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津伟专利>正文

全自动双杆滚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77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全自动双杆滚球机,其特征主要由机箱、装置于机箱内的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回球及送球感应器、回球箱、双杆支架及滚球双杆组成;装置于机箱与双杆支架之间的水平倾斜回球箱一端的回球通道出口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下端对接,其回球箱另一端与固定于双杆支架上的支撑板固接;在回球箱面板后端设置若干个与回球箱回球通道相通的落球孔,其前端设置一个与回球箱回球通道相通的回球孔;在回球通道出口及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上端出球口装置有与外部主电路控制板连接的感应器,在倾斜回球箱上部与其平行设置的可张开或合拢的尾部带有手柄的滚球双杆一端架置于双杆支架上端的长孔内,另一端与固定于机箱内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上端主支柱的接送球装置连接,接送球装置后侧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对接;所述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是由带变速的驱动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架上,电机输出轴与偏心连杆连接,偏心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和摆动杆相连,摆动杆另一端与穿过主支架长孔固定在活动挺杆上的连接轴相连,活动挺杆由固定在支架板上的导向轴承组及挺杆上的轴承槽导向,引导挺杆可上下滑动位移,与其对称的另一挺杆固定在主支架板上,两对称挺杆分别装有可向外偏转的L角形机械手,L角形机械手的一端用活动销轴与挺杆铰接,在外力作用下机械手可向外偏转,机械手内装有可使向外偏转的机械手自动复位的拉簧,其一端固定在机械手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销上;前述的接送球装置是由销轴、U形支架、支轴、接送球板及连接板组成;其L形连接板与机箱内的主支柱连接,U形支架通过支轴与连接板连接,设置于U形支架底板上的两个销轴与双杆铰接并带动双杆可合拢或张开,带有弧面的接送球板设置在两个L形连接板之间的上部并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对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娱乐健身器械,特别是一种全自动双杆滚球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双杆滚球机主要由机箱、装置于机箱内的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回球及送球感应器、回球箱、双杆支架及滚球双杆组成;装置于机箱与双杆支架之间的水平倾斜回球箱一端的回球通道出口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下端对接,其回球箱另一端与固定于双杆支架上的支撑板固接;在回球箱面板后端设置若干个与回球箱回球通道相通的落球孔,其前端设置一个与回球箱回球通道相通的回球孔;在回球通道出口及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上端出球口装置有与外部主电路控制板连接的感应器,在倾斜回球箱上部与其平行设置的可张开或合拢的尾部带有手柄的滚球双杆一端架置于双杆支架上端的长孔内,另一端与固定于机箱内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上端主支柱的接送球装置连接,接送球装置后侧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对接;所述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是由带变速的驱动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架上,电机输出轴与偏心连杆连接,偏心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和摆动杆相连,摆动杆另一端与穿过主支架长孔固定在活动挺杆上的连接轴相连,活动挺杆由固定在支架板上的导向轴承组及挺杆上的轴承槽导向,引导挺杆可上下滑动位移,与其对称的另一挺杆固定在主支架板上,两对称挺杆分别装有可向外偏转的L角形机械手,L角形机械手的一端用活动销轴与挺杆铰接,在外力作用下机械手可向外偏转,机械手内装有可使向外偏转的机械手自动复位的拉簧,其一端固定在机械手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销上;前述的接送球装置是由销轴、U形支架、支轴、接送球板及连接板组成;其L形连接板与机箱内的主支柱连接,U形支架通过支轴与连接板连接,设置于U形支架底板上的两个销轴与双杆铰接并带动双杆可合拢或张开,带有弧面的接送球板设置在两个L形连接板之间的上部并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对接。前述滚球双杆下方有概呈簸萁斜坡形回球箱内、外面板上分别装置采用减震减噪材料制成的缓冲板。前述回球孔两侧的回球箱面板上装有引导球顺进回球孔的八字形导轨板。前述在回球箱面板后端设置的若干个落球孔,对应每个孔下面装有与外部主电路控制板及液晶显示板连接的电子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全自动双杆滚球机娱乐时用双手控制滚球双杆之间的角度使球由低向高滚动,控制球落入不同分数的孔,被自动记分后,由液晶显示器显示分数。具有很强的竞技趣味性,娱乐性。在娱乐中使身体得到锻炼。整机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造价低,易于推广普及,机械部分全部装在机箱内,安全可靠,使用时安全,老、中、青年人都适应,它堪称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好技术。附图说明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图14为图11的仰视图图中1手柄,2双杆,3面板,4落球孔,5电子传感器,6外缓冲板,7导轨板,8回球孔,9、9a感应器,10销轴,11U型支架,12支轴,13接送球板,14连接板,15落球孔,16主支柱,17、35固定架,18前面板,19、机箱面板,20支架板,21机械手,22轴承组,23轴,24轴柱,25连接轴,26摆动杆,27、27a挺杆,28偏心连杆,29输出轴,30驱动电机,31固定架,32连接轴,33轴承槽,34活动轴,36限位销,37回球箱壳,38回球通道,39内缓冲板,40支撑板,41双杆支架,42支架长孔,43机箱,44拉簧。请参见图1-14,一种全自动双杆滚球机主要由机箱面板(19)、前面板(18)、固定架(17)、(35)、主支柱(16)、支架板(20)构成机箱(43),装置于机箱内的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回球及送球感应器(9、9a),由框架面板(3)、外缓冲板(6)、内缓冲板(39)、回球箱壳(37)构成带有回球通道(38)的回球箱,电子传感器(5)及有一对可使球在上面滚动的倾斜双杆(2)组成。装置于机箱(43)与双杆支架(41)之间的概呈簸萁斜坡形回球箱一端的回球通道出口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下端对接,其回球箱另一端与固定于双杆支架(41)上的支撑板(40)固接;回球箱内、外面板上分别装置采用橡胶减震减噪材料制成的外、内缓冲板(6)、(39)。在回球箱面板(3)后端设置3个与回球箱回球通道(38)相通的落球孔(4),对应每个落球孔下面装有与外部主电路控制板及液晶显示板连接的记录分数的电子传感器(5),其前端设置一个与回球箱回球通道(38)相通的回球孔(8);其回球孔两侧的回球箱面板上装有引导球顺进回球孔的八字形排列的导轨板(7)。在回球通道出口及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上端出球口装置有与外部主电路控制板(图中未标出)连接的感应器(9)(9a),在回球箱上部与其平行设置有可张开或合拢的尾部带有手柄(1)的滚球双杆(2)一端架置于双杆支架上端的支架长孔(42)内,另一端穿过出球孔(15)与固定于机箱内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上端主支柱的接送球装置连接。其接送球装置是由销轴(10)、U形支架(11)、支轴(12)、接送球板(13)及连接板(14)组成。其L形连接板(14)与机箱内的主支柱(16)连接,U形支架(11)通过支轴(12)与连接板(14)连接,设置于U形支架底板上的两个销轴(10)与双杆(2)铰接并带动双杆可合拢或张开,带有弧面的接送球板(13)设置在两个L形连接板(14)之间的上部并与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对接。前述双挺杆对称阶梯机械手升球机构,是由带变速的驱动电机(30)固定在电机固定架(31)上,电机输出轴(29)与偏心连杆(28)连接,偏心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2)与摆动杆(26)相连,摆动杆另一端与穿过主支架长孔固定在活动挺杆(27)上的连接轴(25)相连,活动挺杆(27)由固定在支架板(20)上的由轴(23)及轴柱(24)组成的导向轴承组(22)及挺杆上的矩形轴承槽(33)导向,引导挺杆可上下滑动位移,与其对称的另一挺杆(27a)固定在主支架板(20)上,两对称挺杆分别对应装有可向外偏转的L角形机械手(21),L角形机械手(21)的一端用活动轴(34)与挺杆(27、27a)铰接,在外力作用下机械手可向外偏转,机械手内装有可使向外偏转的机械手自动复位的拉簧(44),其拉簧一端固定在机械手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销(36)上。娱乐时,娱乐者用双手握住双杆的手柄使双杆在支架长孔内改变两杆之间的距离,使双杆上的球滚动方向和速度受娱乐者双手的控制,分别落入不同分数的落球孔内,靠近面板后端的落球孔分数较高,依次分数渐低。截在落球孔外的球顺回球箱的坡面由导轨板引导顺进回球孔瞬间,经过传感器给驱动电机输出工作信号,滚球进入升球机构第一阶与第二阶L角形机械手之间位置,驱动电机开始工作,输出轴、偏心连杆、及摆动杆组成的偏心摆杆机构带动活动挺杆由固定在支架板上的导向轴承组及挺杆上的矩形轴承槽作导向,引导挺杆向上移动,与其对称的另一挺杆固定在主支架板上。此时,活动挺杆上的L角形机械手推动滚球向上移动,在球的外力作用下在固定挺杆上的L角形机械手向外偏移,随着滚球逐渐向上提升超过球的直径时,机械手在拉簧作用下自动复位。此时,球被提升至第二阶与第三阶机械手之间位置,依次类推,当球升至第四阶机械手时球通过另一传感器给驱动电机输出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顺喜
申请(专利权)人:张津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