板的连接件; 每一连接件具有二彼此间隔朝向远离同侧之端板延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同侧之端板界定出一与该端板同向延伸的连接槽;该组装单元包括多数衔接条,每一衔接条具有二朝向不同方向的伸置件,每一伸置件得以伸置于其中一连接件的连接槽,并且与该链接件彼此紧配合,每一衔接条的伸置件分別伸置于二板材的连接槽时间,得以借此衔接该板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3 TW 1052087481.一种组合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外墙单元、一连接于该外墙单元相对上方的屋顶单元及一用以组装该外墙单元和屋顶单元的组装单元;该外墙单元包括多数板材,每一板材具有二彼此间隔的面板、两分别衔接于该面板相反两端的端板及两分别连接于该端板的连接件; 每一连接件具有二彼此间隔朝向远离同侧之端板延伸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同侧之端板界定出一与该端板同向延伸的连接槽;该组装单元包括多数衔接条,每一衔接条具有二朝向不同方向的伸置件,每一伸置件得以伸置于其中一连接件的连接槽,并且与该链接件彼此紧配合,每一衔接条的伸置件分別伸置于二板材的连接槽时间,得以借此衔接该板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每一板材的面板与该对应端板共同圍围绕出一内部空间,而每一板材还包括多数彼此间隔设置于内部空间中的肋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单元还包括多数转角柱,每一转角柱具有二彼此垂直连接的侧板、二彼此垂直连接且分別衔接于该侧板之相反端的连接板及二分別连接于该连接板,并能与任一板材之连接件连接的配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件具有二彼此间隔而自同侧的连接板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位于两个延伸部之间且自同侧的连接板向外延伸的中间部,该中间部得以伸置于任一板材的其中一个连接件的连接槽,使得该配接件与该连接件彼此紧配合,由此该板材连接于转角柱。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强郑冠丰
申请(专利权)人:郑冠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