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法地孔探测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8415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2 19:54
一种地面布置对目标地层全包围的大发射回线,供电产生一次电磁场,井下顺层钻孔中直接接收孔周围三分量的二次场,探测隐伏致灾体的瞬变电磁地孔探测方法和装置,实现发射和接收分离,不仅可以避免地面局部良导电体、工业电磁信号和周期电信号等的干扰,而且可以避开地层表面低阻层或低阻矿化带的“屏蔽”影响;接收装置放在钻孔内还可以避开孔外复杂的施工环境,如煤矿巷道内存在掘进设备、锚杆、锚网、运输设备和工业用电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申请号为201410257803.5的分案申请。属于地球物理勘探
,涉及一种地面布置对目标地层全包围的大发射回线,供电产生一次电磁场,井下顺层钻孔中直接接收孔周围三分量的二次场,探测隐伏致灾体的瞬变电磁地孔探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地球物理勘探
,通常需要一种可靠的探测方法,以满足相关行业安全生产的需要。瞬变电磁地孔探测方法即是一种新的应用于探测隐伏致灾体的预测预报方法,其能够精确探测地下巷道掘进前方周边,以及回采工作面内和顶底板中一定距离范围内灾害地质体。瞬变电磁法属感应类方法,其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在供电期间向地下发射一次电磁场(习惯上简称“一次场”),一次场关断后,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地或探测目标体在一次场的作用下,其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又称涡流。这种涡流有空间和时间特性,其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目标体的空间特征和电性特征、激发场的特征等,而且因为热损耗的缘故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涡流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在产生涡流的目标体周围产生新的磁场,称为二次磁场(习惯上简称“二次场”)。目前的瞬变电磁法勘探过程中,常利用器观测垂直分量二次场的强弱、空间分布特性和时间特性,一次布置,只采集单一分量的数据,方位单一,分辨率相对偏低。瞬变电磁法以对低阻体反应灵敏,而被广泛应用于寻找水资源、低阻矿体和矿井隐伏含/导水区域或通道的探测中。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当遇到周边有大的良导电体、地面或空间存在工业电磁信号和周期电信号干扰时,对观测的数据产生严重影响;另外,地层表面存在低阻层或低阻矿化带时,深部良导电地质体被激发的二次场信号较弱,易被浅部低阻层强信号“屏蔽”。以上影响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瞬变电磁的探测能力,若能够避开干扰,解决“屏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对矿井深部采场所面临的具有引起灾害性突发事件的隐伏致灾体的探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多的近目标体的探测方法,有地震反射波法、瑞雷波法、地质雷达法、矿井瞬变电磁法、矿井直流电阻率法、红外测温法和申请号为200810044794.6的专利所记载的预报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涌水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简述如下:地震反射波法在实际工作中,接收的信号较复杂,断层界面的负视速度反射波难以准确提取,导致解释结果存在较严重的多解性,而且地震反射波对地下水的反应不敏感,不能准确预报前方强含水地质异常体,尤其是对点状导水通道更是无能为力。瑞雷波法同样对含水体不敏感,不能准确预测掘进前方的含水体,且超前距离一般只有50m,特别在松软煤层中超前距离较短。地质雷达探测方法探测距离较短,大约在20m~30m以内,同时雷达记录易受附近机器干扰。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原理同地面瞬变电磁法,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探测掘进头附近约20m范围内的地质体;巷道内金属体、局部电性不均匀体被激发后产生的涡流场,对采集的数据影响较大,出现难以排除的假异常;对目标异常体在空间上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矿井直流电阻率法接收电极布置在掘进迎头后方,受施工环境(铁轨、金属支架、锚网、电器设备、局部水坑或潮湿地段等)和巷道空间影响较大,接收的数据不稳定,假异常偏多;单次探测距离有限,一般认为80~100m。红外测温方法探测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0m,且目前仍局限于定性预报异常体的含水性,对含水量亦不能进行定量或半定量预报。申请号为200810044794.6的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了一种预报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涌水位置的方法。不能定量预测地下水体相对于掌子面的距离。其工作方式是在施工掌子面后面的隧道周边,随隧道施工掌子面的前移,按一定间距逐点跟踪测试隧道周边岩体的温度。其温度测试在5~12m深的岩孔中进行,因此需要在隧道后方等间距实施一定数量的钻孔,具有相对较大的工作量。为避开各种干扰源的影响,增加单次探测距离,提高对隐伏致灾体的探测能力,确保安全生产,迫切需要一种单次预报距离更长,精度更高的探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在地面布置不接地回线,对目标区域实现全包围,供电产生一次电磁场,井下顺层钻孔中直接接收孔周围三个方向(三分量)二次场的瞬变电磁法地孔探测方法与装置。本专利技术探测工作原理是:在地面布置发射系统,利用阶跃波形电磁脉冲激发,向地下发射一次场,一次场关断期间,良导电地质体在一次场的作用下,其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因涡流随时间变化的作用,在其周围产生新的磁场,即二次磁场。由于良导电地质体内感应电流的热损耗,二次磁场大致按照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形成瞬变磁场,其包含着与地质体有关的地质信息。通过钻孔中的接收装置,观测钻孔周围三分量的二次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推测解译地层或地质体的几何和物性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地面局部良导电体、工业电磁信号和周期电信号等的干扰,而且可以避开地层表面低阻层或低阻矿化带的“屏蔽”影响;接收装置放在钻孔内还可以避开孔外复杂的施工环境,如煤矿巷道内存在掘进设备、锚杆、锚网、运输设备和工业用电等。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钻孔中接收信号,距离目标体近,距离干扰源远,信号信噪比高;接收三个分量的二次场信号,对钻孔周围一定范围内地层进行扫描,能够实现对孔周围的含/导水构造(或含富水区域)、老空积水、岩溶陷落柱、灰岩水等隐伏地质异常体的准确定位。如用于探测煤层内部、顶板、底板和掘进巷道(或隧道)前方的隐伏致灾地质异常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同一个发射源,可以实现对不同目标层位的精确扫描探测,即探测纵向上不同目标地层(如煤层顶、底板)内地质异常体时,可共用一个发射源。根据本专利技术,横向探测距离可以视探测目的任务和钻孔深度可长可短。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面布置不接地回线,供电产生一次电磁场,井下顺层钻孔中直接接收孔周围二次场的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煤层工作面内部、顶板、底板和掘进巷道(或隧道)迎头前方隐伏致灾体的探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需要探测的煤层工作面内,或者顶底板,或者掘进巷道(或隧道)迎头的前方,沿需要探测的方向顺层打钻孔,孔深可根据探测要求至100~300m或更深;(2)在地面布置不接地回线,要求其投影位置将需要探测的目标地层全部包围,即(1)中钻孔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回线内;(3)为不接地回线供阶跃变化的电流,以阶跃波形电磁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一次场;地下良导电地质体在一次场的作用下,其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又称涡流,因涡流随时间变化的作用,在其周围产生新的磁场,称为二次磁场;(4)接收探头放置于钻孔内,由孔口向深部以一定距离逐点移动,每一接收点处均接收三个分量的二次场信号;(5)根据三分量数据,按照瞬变电磁法的算法计算出不同方位和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得到可用于地质解释的数据体,实现对地质体的定位。(6)孔中以固定的点距进行数据采集,当发现数据出现突变时,可将接收探头保持原位,实时重复采集,待确认数据突变非操作原因引起,以小于原点距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进行测点加密采集。根据上述瞬变电磁法地孔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为顺层钻孔,在需要探测的煤层工作面内,或者顶底板,或者掘进巷道(或隧道)迎头的前方,沿需要探测的方向顺层打钻孔,孔深可根据探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瞬变电磁法地孔探测装置,地面布置不接地回线,发射一次场,井下钻孔中接收不同方位的瞬变二次场数据,实现对钻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探测,其特征在于,在地面布置所述不接地回线,将所述不接地回线与发射设备相连,组成发射系统,所述回线投影位置将需要探测的目标地层全部包围,即钻孔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回线内;在所述钻孔内放置接收探头,所述接收探头与接收设备相连,组成接收系统;其中,发射系统位于地面,接收系统位于井下孔中,发射和接收实现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瞬变电磁法地孔探测装置,地面布置不接地回线,发射一次场,井下钻孔中接收不同方位的瞬变二次场数据,实现对钻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探测,其特征在于,在地面布置所述不接地回线,将所述不接地回线与发射设备相连,组成发射系统,所述回线投影位置将需要探测的目标地层全部包围,即钻孔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回线内;在所述钻孔内放置接收探头,所述接收探头与接收设备相连,组成接收系统;其中,发射系统位于地面,接收系统位于井下孔中,发射和接收实现分离。2.一种瞬变电磁法地孔探测装置,地面布置不接地回线,发射一次场,井下钻孔中接收不同方位的瞬变二次场数据,实现对钻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探测,其特征在于,在地面布置所述不接地回线,将所述不接地回线与发射设备相连,组成发射系统,所述回线投影位置将需要探测的目标地层全部包围,即钻孔在地面的投影位于回线内,为所述不接地回线供阶跃变化的电流,以阶跃波形电磁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一次场,地下良导电地质体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信文侯彦威王鹏王艳波覃庆炎代凤强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