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73066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接的充电电池和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且带开关的负载指示灯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的降压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相连接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充电电池之间还设有过充保护电路,在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负载指示灯组之间设有过放保护电路,还设有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的充放电状态指示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实现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充满指示和电量指示等功能,使用稳定性好,功能齐全,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
,特别涉及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
技术介绍
常规应急照明灯具都带有电池并且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过度充电或者放电都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增加过充和过放保护电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电量的状态,因而增加了充满指示及电量指示电路,如何在同一套电路中实现充满指示及电量指示功能,这就对设计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充满指示与电量指示不能在同一电路中完整融合等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接的充电电池和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且带开关的负载指示灯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的降压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相连接的整流电路,在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充电电池之间还设有过充保护电路,在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负载指示灯组之间设有过放保护电路,还设有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的充放电状态指示电路。所述过充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单向管和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单向管与充电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稳压管接地,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第八单向二极管、第九单向二极管、第七单向二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三电容、第二十二电阻、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三电容、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电阻和第二十一电阻,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单向二极管与第十六电阻串联电路后接在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七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上,所述第七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九单向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且所述第九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连接在第七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连接在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稳压二极管和第十九电阻接,所述第十八电阻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相并联,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七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且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电容连接在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七电阻连接在第三稳压二极管与第十九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开关相连接且所述第三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十二电阻连接在负载指示灯组的负极,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在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连接在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第二十五电阻连接在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所述充放电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三单向二极管、第四电阻、第十单向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指示灯、第十电阻、第一电容、第四三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三单向二极管的负极经过第四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串联电路后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第十四电阻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并联电路后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与第一指示灯串联后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八电阻、第一指示灯串联电路相并联,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二电阻与第二指示灯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指示灯的正极之间,所述第十单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上且所述第十单向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上。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滤波电容,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并联有第一电阻、第三指示灯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六三极管和第七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实现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充满指示和电量指示等功能,使用稳定性好,功能齐全,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提出本技术的的一实施例,一种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与所述电源电路1相连接的充电电池2和与所述充电电池2相连接且带开关SW1的负载指示灯组3如图所示LED4、LED5和LED6并联电路,所述电源电路1包括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的降压电路11、与所述降压电路11相连接的整流电路12,在所述电源电路1与所述充电电池2之间还设有过充保护电路4,在所述充电电池2与所述负载指示灯组3之间设有过放保护电路5,还设有与所述充电电池2相连接的充放电状态指示电路6。所述过充保护电路4包括第一三极管Q3、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单向管D4和第二稳压管Z2,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所述整流电路1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四单向管D4与充电电池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二稳压管Z2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过放保护电路5包括第八单向二极管D8、第九单向二极管D9、第七单向二极管D7、第五三极管Q5、第三电容C3、第二十二电阻R22、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第三稳压二极管Z3、第四电容C4、第三电容C3、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电阻R20和第二十一电阻R21,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单向二极管D8与第十六电阻R16串联电路后接在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上,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七单向二极管D7的正极上,所述第七单向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九单向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接且所述第九单向二极管D9的正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连接在第七单向二极管D7的负极上,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连接在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上,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稳压二极管Z3和第十九电阻R19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与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相并联,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五电阻R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接的充电电池和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且带开关的负载指示灯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的降压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相连接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充电电池之间还设有过充保护电路,在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负载指示灯组之间设有过放保护电路,还设有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的充放电状态指示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接的充电电池和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且带开关的负载指示灯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接的降压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相连接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充电电池之间还设有过充保护电路,在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负载指示灯组之间设有过放保护电路,还设有与所述充电电池相连接的充放电状态指示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充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单向管和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单向管与充电电池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稳压管接地,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充过放充满指示兼电量指示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第八单向二极管、第九单向二极管、第七单向二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三电容、第二十二电阻、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三电容、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电阻和第二十一电阻,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八单向二极管与第十六电阻串联电路后接在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七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上,所述第七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九单向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且所述第九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连接在第七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连接在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稳压二极管和第十九电阻接,所述第十八电阻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相并联,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七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上,且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电容连接在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七电阻连接在第三稳压二极管与第十九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小荣胡沃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