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一帆专利>正文

中国国际两用象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96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国国际两用象棋,其一棋两用的功效通过二种互变棋-兵炮互变棋和兵后互变棋实现。互变棋可分解成一对角度对应头体,一个中介体,一个座体,其相互间通过榫头组合。中介体和座体内部作挖空设计,两者组合体内形成贯通空穴;角度对应头体中任一个头体可藏于其内,另一个可外插于其顶部。角色转换时,将内藏头体和外插头体对调位置即可。通过棋子互变实现棋种互变,进而达到一棋两用目的。(*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在现行立体国际象棋基础上经构造改进而成的两用棋,可兼作立体国际象棋和立体中国象棋使用。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一样,都是世界上流行甚广的传统棋种,都有广泛的群众爱好阶层,而中国象棋就其流传年代而言较国际象棋更为久远。但中国象棋受其一贯汉字平面式棋子形象局限,很难推广成为国际性通用棋。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良型的且可同时兼任国际象棋角色的中国象棋。本技术的优点是保持了现行国际象棋各子的原有立体外观,通过对其每方中的三个兵子的构造特殊处理,实现了棋子角色的互变,达到变换棋种的效果。由于该技术的棋种变换仅通过对三个兵子的构造处理而达到,因而大大节省了其制造成本,提高了实用价值。同时当其作为中国象棋使用时,由于其大部份角色是直接沿用立体国际象棋中的同名角色棋子,因而也就保持了立体国际象棋子形象直观、易于辨认角色的优越性,克服了以往中国象棋平面、单调,不易在世界范围普及推广的缺点。本技术实施两个棋种互变的有利条件是其一,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对抗双方都是16个子;其二,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都同时具备“王”、“车”、“象”、“马”、“兵”角色,两者角色相差仅在于国际象棋有“后”子,无“士”、“炮”;中国象棋则有“士”、“炮”,无“后”子。本技术实施两棋种互变的关键是现行国际象棋中的一方三个兵子,其中两个兵如何变成中国象棋中的炮,另一个兵如何变换成中国象棋中的士。因为中国象棋中一方只有五个兵子,而国际象棋存在8个兵子,因此只要保持国际象棋一方8个兵子中的5个不变,而只使其中三个兵子作角色变换,二个兵子变换成中国象棋中二个炮,一个兵子变换成中国象棋中的士子,即可使两棋种在互变过程中不需增减一棋子而完成角色的一一对应。由国际象棋中“兵”变成中国象棋中“士”的过程较特殊,它先是让兵变成后子,然后同另一后子一起直接视同为中国象棋中的“士”。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三个关键“兵”子角色转换的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三个关键“兵”子的角色转换分为二种,一种是兵子和炮子的角色变换,另一种是兵子和后子的角色变换。兵炮两子的角色变换由兵炮互变棋完成,兵后两子的角色变换由兵后互变棋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兵炮互变棋的兵子状态外观构造图。图2为兵炮互变棋的炮子状态外观构造图。图3为兵炮互变棋的兵头体构造图;它由图3-(1)所示外露体,和图3-(2)所示的下插榫头两部份构成。图4为兵炮互变棋的炮头体构造图;它由图4-(1)所示外露体及图4-(2)所示下插榫头两部份构成。图5为兵炮互变棋中介体构造图。图5-(1)虚线所示为内部承上凹孔构造;图5-(2)虚线所示为内部空穴构造;图5-(3)为下插榫头构造。图6为兵炮互变棋座体构造图。图6(1)虚线所示为内部空穴。为了使上述的兵子和炮子可以相互转变,上述各种构造间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图5-(1)所示的承上凹孔应保证图3-(2)所示的下插榫头恰好插入,这就得保证图3-(2)下插榫头之直径、长度应分别稍小于承上凹孔之直径,深度。其次,图6-(1)所示的内部空穴应保证图5-(3)所示的下插榫头恰好插入,这就得保证图5-(3)下插榫头直径应稍小于图6-(1)内部空穴的直径。此外,还应保证兵炮互变棋中介体和兵炮互变棋座体组合后形成的贯通的空穴能容纳兵头体或炮头体。经过完整组合的兵炮互变棋之炮状态和兵状态构造分别由图7及图8给出,其中虚线给出了内藏头体的居留位置。图9为兵后互变棋的兵子状态外观构造图。图10为兵后互变棋的后子状态外观构造图。图11为兵后互变棋的兵头体构造图;它由图11-(1)所示外露体和图11-(2)所示下插榫头两部份构成。图12为兵后互变棋的后头体构造图,它由图12-(1)所示外露体及图12-(2)所示下插榫头两部份构成。图13为兵后互变棋中介体;图13-(1)所示为内部承上凹孔构造;图13-(2)所示为内部空穴构造;图13-(3)为下插榫头构造。图14为兵后互变棋座体构造图,图14-(1)虚线所示为内部空穴。为了使上述的兵子和后子可以相互转变,上述各种构造间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图13-(1)所示的承上凹孔应保证图11-(2)所示的下插榫头恰好插入,这就得保证图11-(2)之下插榫头直径、长度应分别稍小于图13-(1)之承上凹孔之直径、深度。其次,图14-(1)所示的内部空穴应保证图13-(3)所示的下插榫头恰好插入,这就得保证图13-(3)插榫头直径应稍小于图14-(1)内部空穴的直径。此外还应保证兵后互变棋中介体和座体组合后形成的贯通的空穴能容纳兵头体或后头体。经过完整组合的兵后互变棋之兵状态和后状态构造分别由图15和图16给出,其中虚线给出了内藏头体的居留位置。权利要求中国国际两用象棋可以兼作国际象棋和立体中国象棋之用,其特征是对抗双方各有二个兵炮互变棋,一个兵后互变棋,两种互变棋均由一对角色对应的头体、一个中介体、一个座体组成,它们之间均通过榫头组合,中介体和座体内部作挖空设计,其组合体内形成贯通空穴,当角色对应头体中的任一个藏于组合体内时,另一个头体则接插于组合体顶部。专利摘要中国国际两用象棋,其一棋两用的功效通过二种互变棋——兵炮互变棋和兵后互变棋实现。互变棋可分解成一对角色对应头体,一个中介体,一个座体,其相互间通过榫头组合。中介体和座体内部作挖空设计,两者组合体内形成贯通空穴;角色对应头体中任一个头体可藏于其内,另一个可外插于其顶部。角色转换时,将内藏头体和外插头体对调位置即可。通过棋子互变实现棋种互变,进而达到一棋两用目的。文档编号A63F3/02GK2164877SQ93201488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一帆 申请人:吴一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国国际两用象棋可以兼作国际象棋和立体中国象棋之用,其特征是:对抗双方各有二个兵炮互变棋,一个兵后互变棋,两种互变棋均由一对角色对应的头体、一个中介体、一个座体组成,它们之间均通过榫头组合,中介体和座体内部作挖空设计,其组合体内形成贯通空穴,当角色对应头体中的任一个藏于组合体内时,另一个头体则接插于组合体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吴一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