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083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胶池体,胶池体的端部设有开口;底座上设有搅拌池,搅拌池与胶池体之间通过输液管道连接,搅拌池内设有搅拌轴,搅拌池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安装在搅拌轴的下端,搅拌池的端部设有搅拌电机,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池的端部设有进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输液管道可以使胶液输送到胶池体内;可以将上胶池安装在书背夹持机构的下方,从而方便对书背进行上胶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胶池,特别涉及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
技术介绍
印刷包装胶是对各种材质的包装外盒进行粘贴粘合胶类的统称,冯氏粘合剂印刷包装胶包括贴纸胶、镀铝膜转移纸胶、PP膜覆合胶、热压镀铝膜胶、PET镀铝膜胶、耐溶剂覆膜胶、印后干式水基覆膜胶、水基糊口胶、全水性糊口胶、水性环保裱纸胶。冯氏贴纸胶是采用先进设备和最新的成熟配方,经科学研制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乳液。产品初粘性好,粘接力强,干燥速度快,胶膜韧性好,耐酸碱,防冻,阻燃,无毒无味,不影响人体健康,安全环保。现有的印刷包装胶不方便对书背进行快速上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输液管道可以使胶液输送到胶池体内;可以将上胶池安装在书背夹持机构的下方,从而方便对书背进行上胶处理的书背印刷用上胶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底座上设有胶池体,胶池体的端部设有开口;胶池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管道,胶池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管道,底座上设有搅拌池,搅拌池与胶池体之间通过输液管道连接,输液管道呈倾斜状,输液管道上设有控制泵,输液管道的上端设有第一传输泵,第一传输泵设置在搅拌池的侧壁;输液管道的下端设有第二传输泵,第二传输泵设置在胶池体的侧壁;搅拌池内设有搅拌轴,搅拌池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安装在搅拌轴的下端,搅拌池的端部设有搅拌电机,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池的端部设有进料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管道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一限位管道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管道的端部设有第二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限位管道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胶池体内设有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套装在搅拌轴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将胶液通过进料口倒入搅拌池内,搅拌电机通过搅拌轴可以控制第一搅拌叶片实现转动,通过第一搅拌叶片方便对胶液进行均匀搅拌;通过输液管道可以使胶液输送到胶池体内;可以将上胶池安装在书背夹持机构的下方,从而方便对书背进行上胶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书背印刷用上胶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2与第二移动轮3;第一移动轮2与第二移动轮3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2与第二移动轮3均为万向轮;底座1上设有胶池体4,胶池体4的端部设有开口5;胶池体4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管道6,胶池体4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管道8,底座1上设有搅拌池10,搅拌池10与胶池体4之间通过输液管道15连接,输液管道15呈倾斜状,输液管道15上设有控制泵16,输液管道15的上端设有第一传输泵17,第一传输泵17设置在搅拌池10的侧壁;输液管道15的下端设有第二传输泵18,第二传输泵18设置在胶池体4的侧壁;搅拌池10内设有搅拌轴11,搅拌池10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搅拌叶片12,第一搅拌叶片12安装在搅拌轴11的下端,搅拌池10的端部设有搅拌电机13,搅拌轴11的上端与搅拌电机13连接;搅拌池10的端部设有进料口14;第一限位管道6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7;第一凸起7与第一限位管道6为一体结构;第二限位管道8的端部设有第二凸起9;第二凸起9与第二限位管道8为一体结构;胶池体4内设有第二搅拌叶片19,第二搅拌叶片19套装在搅拌轴11的下端。本技术书背印刷用上胶池,可以将胶液通过进料口14倒入搅拌池10内,搅拌电机13通过搅拌轴11可以控制第一搅拌叶片12实现转动,通过第一搅拌叶片12方便对胶液进行均匀搅拌;通过输液管道15可以使胶液输送到胶池体4内;可以将上胶池安装在书背夹持机构的下方,从而方便对书背进行上胶处理。其中,第一限位管道6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7;第一凸起7与第一限位管道6为一体结构;第二限位管道8的端部设有第二凸起9;第二凸起9与第二限位管道8为一体结构;所以可以保护开口5的位置。其中,胶池体4内设有第二搅拌叶片19,第二搅拌叶片19套装在搅拌轴11的下端;所以通过第二搅拌叶片19方便对胶液进行快速搅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底座上设有胶池体,胶池体的端部设有开口;胶池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管道,胶池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管道,底座上设有搅拌池,搅拌池与胶池体之间通过输液管道连接,输液管道呈倾斜状,输液管道上设有控制泵,输液管道的上端设有第一传输泵,第一传输泵设置在搅拌池的侧壁;输液管道的下端设有第二传输泵,第二传输泵设置在胶池体的侧壁;搅拌池内设有搅拌轴,搅拌池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安装在搅拌轴的下端,搅拌池的端部设有搅拌电机,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池的端部设有进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书背印刷用上胶池,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底座上设有胶池体,胶池体的端部设有开口;胶池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管道,胶池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管道,底座上设有搅拌池,搅拌池与胶池体之间通过输液管道连接,输液管道呈倾斜状,输液管道上设有控制泵,输液管道的上端设有第一传输泵,第一传输泵设置在搅拌池的侧壁;输液管道的下端设有第二传输泵,第二传输泵设置在胶池体的侧壁;搅拌池内设有搅拌轴,搅拌池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一搅拌叶片安装在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尚升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