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炳合专利>正文

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1514 阅读:3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及与主体一体制成的至少两连接轴,其中,所述各连接轴端部分别可拆装的连接有转动单元,其特点是至少一连接轴的端部与转动单元的连接处为可拆装的软连接结构,该软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轴顶部的两胀开片且在其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复位的胀开槽、设置于各胀开片顶端的半锥形连接头、设置于转动单元上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旋转自如又不易散开,开解时只需拧开设置于一个转动单元的螺钉,其他的外部模块则可移出,同时魔方各面有不同图案且可在多面旋转,降低开解难度,使之更适合于一般人的智力水平,能大量推广生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魔方领域,特别是一种魔方连接结构。技术背景现有的一般市面上销售的魔方,其连接结构通过螺钉与转动单元连接, 再将其他外部模块与转动单元组装起来,组装后可以围绕其中心旋转而不会 散开。魔方的问世,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魔方的零件数量大,结构复 杂,开解难度大,并且此种结构因釆用较多螺钉连接,组装程序繁瑣,工程 量大,玩赏者往往因为该操作的复杂而缺乏兴趣,因而也难以从中得到乐趣, 反而会因为结构过于复杂或者开解难度大使玩赏者心情得不到放松,此外, 这种魔方的制造工序多,操作繁瑣,制造复杂,这远远不能满足玩赏者的需 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组装方便,开解容易的魔方连接结构。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是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及与主体一体制成的至少两连接轴,其中, 所述各连接轴端部分别可拆装的连接有转动单元,其特点是至少一连接轴的 端部与转动单元的连接处为可拆装的软连接结构,该软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位的胀开槽、设置于各胀开片顶端的具有外突的倒扣的半锥形连接头、设置于转动单元对应侧壁上的连接孔,其中,所述半锥形连接头套装于转动单元 的连接孔内并通过其外突的倒扣边与连接孔孔边的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 接。为了使转动单元与外部模块配合更加牢固,组装方便,开解简单,所述 转动单元为由具有下凹圆弧面的底盒和可拆装的嵌装于底盒上的盖片组成的中空件。本技术为了简化结构,设置于上述主体上的连接轴为三维正交布置 的六连接轴,其中,位于两轴线上的四连接轴与转动单元为软连接结构,至 少位于一轴线上的两连接轴与转动单元通过螺钉连接锁紧。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三维正交布置的六连接轴,并且有四连接轴与转 动单元为软连接结构,两个连接轴与转动单元通过螺钉连接,减少螺钉的数 量,再通过转动单元与外部模块组装起来形成魔方结构,另外,为了组装转 动单元时缩小软连接结构的直径距离更加省力,拆散时更加方便,所述连接 轴顶部设置有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且两胀开片之间形成供软连接复位的胀开 槽,并且在转动单元对应侧壁上设置了连接孔,其中,所述半锥形连接头套 装于转动单元的连接孔内并通过其外突的倒扣边与连接孔孔边的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接,开解时,只需要先拆开嵌装于所述底盒上盖片,拧开装置于其上的螺钉,整个魔方结构的开解就迎刃而解,此设计不但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工程量少又省力,转动单元的组装无须多余的工序,旋转自如,要组成不同颜色时,也无须把整个转动单元移出,直接将魔方旋转到相应位置上组成所需图案,无须太多的工序。操作简单,形式多样,开解难度小,可以大大吸引玩赏者的兴趣,能大量推广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魔方正交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动单元的分解图;图3为魔方连接结构组装上部分转动单元后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包括主体1及与主体1一体制成的至 少两连接轴2,其中,所述各连接轴2端部分别可拆装的连接有转动单元3, 其特点是至少一连接轴2的端部与转动单元3的连接处为可拆装的软连接结 构21,该软连接结构21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轴2顶部的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 23且两胀开片23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21复位的胀开槽22、设置于各胀开 片23顶端的具有外突231的倒扣的半锥形连接头24、设置于转动单元3对 应侧壁上的连接孔31,其中,所述半锥形连接头24套装于转动单元3的连 接孔31内并通过其外突231的倒扣边与连接孔31孔边的倒扣形成可转动的 软连接,本技术由于将转动单元3为由具有下凹圓弧面33的底盒和可拆 装的嵌装于底盒上的盖片32组成的中空件,玩赏者组装时, 一只手捏紧两胀 开片23,两胀开片23往胀开槽22中间回缩,所述软连接结构21的外突231 的直径距离减小,另一只手握住转动单元3,此时捏紧两胀开片23往设置于 转动单元3侧壁上的连接孔31推,当软连接21穿过连接孔31,松开手,两 胀开片23恢复到捏紧前的状态,所述外突231最大端卡到转动单元3的内侧 面上,由于连接孔31的直径小于外突231的最大端直径,所以转动单元3 可以围绕连接轴2旋转,从而完成魔方组装的基本过程,因为本技术所 述连接轴2为三维正交布置的六连接轴,其中,位于两轴线上的四连接轴2与转动单元3为软连接结构21,至少位于一轴线上的两连接轴2与转动单元 3通过螺钉4连接锁紧,所以将外部模块组装上后魔方就成为一个可以绕多 个面旋转的正方体结构,实现形式多样的组合结构;另外,由于转动单元3 为由具有下凹圆弧面33的底盒和可拆装的嵌装于底盒上的盖片32组成的中 空件,当要分解魔方的结构时,先找到用螺钉4与转动单元3连接的连接轴 2,拆开嵌装于所述底盒上的盖片32,拧开螺钉4,取出转动单元3,再将其 他外部模块移出。本技术不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工 程量少,节省工序,简化结构,制作也比较简单,组装方便,拆装容易,形 式多样,可以博得大多玩赏者的兴趣,可以大量推广生产。尽管本技术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 技术构成限制。参照本技术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 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包括主体(1)及与主体(1)一体制成的至少两连接轴(2),其中,所述各连接轴(2)端部分别可拆装的连接有转动单元(3),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连接轴(2)的端部与转动单元(3)的连接处为可拆装的软连接结构(21),该软连接结构(21)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轴(2)顶部的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23)且两胀开片(23)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21)复位的胀开槽(22)、设置于各胀开片(23)顶端的具有外突(231)的倒扣的半锥形连接头(24)、设置于转动单元(3)对应侧壁上的连接孔(31),其中,所述半锥形连接头(24)套装于转动单元(3)的连接孔(31)内并通过其外突(231)的倒扣边与连接孔(31)孔边的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魔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单元(3)为由具有下凹圆弧面(33)的底盒和可拆装的嵌装于底盒上的盖片(32)组成 的中空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魔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述主体(1) 上的连接轴(2)为三维正交布置的六连接轴,其中,位于两轴线上的四连接 轴(2 )与转动单元(3 )为软连接结构(21 ),至少位于一轴线上的两连接轴(2 )与转动单元(3 )通过螺钉(4 )连接锁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及与主体一体制成的至少两连接轴,其中,所述各连接轴端部分别可拆装的连接有转动单元,其特点是至少一连接轴的端部与转动单元的连接处为可拆装的软连接结构,该软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轴顶部的两胀开片且在其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复位的胀开槽、设置于各胀开片顶端的半锥形连接头、设置于转动单元上的连接孔,本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旋转自如又不易散开,开解时只需拧开设置于一个转动单元的螺钉,其他的外部模块则可移出,同时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包括主体(1)及与主体(1)一体制成的至少两连接轴(2),其中,所述各连接轴(2)端部分别可拆装的连接有转动单元(3),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连接轴(2)的端部与转动单元(3)的连接处为可拆装的软连接结构(21),该软连接结构(21)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轴(2)顶部的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23)且两胀开片(23)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21)复位的胀开槽(22)、设置于各胀开片(23)顶端的具有外突(231)的倒扣的半锥形连接头(24)、设置于转动单元(3)对应侧壁上的连接孔(31),其中,所述半锥形连接头(24)套装于转动单元(3)的连接孔(31)内并通过其外突(231)的倒扣边与连接孔(31)孔边的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炳合
申请(专利权)人:蔡炳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