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8312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2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在绑扎一次结构过梁的施工完成之后,通过箍筋的锚入,施工二次结构梁的钢筋部分,之后制造模板,模板成型后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施工方法,二次结构过梁纳入一次施工中,与一次施工同步进行,解决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之间的裂缝的质量通病,减少二次结构过梁二次施工工序,推进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施工中二次结构过梁采用预制工法,在实际施工中需预制、运输、安装等,经历多道工序施工方式繁琐,耗费人力和物力。而且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施工后,很容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给后续的施工增加了难度而且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是一种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先在混凝土梁上进行一次结构过梁的施工,之后通过箍筋的锚入,施工二次结构梁的钢筋部分,之后制造模板,成型后浇筑混凝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传统施工方法而导致的容易出现裂缝、施工质量低而且后续施工困难,且施工繁琐消耗人力和物力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进行一次结构过梁的钢筋部分施工;2)、对二次结构过梁钢筋进行分解放样:2a)、进行箍筋放样施工:箍筋整体为带有开口的框状结构,开口处的箍筋垂直向框的内部延伸;施工时将箍筋带有开口处两端的弯钩锚入一次结构过梁中,并将箍绑扎在一次结构过梁的钢筋上;2b)、长筋的施工:将下部通长筋和中部通长筋穿入箍筋内,其中,下部通长筋放入箍筋下部折弯角部,中部通长筋位于箍筋下垂部分中部,并与箍筋垂直接触,最后对下部通长筋与箍筋,中部通长筋与箍筋进行绑扎。3)、按照放样要求将钢筋进行分类,吊运至现场;4)、现场模板制作:4a)、按照步骤2)中的钢筋样进行支设模板,模板空腔且包裹在一次结构过梁与二次结构过梁外部,模板对接缝隙用两面胶粘牢,避免缝隙;模板加工完成使一次结构过梁与二次结构过梁的模板贯通,为一个通体;4b)、在支设模板的同时,在二次结构过梁外部的模板与混凝土墙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5cm的软隔离,避免一次成型过梁与混凝土墙连接为一体结构;5)、现场绑扎:将钢筋进行满绑绑扎,对调整好箍筋锚固部分,保持钢筋的平直和相互间的距离。6)、验收,向支设好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1cm;7)、洒水养护;8)、结束施工,验收。步骤2b)中,箍筋锚入一次结构过梁的长度为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所述的箍筋为直径6cm的一级钢。所述的软隔离具体为挤塑板或模板材质,其高度与二次结构过梁未锚入一次结构过梁部分的高度相等。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先进行一次结构钢筋梁的施工,之后通过二次结构箍筋的锚入,施工二次结构梁的钢筋部分,之后制作模板,成型后浇筑混凝土,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施工方法,二次结构过梁纳入一次施工中,与一次施工同步进行,解决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接触位置裂缝等质量通病,减少预制过梁二次施工工序,推进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施工示意图。图4:为传统施工方法施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进行一次结构过梁2的钢筋部分施工;2)、对二次结构过梁1钢筋进行分解放样:2a)、进行箍筋1-2放样施工:箍筋1-2整体为带有开口的框状结构,开口处的箍筋1-2垂直向框的内部延伸;施工时将箍筋1-2带有开口处两端的弯钩锚入一次结构过梁2中,并将箍1-2绑扎在一次结构过梁2的钢筋上;2b)、长筋的施工:将下部通长筋1-1和中部通长筋1-3穿入箍筋1-2内,其中,下部通长筋1-1放入箍筋1-2下部折弯角部,中部通长筋1-3位于箍筋1-2下垂部分中部,并与箍筋1-2垂直接触,最后对下部通长筋1-1与箍筋1-2,中部通长筋1-3与箍筋1-2进行绑扎。3)、按照放样要求将钢筋进行分类,吊运至现场;4)、现场模板制作:4a)、按照步骤2)中的钢筋样进行支设模板4,模板4空腔且包裹在一次结构过梁2与二次结构过梁1外部,模板对接缝隙用两面胶粘牢,避免缝隙;模板加工完成使一次结构过梁2与二次结构过梁1的模板贯通,为一个通体;4b)、在支设模板的同时,在二次结构过梁1外部的模板4与混凝土墙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5cm的软隔离3,避免一次成型过梁与混凝土墙连接为一体结构;5)、现场绑扎:将钢筋进行满绑绑扎,对调整好箍筋1-2锚固部分,保持钢筋的平直和相互间的距离。6)、验收,向支设好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控制混凝土保护层4的厚度为1cm;7)、洒水养护;8)、结束施工,验收。步骤2b)中,箍筋1-2锚入一次结构过梁的长度为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所述的箍筋1-2为直径6cm的一级钢。所述的软隔离3具体为挤塑板或模板材质,其高度与二次结构过梁1未锚入一次结构过梁2部分的高度相等,优选厚度为3cm。所述的箍筋1-2、下部通长筋1-1和中部通长筋1-3均为一级钢,其中下部通长筋1-1与中部通长筋1-3的直径为12mm;箍筋1-2直径为6mm,布置间距为20cm;当二次结构过梁1未锚入一次结构过梁2的部分高度小于20cm时,可以不施加中部通长筋1-3。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施工结构示意图,需要提前预制过梁,预制过梁需要单独提前预制,并且需要将砌体I提前砌筑,且预制过梁放在砌筑的砌体I上,再将砌体II后期进行砌筑,将预制过梁与一次结构梁空隙填充。施工步骤繁琐而且工期较长,同时浪费了人力物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进行一次结构过梁(2)的钢筋部分施工;2)、对二次结构过梁(1)钢筋进行分解放样:2a)、进行箍筋(1‑2)放样施工:箍筋(1‑2)整体为带有开口的框状结构,开口处的箍筋(1‑2)垂直向框的内部延伸;施工时将箍筋(1‑2)带有开口处两端的弯钩锚入一次结构过梁(2)中,并将箍(1‑2)绑扎在一次结构过梁(2)的钢筋上;2b)、长筋的施工:将下部通长筋(1‑1)和中部通长筋(1‑3)穿入箍筋(1‑2)内,其中,下部通长筋(1‑1)放入箍筋(1‑2)下部折弯角部,中部通长筋(1‑3)位于箍筋(1‑2)下垂部分中部,并与箍筋(1‑2)垂直接触,最后对下部通长筋(1‑1)与箍筋(1‑2),中部通长筋(1‑3)与箍筋(1‑2)进行绑扎;3)、按照放样要求将钢筋进行分类,吊运至现场;4)、现场模板制作:4a)、按照步骤2)中的钢筋样进行支设模板(4),模板(4)空腔且包裹在一次结构过梁(2)与二次结构过梁(1)外部,模板对接缝隙用两面胶粘牢,避免缝隙;模板加工完成使一次结构过梁(2)与二次结构过梁(1)的模板贯通,为一个通体;4b)、在支设模板的同时,在二次结构过梁(1)外部的模板(4)与混凝土墙之间设置有厚度为1‑5cm的软隔离(3),避免一次成型过梁与混凝土墙连接为一体结构;5)、现场绑扎:将钢筋进行满绑绑扎,对调整好箍筋(1‑2)锚固部分,保持钢筋的平直和相互间的距离;6)、验收,向支设好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控制混凝土保护层(4)的厚度为1cm;7)、洒水养护;8)、结束施工,验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门洞过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进行一次结构过梁(2)的钢筋部分施工;2)、对二次结构过梁(1)钢筋进行分解放样:2a)、进行箍筋(1-2)放样施工:箍筋(1-2)整体为带有开口的框状结构,开口处的箍筋(1-2)垂直向框的内部延伸;施工时将箍筋(1-2)带有开口处两端的弯钩锚入一次结构过梁(2)中,并将箍(1-2)绑扎在一次结构过梁(2)的钢筋上;2b)、长筋的施工:将下部通长筋(1-1)和中部通长筋(1-3)穿入箍筋(1-2)内,其中,下部通长筋(1-1)放入箍筋(1-2)下部折弯角部,中部通长筋(1-3)位于箍筋(1-2)下垂部分中部,并与箍筋(1-2)垂直接触,最后对下部通长筋(1-1)与箍筋(1-2),中部通长筋(1-3)与箍筋(1-2)进行绑扎;3)、按照放样要求将钢筋进行分类,吊运至现场;4)、现场模板制作:4a)、按照步骤2)中的钢筋样进行支设模板(4),模板(4)空腔且包裹在一次结构过梁(2)与二次结构过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瑞韩越代强靳国英蒋春勇唐毅敬屹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北建设沈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