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瓜取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07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农业收获机械。一种悬挂在小四轮拖拉机上,用拖拉机动力的打瓜取籽机。在机架(10)上装有碎瓜筒(1)、分离筛(9)、清选筒(18)和一套偏心连杆机构(33)(34)。碎瓜筒(1)内装有动齿(4)和栅栏式定齿(7)。定齿(7)的下部装有双层分离筛,分离后的少量杂质和瓜籽进入清选筒(18)作进一步清选从而达到理想的净瓜籽。整机重量在185-215公斤,平均生产率为300-400公斤/小时,总损失率小于0.31%,整机结构紧凑,移动灵便,造价低,适合广大农村使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收获机械的一种悬挂式打瓜取籽机。目前种植的打瓜,其取籽多采用手工作业,或采用简单的压板将打瓜压碎,手工挖籽。近年国内虽有打瓜取籽机研制的报导,但都因机械复杂,体积过大,收获质量低劣,无法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目的设计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移动灵便,收获质量高而且能与广大农村普遍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悬挂式打瓜取籽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用下面几个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打瓜取籽机整机侧视图;图2,碎瓜筒体结构图;图3,碎瓜筒体俯视图;图4,为分离筛结构及工作图图5,为分离筛俯视图;图6,为分离筛上层筛编织图;图7,为清选筒结构图;图8,为清选筒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机主要由碎瓜筒(1),分离筛(9),清选筒(18),偏心连杆机构(33),(34),离合器(安装在小四轮拖拉机上),传动皮带轮,轴承座机架(10)等组成。如图1所示本机整个生产过程是这样的打瓜由碎瓜筒(1)的进口(5)喂入碎瓜筒内,经动齿(4)抓入并压碎后,由栅栏式定齿(7)的间隙中漏入分离筛(9)的上层筛(13),经上层筛分离后,瓜籽,瓜囊和少量的碎瓜皮由上层筛孔进入下层筛(15),大量的瓜皮被上层筛抖送出筛的尾部被抛出机外。进入下层筛(15)的瓜籽,瓜囊和少量的碎瓜皮经下层筛(15)的二次分离,碎瓜皮由筛的尾部被抖抛出机外,瓜籽,瓜囊以及极少量体积和瓜籽相近的小瓜皮由下层筛漏至筛底,并由筛底的出口(11),通过清选筒(18)的接料口(21)进入清选筒(18)内,经清选筒(18)清选后,清洁的瓜籽由清选筒(18)的出籽口(23)排出机外,进入备接容器内,瓜囊及少量的小瓜皮,由清选筒的筒壁上的小孔中被挤刷出机外,完成整个取籽,分离过程。本机的主要特点如下如图1,2,3所示碎瓜筒(1)是由蜗牛形的筒体(8),转动轴(6),和紧固在转动轴(6)上的动齿(4)以及装在筒底的栅栏式定齿(7)等部份组成。筒体(8)是用厚度为1.5毫米的铁皮制成,其上口(5)〈即为打瓜喂入口〉口面JGFN为三面外翻的喇叭口,口面积为(550-600)×(580-600)平方毫米,且NJ面与水平夹角为25°-30°,筒体圆进瓜口NE和圆相割,上割点为N,且ON与中心线之垂线夹角为30°-35°,筒体圆进瓜口下点为E,构成筒体圆进瓜口之高NE,其值为250-280毫米,割线NE与水平夹角为60°-65°。筒体后壁GFE,制成弧形或内析线形,壁上各点到N点的距离都大于NE的值40-50毫米。喂瓜口(5)上的G点应在设计射线MN上,设计射线MN和圆心之垂直距离OM为40-50毫米。上述结构保证了碎瓜筒内旋转的瓜籽,瓜料不会从喂瓜口飞出,同时也使碎瓜筒体得到最理想的体积。碎瓜筒的底部ABDE制成栅栏式曲面状,栅栏之间隙用来出料,即为碎瓜筒之出料口,位于上筛面的上方,其长与筒体相等,宽ABCD为400-440毫米。其左边点A应在圆心垂线的左边25°-30°的圆心角以内,栅杆AB垂直于栅杆BD于B,B点距圆心O为50-70毫米,栅杆BD与栅杆ED的夹角为120°-125°,栅杆DE与水平夹角为25°-30°。栅杆如用φ10的圆铁焊制,则栅栏间隙L为50-54毫米,栅杆如用4×20扁铁立弯焊制,则栅栏间隙L为46-48毫米。转动轴(6)的两端用轴承座支撑在机架上。固紧在转动轴(6)上的曲率半径为110-140毫米,凸面和旋转方向一致的弧形状动齿(4)随转动轴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从栅栏间隙中通过。上述结构可保证出料快,能使碎瓜筒内的瓜皮受搓挤作用,使脱籽干净,栅栏呈曲面状阻止瓜料在碎瓜筒中的空转,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生产率。如图4、5、6所示特制的双层分离筛(9)是由上筛(13),下筛(15),筛框(17),吊耳(12)等组成。筛底的前段为平直,长度为350-400毫米,前段筛底距筛框(17),的上口面高为h1+h2+h3=200毫米,此高度小于倾斜的后段筛底(16)距筛框(17)的上口面距离。前段筛底与后段筛底在筛框内相通,后段筛底(16)与水平夹角α为8°-11°,筛体总长为1300-1400毫米。上筛(13)为编织筛,是用φ2.8-φ3毫米的铁丝编织成无规则的,高低不平的凸凹状,其高低相差值K为40-50毫米,筛孔面积为28-33平方毫米。在上筛面上每相距400-500毫米处设置高为40-50毫米的横向挡板(14)2-3处,用此挡板来促使上筛面上向筛的尾部输送的瓜皮翻转,使瓜皮内的残余瓜籽分离出来。下筛(15)为铁皮钻孔或冲孔而成。上层筛面距筛框上口面之距离h1为100-110毫米,上,下层筛之间的距离h2为40-50毫米,下层筛与前段平直地筛底距离h3为40-50毫米。如图4、5所示筛框前端用耳环(36),通过连杆(33),与偏心(34)相连接,当偏心由皮带轮(35)传递运动时,便通过连杆(33)使由用四个吊耳(12)吊装在机架上的筛框作前后运动,四个吊耳(12)的长度为120-130毫米,其安装关系为当筛框运动至最前点时,吊耳(12)与筛面垂直。这样当筛框由最前点向后运动的同时,由于吊耳的作用,筛框将向上抬起22-25毫米,从而使筛面上的瓜籽,瓜皮被适当抛起,以加强分离效果。偏心距δ为26-32毫米,偏心轮转速为280-310转/分,筛框行程为50-60毫米。如图4、5所示筛框底出料口(11)横向偏移中心线m为80-100毫米。如图1、7、8所示清选筒(18)是由清选筒体(24),转轴(20),安装在轴上的螺旋推运板(22),碎瓜板(19),传动皮带轮(25),轴承座所组成。筒体(24)为钻满φ8.2~φ8.6小孔的铁皮卷成,其孔距为12.5-14.5毫米呈梅花形排列。筒体(24)两端封闭。其上的接料口(21)设在清选筒体(24)的右下侧方,其底边与水平夹角θ为20°-24°;接料口(21)左右档板上钻有小孔,用来排出部分瓜汁。接料口(21)的内口长度大于筛框全行程与筛框出料口(11)长度之和,安装时,筛框出料口(11)插入接料口(21)内。清选筒出料口(23)设在清选筒左上侧方,其下底边与过中心水平线夹角β为40°-50°。这种设计位置提高了清选出的瓜籽的清洁率,同时提高了接籽高度,方便接籽操作,缩小了整机高度。清选筒内的转轴(20)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轴的两端由固定在机架上的轴承座支撑。转轴(20)上装有两块对称的用副条支撑的螺旋推运板(22)。推运板是用两块铁皮间夹装厚度为4-5毫米的橡胶皮制成。橡胶皮安装好后在自由状态时,推运板其外边缘到轴心距离应比清选筒筒体(24)的内半径大30-40毫米,这样在工作时,橡胶皮才可能将瓜囊和极少量的瓜皮有效地从筒壁小孔内刷出去,且不损伤瓜籽,其螺旋升角为5°-7°。在转轴(20)上还装有两块对称的,用偏铁制成的碎皮板(19),其与轴心平行,与筒壁的间隙为8-10毫米。转轴(20)由皮带轮(25)带动,其转速为250-270转/分。离合器是采用牙嵌式离合器,安装在小四轮拖拉机上,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相接,其分离拨叉制成90°的L形状,从而使操纵杆变为纵向,便于操作。整个离合器的操纵部分用角铁装在小四轮拖拉机变速箱前壁的两个螺栓上,拆装十分方便。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全部采用B形三角带传动,共分三级传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式打瓜取籽机,是由机架(10)、离合器、传动轮、轴承座、偏心机构(33)、(3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设有蜗牛形的碎瓜筒(1),特制的双层分离筛(9)、右侧下方接料、左侧上方出籽的清选筒(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打瓜取籽机,是由机架(10)、离合器、传动轮、轴承座、偏心机构(33)、(3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设有蜗牛形的碎瓜筒(1),特制的双层分离筛(9)、右侧下方接料、左侧上方出籽的清选筒(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瓜取籽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蜗牛形的碎瓜筒(1)的筒体(8)的一个面NT与水平夹角为25°-30°,筒体圆进瓜口NE和圆相割,上割点N和圆心的连线ON与中心线之垂线夹角为30°-35°,NE值为250-280毫米,NE与水平夹角为60°-65°,筒体后壁GFE为内折线且壁上各点到N点的距离都大于NE的值40-50毫米。喂瓜口上的G点应在设计射线MN上,且MN和圆心的垂直距离OM为40-50毫米。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瓜取籽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蜗牛形碎瓜筒(1)的筒体(8)的底部为栅栏曲面状,其左边点A应在圆心垂线的左边25°-30°的圆心角以内,栅杆AB垂直于栅杆BD,B点距圆心O为50-70毫米,栅杆BD与栅杆ED的夹角为120°-125°,栅杆DE与水平夹角为25°-3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瓜取籽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特制的双层分离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光融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农学院科研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