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勇涛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内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3911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1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内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导磁体和电磁加热器,容器与电磁加热器分体设置,其创新点在于,导磁体设在容器内,容器置于电磁加热器上,电磁加热器具有电磁线圈盘;电磁加热器通电后,电磁线圈盘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容器内的导磁体切割交变磁力线产生涡流,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而加热容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对容器内部的发热体进行加热,该发热体浸入到盛放液体的容器内,直接对液体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对容器内部的发热体进行加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体加热的电器现状如下:容器内部加热方式,如市面上的热得快,其原理是将电源线与发热管连接置于容器内对液体直接进行加热,此方法具备热效率高、加热快的特点,但其生产工艺复杂,绝缘效果差,存在漏电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使用寿命短。容器外部加热方式,传统的加热工艺采用将发热管镶嵌在金属盘上,再将热量传导到锅具上,此方法加热慢,热效率底,仍然同上存在安全隐患。普通电磁炉加热是通过电磁线圈对锅体进行加热,其优点是加热快效率高,但锅具底部的热量会直接回传到面板上,导致线圈盘支架出现融化、线组绝缘层老化问题,导致短路引起火灾的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受热更均匀、热效率更高、无触电风险,更加安全可靠的根据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内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导磁体和电磁加热器,容器与电磁加热器分体设置,其创新点在于,导磁体设在容器内,容器置于电磁加热器上,电磁加热器具有电磁线圈盘;电磁加热器通电后,电磁线圈盘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容器内的导磁体切割交变磁力线产生涡流,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而加热容器。电磁加热器通过对电磁线圈盘施加20~60kHz的交变电流,使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导磁体处于该交变磁场中,其导磁感应片受到交变磁场的影响,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涡流,由于导磁感应片存在电阻,涡流在流动时引起导磁体发出热量,由于导磁体在液体中呈立体加热状态,使其导磁体所产生的热量完全释放在液体中,热量直接被液体吸收达到一种高效加热的目的。一方面导磁体固定在容器内,限制导磁体自由移动,使导磁体受磁效果更好,受热更均匀。另一方面导磁体可拆卸,方便对导磁体进行清洗和更换,当拆下导磁体后,容器不能进行电磁加热。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电磁内加热装置中,导磁体为导磁膜或导磁金属。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电磁内加热装置中,导磁体呈片状、网状或环状,厚度为0.2-3mm,在磁场方向投影面积为20mm2-500mm2。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电磁内加热装置中,容器底部中心设有凸台;导磁体具有通孔;导磁体通过通孔与前述凸台连接固定;导磁体与容器底部距离2mm-20mm。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电磁内加热装置中,导磁体通过悬臂梁一端固定在容器盖子内侧,合盖后导磁体悬挂在容器内;导磁体与容器底部距离2mm-20mm。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电磁内加热装置中,导磁体覆膜在容器内壁上。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技术前述电磁内加热装置中,容器的材质为玻璃、陶瓷或塑料。相对于现有技术,首先,本技术将导磁体置于容器内,导磁体与容器可分离,当导磁体受到交变磁场的影响,产生涡流,涡流在流动时引起导磁体发出热量,由于导磁体呈立体加热状态,使其导磁体所产生的热量完全释放于被加热液体中。由于导磁体的立体加热状态其热量全部被液体吸收,当液体热量传递给容器再由容器外表面辐射回炉具面板时,感应线圈的温度已降至100℃以下。由此可见感应线圈和炉具内的电器件可在相当宽泛的温差环境中工作,从而提高元器件寿命和加热效率。其次,本技术将发热体与电磁加热器隔离开来,解决了触电风险,更加安全可靠。本技术电磁内加热装置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本技术电磁感应原理对容器内导磁体直接加热,导磁体再将加热液体进行加热,热量由内向外扩散,其热损耗低,能够极大提高热效率,使用便捷清洁方便(也可将导磁体和容器放入洗碗机内进行容器清洁)。本技术的热传递方式是从容器导磁体由内向外扩散,容器外壁和电磁装置外部温度均低于传统的外加热方式,不易造成烫伤和影响电器的寿命,同时用户使用更为方便。本技术中,由于被加热容器为非金属材料,其材料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可以降低其材料成本。本技术中,容器内导磁体不与电路相连,实现了电与器的分离,保证了其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容器、2-硅胶、3-金属片、4-底座、5-底部电磁线圈盘、5.1-线圈支架、5.2-线圈、5.3-磁条、6-硅胶、7-红外线传感器、8-电路控制板、9-风扇、10-风扇吸风口。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容器、2-导磁体、3-上盖、4-底座、5-底部电磁线圈盘、5.1-线圈支架、5.2-线圈、5.3-磁条、6-硅胶、7-红外线传感器、8-电路控制板、9-风扇、10-风扇吹风口。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容器、1.2-导磁膜、2-底座、3-底部电磁线圈盘、3.1-线圈支架、3.2-线圈、3.3-磁条、4-硅胶、5-红外线传感器、6-电路控制板、7-风扇、8-风扇吹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第一实施例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底部装金属片的电磁内加热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容器、2-硅胶、3-金属片、4-底座、5-底部电磁线圈盘、5.1-线圈支架、5.2-线圈、5.3-磁条、6-硅胶、7-红外线传感器、8-电路控制板、9-风扇、10-风扇吸风口。在本实施中所述的容器1可以采用硬质耐高温非金属材料,如玻璃,容器底部中心位置有个凸台1.4。金属片3通过硅胶2安装在容器凸台1.4上,金属片3与容器1底部有一定距离,容器1下面有感应线圈5.2,此间距需保证导磁体处在磁场范围内。底部电磁线圈盘5安装在电磁加热器面板下,电流通过底部电磁线圈盘5产生交变磁场,其磁力线作用于容器内金属片3,在金属片3上产生强大的涡流,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而加热容器1里面的液体。红外线传感器7为一种非接触式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用硅胶6将其固定在底座4上,其三个引脚连接在电路控制板8上,红外线感温器孔发出光束通过底座圆孔,发射到容器1底部反射回来,用于检测容器1食物温度,然后将信号传输给电路控制板8,电路控制板8通过信号控制加热。风扇9持续转动,通过风扇口10吸风口吸入外冷空气至电磁加热器机体内,再从电磁加热器机体后侧排出热空气,以达到机内散热目的,避免零件因高温工作环境造成损坏故障。第二实施例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悬挂导磁材料的电磁内加热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容器、2-导磁体、3-上盖、4-底座、5-底部电磁线圈盘、5.1-线圈支架、5.2-线圈、5.3-磁条、6-硅胶、7-红外线传感器、8-电路控制板、9-风扇、10-风扇吹风口。在本实施中所述的容器1可以采用硬质耐高温非金属材料,如玻璃。导磁体2可以是金属环,以悬臂梁的方式一端固定在上盖3的内盖上,当上盖3盖在容器1上时,导磁体2与容器1底部有一定距离,此间距需保证导磁体2处在磁场范围内。底部电磁线圈盘5安装在电磁加热器底部,电流通过底部励磁线圈盘5产生交变磁场,其磁力线作用于容器悬挂的导磁体2,在导磁,2上产生强大的涡流,将电能转换成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内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导磁体和电磁加热器,容器与电磁加热器分体设置,其特征是,导磁体设在容器内,容器置于电磁加热器上,电磁加热器具有电磁线圈盘;电磁加热器通电后,电磁线圈盘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容器内的导磁体切割交变磁力线产生涡流,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而加热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内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导磁体和电磁加热器,容器与电磁加热器分体设置,其特征是,导磁体设在容器内,容器置于电磁加热器上,电磁加热器具有电磁线圈盘;电磁加热器通电后,电磁线圈盘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容器内的导磁体切割交变磁力线产生涡流,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进而加热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内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导磁体为导磁膜或导磁金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内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导磁体呈片状、网状或环状,厚度为0.2-3mm,在磁场方向投影面积为20mm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勇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