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专用复混肥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6399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03:53
一种黄竹专用复混肥料,该复混肥料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常量元素肥:生物有机肥:微量元素肥:腐殖质土=31~54:10~20:1~3:35~44。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黄竹专用复混肥,既能满足黄竹的养分需求,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C、N比,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了竹子的产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类专用复混肥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黄竹专用复混肥料
技术介绍
黄竹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繁殖方法多种多样、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的中型丛生竹种。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江西等省的山脚、路旁及河边大量分布,竹秆高6~12m,直径2~6cm,节间长30-50cm,历来是造纸一级制浆原料和优良农用建筑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纸类用品需求量很大。而我国是森林资源量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森林资源占有率较低,纸浆用材林的生产力有限,供求矛盾凸显。黄竹适生范围广,生长周期短,造纸性能优越,成为四川省重点培育发展的短周期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之一。目前,黄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竹林培育、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生态学特性、纸浆造纸、板材加工利用等方面,但针对黄竹纸浆用材林专用肥的报道较少,仅有郭宝华做过“不同施肥措施对黄竹生长特性的影响”,其文章中研究了肥料配比、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黄竹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除了最优的实验方案,但是本文中肥料仅仅针对氮磷钾三种常量肥的配比进行了研究,其肥效低于本专利技术中黄竹专用复混肥,新竹个数、新竹平均胸径和竹子产量都低于专用复混肥。洪伟等人在《福州林学院学报》,第2006.26(1),1-5期,发表的“山地绿竹配方施肥技术”一文中公开了特定比例的复混肥对山地绿竹的生长影响,其最优配方中钾肥比例较高,仅仅适合于南方地区钾肥含量低下的土壤,且绿竹和黄竹在林地培育要求不同,绿竹为笋用竹林,施肥、扒晒、覆盖、挖笋等频繁的干扰,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需要不断投入有效养分以维持竹林生产力,而黄竹为用材竹林,施肥前为粗放经营,原生产力低下,对土壤的养分消耗也较低,所以适合绿竹的肥料不能适合黄竹。余英等在黄竹纸浆林丰产培育种低效林改造中提到低效黄竹林改造的施肥配方,不具有推广性。针对黄竹纸浆用材林专用肥专利资料目前没有报道。由于有关黄竹其本身的需肥特性研究较少,黄竹用材林施肥管理大部分依据其他竹种的施肥经验进行,导致黄竹用材林产量普遍不高。施肥不足会影响竹子产量和材性,过量施肥不仅成本增加,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因此,研究黄竹的需肥特性,提高黄竹的产量,使竹农增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为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因树施肥”,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研究黄竹养分需求规律,适生区土壤的肥力状况及林地施肥试验结果及生产应用效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黄竹的养分需求特点的专用复混肥料配方,并通过施用有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的C、N比,增加有益微生物菌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为黄竹纸浆用材林的培育提供施肥管理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竹用材林专用复混肥。黄竹用材林专用复混肥料,该复混肥料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常量元素肥:生物有机肥:微量元素肥:腐殖质土=31~54:10~20:1~3:35~44。其中,生物有机肥符合国标NY884-2012的要求,其中,功能菌≥0.2亿/g,有机质菌≥45%,有机碳≥5%。上述所述常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氮肥:磷肥:钾肥=20~25:13~18:3~8,且按重量比,其中有效成分N:P2O5:K=8~12:1~3:2~4。其中,常量元素肥中氮肥为N含量≥46%的尿素,磷肥为P2O5含量≥12%的过磷酸钙,钾肥为K2O含量≥50%的硫酸钾或K2O含量≥60%的氯化钾中至少一种组成。上述所述微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铁肥:锌肥=2~3:1。其中,微量元素肥中铁肥为硫酸亚铁;锌肥为硫酸锌。上述所述的腐殖质土是林地或草地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层土,或含有机质或农家厩肥经过充分腐熟与粘土的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1~2。本专利技术黄竹用材林专用复混肥,针对中性及碱性土壤状况,即能满足黄竹生长的需要,尤其是有机生物肥改善了土壤的C、N比,增加了有益微生物菌群,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竹子的产量增加了20%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竹农每亩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增加200元,还解决了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体实施方式黄竹用材林专用复混肥料,该复混肥料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常量元素肥:生物有机肥:微量元素肥:腐殖质土=31~54:10~20:1~3:35~44。其中,生物有机肥符合国标NY884-2012的要求,其中,功能菌≥0.2亿/g,有机质菌≥45%,有机碳≥5%。上述所述常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氮肥:磷肥:钾肥=20~25:13~18:3~8,且按重量比,其中有效成分N:P2O5:K=8~12:1~3:2~4。其中,常量元素肥中氮肥为N含量≥46%的尿素,磷肥为P2O5含量≥12%的过磷酸钙,钾
肥为K2O含量≥50%的硫酸钾或K2O含量≥60%的氯化钾中至少一种组成。上述所述微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铁肥:锌肥=2~3:1。其中,微量元素肥中铁肥为硫酸亚铁;锌肥为硫酸锌。上述所述的腐殖质土是林地或草地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层土,或含有机质或农家厩肥经过充分腐熟与粘土的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一、黄竹专用复混肥的制备实施例1尿素[CO(NH2)]22%、过磷酸钙[Ca(H2PO4)2·H2O]16%、硫酸钾[K2SO4]6%、生物有机肥10%、硫酸亚铁[FeSO4·7H2O]1.5%、硫酸锌[ZnSO4·7H2O]0.5%、腐殖质土44%。把以上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造球设备造球,干燥等步骤,制备成黄竹专用复混肥1。实施例2尿素[CO(NH2)]20%、过磷酸钙[Ca(H2PO4)2·H2O]13%、氯化钾[KCl]5%、生物有机肥20%、硫酸亚铁[FeSO4·7H2O]1.5%、硫酸锌[ZnSO4·7H2O]0.5%、腐殖质土40%。把以上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造球设备造球,干燥等步骤,制备成黄竹专用复混肥2。实施例3尿素[CO(NH2)]25%、过磷酸钙[Ca(H2PO4)2·H2O]18%、氯化钾[KCl]8%、生物有机肥20%、硫酸亚铁[FeSO4·7H2O]2%、硫酸锌[ZnSO4·7H2O]1%、腐殖质土36%。把以上各组分混合均匀,通过造球设备造球,干燥等步骤,制备成黄竹专用复混肥3。二、试验过程本专利技术复混肥料肥效试验选在四川南溪县兴隆村、宜宾长宁县、高县可久镇三个黄竹用材林推广应用,实验过程如下:分别在南溪县、长宁县和高县的纸浆用材林地,选择竹林结构与生长条件相对一致的竹丛开展试验。竹丛系统发育年龄5~8年,丛母竹6~80株,竹林土壤pH值在6~8之间。每个配方试验设计为:每处理5丛,重复3次,以施入量的N、P、K总量基本相同为原则开展试验,按照上述三种实例配方制得的黄竹专用肥1、2、3,每丛施入量为1.5kg,根据竹丛大小可适当调整施肥量。分别以两次施入为例,第一次在3月中上旬,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70%,第二次为8月中上旬,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0%,在离竹丛周围20cm处开环形沟施入,施后覆土。三、对比实验设计对比例1在选用相同竹林生长情况下,不施用任何肥料。对比例2为了更好的体现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黄竹专用复混肥对黄竹的生长具有优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黄竹专用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该复混肥料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常量元素肥:生物有机肥:微量元素肥:腐殖质土=31~54:10~20:1~3:35~44。

【技术特征摘要】
1.黄竹专用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该复混肥料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常量元素肥:生物有机肥:微量元素肥:腐殖质土=31~54:10~20:1~3:35~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竹专用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量元素肥由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组成,氮肥:磷肥:钾肥=20~25:13~18:3~8,且按重量比,其中有效成分N:P2O5:K=8~12:1~3: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黄竹专用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量元素肥中氮肥为N含量≥46%的尿素,磷肥为P2O5含量≥12%的过磷酸钙,钾肥为K2O含量≥50%的硫酸钾或K2O含量≥60%的氯化钾中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庄国庆马文宝闵安民王宇郭洪英罗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