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0289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设置于机器人本体上的驱动模组、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中央控制模块;驱动模组以及所述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的第一旋转面相互平行;驱动模组包括第三驱动单元、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两相对侧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与支撑杆的一端部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杆以自身为旋转半径旋转且所述支撑杆的旋转面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旋转面平行,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为触地端且该触地端设置有从动轮,具有拟人化程度高,提高用户体验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应用于家庭的机器人大多仅仅具有监测、扫地等简单功能,拟人化程度相当低。现有的机器人没有情绪的变化,更没有肢体语言,其在用户陪护老人以及小孩时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驱动模组、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发声模块;所述驱动模组、所述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以及所述存储模块、发声模块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的第一旋转面相互平行;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第三驱动单元、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两相对侧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部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杆以自身为旋转半径旋转且所述支撑杆的旋转面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旋转面平行,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为触地端且该触地端设置有驱动轮。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旋转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旋转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连 接;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正对且半径相等。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所述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为基于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或蜂窝移动通信模块。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摄像模块,所述摄像模块均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本体沿着所述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前进方向上的两端面均为弧面,并且该弧面的与该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外圆接近平齐。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还包括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发声模块。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还包括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本技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配合以及第三驱动单元驱动支撑杆旋转从而驱动机器人本体产生前倾后仰的拟人化动作,具有拟人化程度高、提高用户体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前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后仰时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同时图3以及图5,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上的驱动模组20、指令接收发送模块50、中央控制模块30、存储模块60、发声模块40。其中,该驱动模组20、指令接收/发送模块50、存储模块60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30通信连接。具体地,该存储模块60存储有与人类各种情绪对应的音频数据,例如“兴高采烈”对应的欢呼声音频数据;“撒娇”时对应的撒娇音频数据;“大笑”时对应的大笑声音频数据;“骄傲”时对应的骄傲音频数据,例如高声调的“哼” 等;“沮丧”时对应的沮丧音频数据,例如唉声叹气的声音。该指令接收/发送模块50用于接收情绪控制指令,该指令接收/发送模块50为基于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或蜂窝移动通信模块等。该发声模块40为喇叭发声模组,其为现有技术,故不赘述。该中央控制模块30根据所述情绪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驱动模组20驱动机器人本体10做出与所述情绪控制指令对应的肢体动作以及根据所述情绪控制指令从所述存储模块60中调用对应的音频数据,并控制所述发声模块播放音频数据。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所述驱动模组2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两相对侧的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21旋转的第一驱动单元23、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22旋转的第二驱动单元24,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3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4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3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21与所述第二驱动轮22正对且半径相等。在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本体10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轮21以及第二驱动轮22的旋转面相互平行;所述驱动模组20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26以及支撑杆25,所述第三驱动单元26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三驱动单元26与支撑杆25的一端部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杆25以自身为旋转半径旋转且所述支撑杆25的旋转面与所述第一驱动轮21的旋转面平行,所述支撑杆25的另一端为触地端且该触地端设置有驱动轮27,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当该机器人放置于水平面上时,该支撑杆25的长度大于第三驱动单元26与支撑杆25的连接点到该水平面的距离。优选地,该机器人本体10沿着第一驱动轮21以及第二驱动轮22前进方向上的两端面均为近似的圆弧面,当然,其可以就是圆弧面。并且该圆弧面的半径与该第一驱动轮21以及第二驱动轮22半径接近,且该圆弧面与所述第一驱动轮21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轮22共轴心线;也即是说该第一驱动轮21以及第二驱动轮22的轮面与该两端的圆弧面相互对齐。这有利于防止支撑杆25在转动进而驱动机器人本体10前倾或后仰时,机器人本体10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具体地,该第一驱动单元23、第二驱动单元24以及第三驱动单元26均为马达。当情绪控制指令为“兴高采烈”指令时,中央控制模块30根据“兴高采烈”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23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绕21绕第一方向旋转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4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轮22以相同的速度绕第二方向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10在原地旋转,以及从所述存储模块60中调用与所述“兴高采烈”指令对应的欢呼声音频数据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驱动模组、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模组以及所述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驱动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两相对侧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的第一旋转面相互平行;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第三驱动单元、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两相对侧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部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杆以自身为旋转半径旋转且所述支撑杆的旋转面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旋转面平行,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为触地端且该触地端设置有从动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驱动模组、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模组以及所述指令接收发送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驱动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两相对侧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二驱动轮的第一旋转面相互平行;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第三驱动单元、支撑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两相对侧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部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杆以自身为旋转半径旋转且所述支撑杆的旋转面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旋转面平行,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为触地端且该触地端设置有从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肢体语言能力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旋转的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轮旋转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知加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