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靖专利>正文

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905 阅读:5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包括三个部份:供氧器、储氧袋和鼻罩套,其中:供氧器包括承装过氧化物水溶液的容器和装有多孔性触媒的承装脱氧反应的容器,储氧袋设有氧气送入管和氧气送出管的储氧袋;氧气送入管与供氧器的脱氧反应容器相连,氧气送出管与鼻罩套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是用来为使用者提供高浓氧气,助其振奋精神;并具有供氧之作动实时、携带方便、使用上无安全之顾虑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化工设备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的繁忙,现代人仰赖空调又少于运动,前者使人处于空气氧含量偏低的状态;后者使人肺活量偏低,两者均造成摄取氧气不足的情形,使人发生嗜睡恍惚的症状。轻微者影响工作或学习效率,严重者发生意外事故。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商品中,供氧是采用瓶装或罐装的氧气,不但无技术会含量可言,而且无法回收使用,至今尚无一种自助式供氧器,能符合具有依使用者的操作,定量的供应高浓氧并有效储存不予浪费、反应时间短、供气量足够、轻便、操作无需外加电源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本专利技术的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安全、便于携带且能及时为使用者提供高浓氧气。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包括三个部份供氧器、储氧袋和鼻罩套,其中供氧器1包括承装过氧化物水溶液的容器2和装有多孔性触媒8的承装脱氧反应的容器7,二者之间通过过氧化物水溶液送出管6相连接,过氧化物水溶液的容器中设有过氧化物水溶液吸管5,过氧化物水溶液吸管5通过单向阀4与塑料皱折吸头3连接;供氧器的操作原理是利用过氧化物水溶液9在接触大表面积之多孔性触媒8时,所产生之解离氧自由基,吸附于固体表面,而后结合为氧分子,进而进行脱附反应,成为氧气10气泡后释出,以双氧水为例,又称过氧化氢,分子式为H2O2,一般是以35%的水溶液为工业化商品之型式。所发生的全反应是2H2O2→2H2O+O2↑。以H2O2分子量34来说,35%的双氧水每公升有10莫耳的H2O2,故可发生5莫耳的O2,在标准状况下(25℃、1大气压)每莫耳的O2会约有25公升的容积,5莫耳的O2就会有125公升的容积。储氧袋13设有氧气送入管14和氧气送出管18的储氧袋;氧气送入管14与供氧器1的脱氧反应容器7相连,氧气送出管18与鼻罩套相连;鼻罩套包括歧管19和鼻罩20,还可以包括软垫21和头背带22。所述储氧袋13下方为存液区24,上方为储氧囊17,存液区24和储氧囊17之间设有吸水性高分子填充包15和防水透气布16层。过氧化物选自双氧水、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多孔性固体触媒,是以多孔性固体为载体,以贵金属为触媒,多孔性固体载体选自活性碳、硅藻土、氧化铝或沸石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优选沸石;所述贵金属触媒选自钯、铂、铑、铱、钌、锇、铼等铂族之贵金属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优选采用钯为触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氯化钙增重法量测脱氧反应残余溶液的带出量的实验过程图。图中标号说明1-供氧器 2-过氧化物水溶液容器 3-塑料皱折吸头4-单向阀 5-过氧化物水溶液吸管 6-过氧化物水溶液送出管7-承装脱氧反应容器8-多孔性触媒 9-过氧化物水溶液10-氧气 11-脱氧反应残余溶液 12-氧气送出软管13-储氧袋 14-储氧袋氧气送入软管15-吸水性高分子填充包 16-防水透气布17-储氧囊 18-储氧袋氧气送出软管19-歧管 20-鼻罩21-软垫 22-头背带23-颈背带 24-存液区25-单向气阀 26-秤台挂架 27电子秤28氯化钙除湿剂密封盒29氯化钙除湿剂30电子秤 31干燥氧气输送管32水盆33量桶 34非分散性红外光气体侦测仪35抽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实施例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的供氧机制是利用触媒将过氧化物水溶液中的结合氧释放出来,其结构分成供氧器、储氧袋、鼻罩套三个子结构,以下说明各子结构装置及操作所发生的功能。1、供氧器是氧气发生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结构是在供氧器1内包括有过氧化物水溶液软塑料袋2及承装脱氧反应软塑料袋7两个主体,在供氧器外壳1之上有单向阀4及塑料皱折吸头3两个装置。过氧化物水溶液软塑料袋2中承装了双氧水9,透过过氧化物水溶液吸管5连接到单向阀4及塑料皱折吸头3,经过过氧化物水溶液送出管6到达承装脱氧反应软塑料袋7。而承装脱氧反应软塑料袋7中包装一个多孔性触媒8,反应所产生的氧气10经过氧气送出软管12送到储氧袋13中,而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则留存在承装脱氧反应软塑料袋7中。供氧器的操作方式是使用者将塑料皱折吸头3下压后释放,塑料皱折吸头3因其弹性向上回弹,同时将双氧水9经过过氧化物水溶液吸管5抽引向上,而单向阀4限制双氧水9回流到过氧化物水溶液软塑料袋2,却经过过氧化物水溶液送出管6到达承装脱氧反应软塑料袋7,此时会接触多孔性触媒(镀钯的沸石)8而发生脱氧反应。所产生之氧气10会向上浮出,经过氧气送出软管12到储氧袋14中;而双氧水9经脱氧反应后产生之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则留存在承装脱氧反应软塑料袋7之中。因为压塑料皱折吸头3的容积一固定,因而使用者每次下压,结果获得的氧气量也固定。经过使用者多次下压,随着过氧化物水溶液9的抽出,自过氧化物水溶液软塑料袋2体积逐渐缩小,而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逐渐变多也使承装脱氧反应软塑料袋7体积逐渐变大。但是两者加总体积依然留存于供氧器外壳1之内,无外泄之虞。2、储氧袋是积存并过滤氧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结构是附有储氧袋氧气送入软管14及储氧袋氧气送出软管18的储氧袋13。分为其下的存液区25及其上的储氧囊17,其间并包括吸水性高分子填充包15及防水透气布16两个部件。储氧袋的设计思想是经过供氧器所产出之氧气,会含有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的雾滴。为避免刺激使用者的呼吸道,使氧气经储氧袋13下方的存液区24做初步的汽液分离,并藉由吸水性高分子填充包15脱附作用将氧气所夹杂的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雾滴进一步脱除,之后即可经由储氧袋氧气送出软管18导入呼吸面罩或鼻管供病患呼吸使用。储氧袋的操作方式是使用者将塑料皱折吸头3下压后所产生的氧气自供氧器送入储氧袋氧气送入软管14,首先进入下方的存液区24,在此氧气将其所夹杂的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留存在存液区24而向上经过吸水性高分子填充包15,进一步的将夹杂的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脱除。其后氧气更向上经过防水透气布16,更进一步的确定将脱氧反应残余溶液11脱除,而进入储氧囊17,此时的氧气已经具有良好的品质,待使用者运用。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将储氧袋13上方的颈背带23套在脖子上使储氧袋13的存液区24垂于下方,如此才能使储氧袋13正常运作。3、鼻罩套是方便使用者吸取氧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结构是附有歧管19、鼻罩20、软垫21、头背带22的组合,其使用的方式是使用者将头背带22套于后脑杓,透过鼻罩20自然的呼吸即可。鼻罩套的运作方式如下当储氧囊17充满了氧气,受外界大气压力的影响,自然会经储氧袋氧气送出软管18被推送到鼻罩20内部,若使用者此时没有吸气,过量的氧气会经过歧管19排放于大气之中。若使用者吸气而储氧囊17中之氧气不足,空气也会顺着歧管19通入鼻罩20,不会让使用者有吸气困难的感觉。当使用者呼气时,富二氧化碳的呼气在鼻罩20的前端经过单向气阀25向下排出,不会让使用者有呼气困难的感觉。前述镀钯沸石触媒的制作,是将沸石表面化学镀上具有触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助式高浓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氧呼吸器包括三个部份:供氧器、储氧袋和鼻罩套,其中:供氧器(1)包括承装过氧化物水溶液的容器(2)和装有多孔性触媒(8)的承装脱氧反应的容器(7),二者之间通过过氧化物水溶液送出管(6)相连接,过氧化物水溶液的容器中设有过氧化物水溶液吸管(5),过氧化物水溶液吸管(5)通过单向阀(4)与塑料皱折吸头(3)连接;储氧袋(13)设有氧气送入管(14)和氧气送出管(18)的储氧袋;氧气送入管(14)与供氧器(1)的脱氧反应容器(7)相连,氧气送出管(18)与鼻罩套相连;鼻罩套,包括歧管(19)和鼻罩(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靖
申请(专利权)人:何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