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绍宗专利>正文

模拟式保龄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074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供游戏用的模拟式保龄球,包括一本体、一人偶、一发球杆、一拨杆及数个球瓶;本体表面设有一球道,人偶立足于球道一端的圆盘上,人偶下方设有发球孔;数个球瓶设于球道的另一端,发球杆穿设于本体前端的发球孔下部,发球杆一端连接一推杆,推杆套接于圆盘枢接的圆管内;所述人偶设有一活动手臂,其体内设有连接活动臂及所述推杆的十字形拨动杆,以便于将活动臂手中的圆球掷出;所述拨杆设于发球孔下方,其经线绳连接数个球瓶,以便于使其复位。(*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龄球,特别是一种能模拟真实保龄球场景,达到趣味游戏的模拟式保龄球。由于国内可供青少年休闲运动的场合过少,使得近年来,各种电视游戏器大行其道,大多数青少年因难以找到休闲娱乐场所,于课外之余,大多寄情于电动玩具或不适阅读的书刊,使得青少年受到身心伤害,且由于近年国内掀起一阵保龄球风,虽青少年们也向往该项运动,却受限于年龄限制,而不适合该项可能伤及发育的激烈运动,街道上的游戏机室虽有供游戏用的保龄球软体,但这种游戏于长期使用时,会对眼睛产生不良影响,故如何提供青少年正常的休闲活动,成为现代人们所不可轻视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式保龄球,主要设有一本体,于本体表面设有一模拟保龄球球道,并于球道的一端设有一人偶,另一端设有并排的球瓶,使玩者能藉由本体下方所设的发球杆,将圆球由人偶的手部推向球瓶,以构成保龄球游戏的效果。本技术的进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送球的模拟式保龄球,在圆球击倒球瓶后,可由本体底部的槽道滑向人偶下方,并藉由一拨杆将推入人偶手部,达到自动送球目的。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排列球瓶的模拟式保龄球,其拨杆并同时衔接数个线绳至球瓶的底部,能于球瓶倒落时,藉由拨杆送球至人偶手部的同时,形成拉力作用,而将球瓶拉正归位,起到自动排列球瓶的作用。本技术的模拟式保龄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人偶、一发球杆、一拨杆及数个球瓶;本体表面设有一球道,人偶设于球道一端于人偶下方设有一发球孔,另一侧设置并排的球瓶,球道底部设有一槽道,于球瓶位置下方分别设有具贯穿孔的圆柱;所述人偶具有一固定臂及一活动臂,人偶内部设有一十字形拨动杆,横向杆一端固定于固定手臂上,另一端枢接于手部设有磁铁的活动手臂上,其纵向杆一端以一弹簧固定于人偶底部,另一端则以一线绳衔接至发球杆;所述人偶立足于一圆盘上,圆盘设于球道一侧,下方穿设球道并与另一圆盘嵌接,位于下方的圆盘延伸一突环,供一圆管枢接;所述发球杆,其端部为一圆球体,另一端连接一推杆,该推杆上穿设一弹簧后,套设于所述圆管内;所述拨杆设于所述发球孔下方,其一端为一圆球体穿设于所述本体前端,中间部位枢接于一作为杠杆的支点处,另一端经一弯折部枢接一设于发球孔内的推送端,且该弯折部连接所述各球瓶底部的线绳一端;所述数个球瓶设于球道一端,其底部分别连接所述线绳的另一端,所述线绳分别穿设球道底部的所述圆柱贯穿孔,再经一导柱体而连接于所述拨杆的弯折部。所述球瓶位置底部的数个圆柱体可围设于一三角形墙体内,所述墙体的正面呈一弧面状。所述本体二侧可分别设有物品容置盒。所述本体一侧可设有供放置笔具的插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的模拟式保龄球,具有模拟真空保龄球的游戏特点,可由人偶掷球击倒球瓶,而且可以控制击球方向,击球后可以迅速使球瓶等复位,因此可以达到模拟真实保龄球游戏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趣味性。配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点及效果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人偶推球动作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人偶推球动作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自动送球状态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送球槽道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球瓶归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模拟式保龄球包括一本体1,于该本体1设有模拟球道11,并于球道11前端设有一状似击球的人偶12,另一端则设有并排的球瓶13,使玩者可藉由本体1前方的发球杆14将人偶12手部的圆球15推向球瓶13,以构成打保龄球的游戏状态,且该圆球15可于击倒球瓶13后,由本体1底部滑落于人偶12下方,并经由一拨杆16将圆球15由发球孔17推向人偶12手部,本体1同时可设有供置放各种文具的收置盒18、19及供插设笔具的插孔20,而形成一文具组盒。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人偶12于其内部设有一十字拨动杆121,拨动杆121的横向杆一端122固定于人偶一侧,另一端123枢接于活动的手臂124上,其纵向杆一端125以一弹簧126固定于人偶12的底部,另一端127则以一线绳128衔接至发球杆14,使发球杆14于拉动时,将手臂124后拉,并于释放时,因弹簧126的拉力,而使手臂124向前瞬间推出,能将吸附于手部129内所设磁铁130的圆球(为一钢球),推向球瓶,形成击球动作;人偶12设于一圆盘30上方,圆盘30穿设于球道11,其下端与另一圆盘相嵌接,且于座体1端部方向沿伸一突环311,供一圆管312套接,使发球杆14内的推杆141于穿设弹簧142后,套设于圆管312内,以能枢接发球杆14,由图3可看出,当发球杆14拉动时,将因线绳128的拉力,使人偶12的手臂124向后移动,且于发球杆14释放时,因弹簧142而使发球杆14瞬间归位,同时,人偶12内部的拨动杆121也因弹簧126的拉力作用,而使手臂124向前推动,而将吸附于手部129的圆球推向球瓶,完成击球动作,且可由发球杆14的移动,而使人偶12转动,以改变击球的方向。如图4所示,当圆球15击倒球瓶后,圆球15将落入球瓶后方的缺口110内,并藉由球道11下方所设的槽道111滑向人偶12下方,并停留于一拨杆16的推送端161上,拨杆16的中央部位枢接于一固定架162上,使拨杆16向下板动时,因杠杆作用,而将圆球15由发球孔17推向人偶12的手部129,并由磁铁130予以吸附以供再次击球。如图5、6所示,本技术的球瓶13底部分别衔接线绳131,且线绳131于穿设球道11下方所设的圆柱孔112后,经一导柱50而枢接于拨杆16的折弯部分163,使拨杆16于下压时,除将圆球推往人偶12手部129外,且分别将倒落的球瓶13因拉力而归位,以供再次击球,而球瓶13的位置及其底部的圆柱112围设于三角形墙体113内且其正面呈适当的弧状,使圆球15于滑向人偶12下方时,不受墙体113的阻碍。权利要求1.一种模拟式保龄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人偶、一发球杆、一拨杆及数个球瓶;本体表面设有一球道,人偶设于球道一端,于人偶下方设有一发球孔,另一端设置并排的球瓶,球道底部设有一槽道,于球瓶位置下方分别设有具贯穿孔的圆柱;所述人偶具有一固定臂及一活动臂,人偶内部设有一十字形拨动杆,横向杆一端固定于固定手臂上,另一端枢接于手部设有磁铁的活动手臂上,其纵向杆一端以一弹簧固定于人偶底部,另一端以一线绳衔接至发球杆;所述人偶立足于一圆盘上,圆盘设于球道一端,下方穿设球道并与另一圆盘嵌接,位于下方的圆盘延伸一突环,供一圆管枢接;所述发球杆,其端部为一圆球体,另一端连接一推杆,该推杆上穿设一弹簧后,套设于所述圆管内;所述拨杆设于所述发球孔下方,其一端为一圆球体,穿设于所述本体前端,中间部位枢接于一作为杠杆的支点处,另一端经一弯折部枢接一设于发球孔内的推送端,且该弯折部连接所述各球瓶底部的线绳一端;所述数个球瓶设于球道一端,其底部分别连接所述线绳的另一端,所述线绳分别穿设球道底部的所述圆柱贯穿孔,再经一导柱体而连接于所述拨杆的弯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式保龄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瓶位置底部的数个圆柱体围设于一三角形墙体内,所述墙体的正面呈一弧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式保龄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二侧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式保龄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人偶、一发球杆、一拨杆及数个球瓶;本体表面设有一球道,人偶设于球道一端,于人偶下方设有一发球孔,另一端设置并排的球瓶,球道底部设有一槽道,于球瓶位置下方分别设有具贯穿孔的圆柱;所述人偶具有 一固定臂及一活动臂,人偶内部设有一十字形拨动杆,横向杆一端固定于固定手臂上,另一端枢接于手部设有磁铁的活动手臂上,其纵向杆一端以一弹簧固定于人偶底部,另一端以一线绳衔接至发球杆;所述人偶立足于一圆盘上,圆盘设于球道一端,下方穿设球道并与 另一圆盘嵌接,位于下方的圆盘延伸一突环,供一圆管枢接;所述发球杆,其端部为一圆球体,另一端连接一推杆,该推杆上穿设一弹簧后,套设于所述圆管内;所述拨杆设于所述发球孔下方,其一端为一圆球体,穿设于所述本体前端,中间部位枢接于一作为杠杆 的支点处,另一端经一弯折部枢接一设于发球孔内的推送端,且该弯折部连接所述各球瓶底部的线绳一端;所述数个球瓶设于球道一端,其底部分别连接所述线绳的另一端,所述线绳分别穿设球道底部的所述圆柱贯穿孔,再经一导柱体而连接于所述拨杆的弯折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绍宗
申请(专利权)人:曾绍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