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196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智力玩具,其特征是:由大小不同的活动块、芯柱和端盖组成。(*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形球”,是一种拼块形智力玩具。目前,公知的类似玩具在市场上还很少,中国专利2079989U公开了一种“多用智力魔筒”,由若干个具有边槽、轨结构且大小形状相同的活动块(正方形或长方形)装在若干个具有边槽、轨结构的圆套筒上,圆套筒再装在一个圆柱筒上,至少有一个圆套筒少一个活块,以便活块上下调动,组成不同图案。这种魔筒用图形的组合来完成拼对,并且各活块大小相同,难度较低,势必影响其趣味性。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难度可变的,在图形拼对的同时还进行形体拼对的通用形智力玩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变形球”由大小不同的活动块、芯柱和端盖组成。芯柱上均布四条纵向凹槽,五条横向凹槽,横向凹槽并不贯通,有四分之一部分不通,使得活动块不至于由于与轨道相错而卡住。活动块上有嵌块,可嵌入环形槽。活动块以一定顺序排列时,组成带有图案的球体,因此每一活动块的外表面都是球面,活动块轴向内表面为圆柱面,不同的活动块的圆柱面面积不同,如以最小面积为1,面积为1的活动块有四块,面积为2的横向活动块有一块,面积为2的纵向活动块有六块,活动块的圆柱面总面积为18,而芯柱的展开面积为20,即有面积为2的活动余地,因此各活动块可以绕芯柱变换其相对位置。芯柱两端有端盖,防止活动块跑出来,一个端盖是可打开的,活动块由此放入轨道。两个面积为2的纵向活动块还可用一个面积为4的活动块代替,这样可增加玩具难度。由于采用以上设计,“变形球”不仅可实现图形变换,而且还可实现形体变换,活动块每动一个方位都有一种不同的形状,最终组成球体。通过触觉也能感觉出玩具的形状变化,因此“变形球”不仅适用于正常儿童的智力开发,对于触觉灵敏的盲童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图1是“变形球”的外观图,由图可见各活动块大小不同,1是端盖,2是芯柱,3是活动块。图2是带有端盖的芯柱,由图可见横向环形凹槽有四分之一是不通的。图3是芯柱的A-A剖面图。图4是几种类形的活动块,4是面积为2的横向活动块,5和6都是面积为1的活动块,7是面积为2的纵向活动块。将各活动块由芯柱的一端按顺序放入,盖上端盖,端盖与芯柱可用螺纹联接。“变形球”是由塑料制成,表面可绘制各种图案,可形成不同难易程度的系列化“变形球”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智力玩具,其特征是由大小不同的活动块、芯柱和端盖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球”,其特征是芯柱上均布四条纵向凹槽,五条横向凹槽,横向凹槽有四分之一是不通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球”,其特征是活动块上有嵌块,可嵌入环形槽,活动块按一定顺序排列时,组成带有图案的球体,活动块外表面为球面,轴向内表面为圆柱面,不同的活动块圆柱面面积不同,如最小面积是1,面积为1的活动块有四块,面积为2的横向活动块有一块,面积为2的纵向活动块有六块。活动块圆柱面总面积为18,芯柱展开面积为20,有面积为2的活动余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球”,其特征是芯柱两端有端盖,防止活动块跑出来,一个端盖是可打开的,活动块由此放入轨道。专利摘要“变形球”是一种智力玩具,其特征是由大小不同的活动块、芯柱和端盖组成。活动块的外表为球面,内表面为圆柱面,不同活动块的大小形状也不一样。活动块通过嵌块嵌入芯柱,可绕芯柱转动和上下移动。活动块按一定顺序排列时,组成带有图案的球体。当活动块顺序打乱时,任何一块每转动一不同方位都会产生一种不同变形,最终组成球体。此玩具可提高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通用型智力玩具。文档编号A63F9/12GK2113814SQ9220425公开日1992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梁泳, 杭向宇, 孙婕, 龚启洪 申请人:北京轻工业学院学生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泳杭向宇孙婕龚启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轻工业学院学生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