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彦竑专利>正文

立体围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951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立体围棋解决了传统围棋“边角”的束缚问题。棋盘的设计采用圆体为结构的基础,然后又将它平面记谱化。在记谱图上行棋与在圆体上行棋的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规范后的圆体记谱图就是立体围棋图式。立体围棋没有了边角,使人们下棋时没有了边界的概念,为围棋增添了无限的趣味性和哲学启示性。它是一个闭合型的整体,作为它的平面记谱图又具有开放性,它是天体的演化模式也是宇宙演化的猜想模式。立体围棋作为高智力游戏,尤其适用于网络。它提高了思维的多维性,对提高智力和探索宇宙、自然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模式。有助于广大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围棋。围棋的起源,说法很多,大致可归三类。一说是占卜或卦爻,另一说是军事演化的图形,还有一说是天文研究的工具。这些说法都只是丰富了围棋文化的内涵,至少还没有过这样的记载1、因为下棋占卜到某件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2、因为下棋而演化了某次重大战役。3、通过对围棋的研究而获得重大天文发现。(图2)我们可以想象横线和纵线交叉所得到的形是生活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形,只有给出一定的游戏规则后,围棋才有了生命力。也只有卦爻、军事和天文学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人们才有意识的去选择具体的数字与之吻合并最终流传下来。出土的文物及绘画的图形表明棋盘有超出19路的,也有小于19路的,而为什么唯独19路棋盘流传至今呢?19×19=361。除去围棋中间天元一点,为360周天数。9个星位与中国分为九州相应。棋盘分四隅、为春夏秋冬,一隅90数,是一个季度的天数。黑白两子代表白天黑夜,下棋不反悔代表时间一去不复返……完美圆满至极!在此必须说明,这只是后来时代发展了进步了,人们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围棋的专利技术也应是中国古人不断再创造的结果,由较低级的游戏逐渐完善发展成今天的围棋。(图2)围棋的盘面不仅是一个封闭的区域,而且是极不“公平”的空间。“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流传至今,现代围棋也只是在合理的利用它并超越它。在一般情形下,“三三”若有一子,在角部活出一块棋不成问题;在三线上的边上若二间跳两子,在边上活出一块棋也不成问题;但若是在中腹,至少也需要三至四子。因此,自古以来人们下棋一般先在边角的三线和四线上行棋,没有大的突破。现代围棋从新布局理论诞生以来,使人们对盘面的空间意识形态有了全新的认识。现代人对围棋中腹的空间充满了热情,而围绕边角与外势的取舍、冲合、此消彼长,下成了现代模式的围棋。但边和角部的纠缠,依然制约着现代围棋的发展。围棋除了竞技的一面,还有艺术的一面、创造的一面、哲学的一面。如果没有角部会是怎样的一个棋盘呢?聪明的朋友早已想到了世界地图的画法,是啊,在球体上不一样可以下棋吗?这样一来,好事的朋友会说在正方体、圆柱体、锥体上都可以行棋嘛!其实还可以更深一层的设想取一堆黑沙子或一堆白沙子放在一容器里,是黑沙子包围白沙子?还是白沙子包围黑沙子?在浩无边际的宇宙星系里,如果将星星分成A类或B类,给出一定的游戏规则后,谁胜谁负呢?这两个设想来自于笛卡尔的坐标系概念和牛顿的绝对空间观的结果,具有三维特征。二十一世纪围棋的设计构思自然应以演化宇宙而作为庞大构思,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图3)(图4)在牛顿时代,一个受教育的人至少在梗概上掌握整个人类知识。但从那以后,科学发展的节奏使之不再可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直到现在仍未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但越来越多的人熟悉这种思想。今天,大多数人仍停留在绝对空间观的认识层面。即A,它可以连续,无限伸展,均匀各向同性,可以度量;B,物质具有空间的特质,并且占有空间,不会影响空间。对时间的认识,大多数人认为是唯一的,虽然他们大都知道时间倒流的科学幻想。科学家却告诉我们一个正在运动的、膨胀的、扭曲的、有限的、无边的,甚至是多维的时空。如果空间和时间可以形成一个没有边界的闭曲面,宇宙就是完全自足的,没有边或边缘。也就是说,空间——时间就像是地球的表面,只不过多了两维。地球的表面积是有限的但它没有边界或边缘如果一个人在地球的表面沿着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旅行,他将永远不会遇到一个不可超越的障碍或从边缘掉下去,而是最终走到他出发的那一点。空间亦如此。“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诞生说明古人不知道大地是球体。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围棋的四角方方正正,代表大地,中腹代表宇宙或星空。下棋要讲求“六合的调合”——即天地东西南北构成宇宙,行棋要注重整体的调合。在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懂宇宙之前,我以一个没有边界的闭曲面来演化宇宙,并将它的计谱图设计成立体围棋。这也许是“六合”在现代自然哲学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高级调合。(图5)我们不论往哪个方向看,也不论在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总是一样的。假定这个表象是正确的话,即我们看到了宇宙的可视全图。(图6)用一张全图表现世界地图,画出来的形实则是一个椭圆,是由具有两个圆心的两个圆形拼合而成的。银河系的全貌也是一个长椭圆,说明空间三维全图也必须由两个圆心构成。如果把宇宙看成是一张黑色的纸,星座图就是平面化的记谱图。当然,还有很多看不见或被挡住。这很有趣,地球表面对于宇宙可以看作是二维的,而庞大的宇宙对于地球,也可以看作是二维的。我们把空间三维的长椭体当作平面二维的长椭圆,实则是一个意义。因为它说明了空间的特征,自己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我们可以设想星际运动是一盘棋,而星星是宇宙的记谱图。(图7)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椭圆体规范成几何形,并侧转成上下对峙的棋盘,得到立体围棋棋盘的样式。实际上,它是对一个立体棋盘的记谱,这张记谱图更易于用来行棋,无须再因设计一个三维的棋盘而大伤脑筋,立体围棋设计的秘诀就在这里。在平面上显示的两条长弧构成的长椭圆的外圈实则是一条线。即最左边横线的交叉点和最右边的横竖线的交叉点是相通的路径,是连成一体的。这是立体围棋有别于其它棋类的一个特征。几乎所有的棋都是有边线的,而立体围棋没有边。在外观上看它像是一个开放型的区域,实则给定的是一个封闭型区域,这与我们所见的时空同理。在围棋边上出现的死形在立体围棋上很可能是活形,甚至是好形。因为左右相通。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在平面图上所示的北极点和南极点到横竖线交叉点的路径是全开放的。好比地球的北极四周都是南方,南极的四周都是北方。棋子在占据极点的附近容易围地,反之则较困难,因为极点的路径是通透的。基于此,立体围棋将横线设定为17,竖线设定为21,用以缓冲两极点路径的通透性。(附图说明图1)立体围棋是建立在传统围棋基础上创新的,所以行棋规则与传统围棋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的是,立体围棋先手效率高,所以采用目前国际大赛流行的先手贴7目半的胜负计算法。立体围棋共有17×21=357个交叉点,加上两极点,共有359个着点。如按中国数子法,先手贴3又3/4子,即黑棋184子胜3/4子,白棋176子胜1/4子。行棋时要懂得的新知识是左右两边是相连的,棋盘是立体的平面化。下棋时如具有了立体的概念,也就基本具有放眼全局的整体观念。立体围棋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创新并展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的意义是1、激化了围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2、拓宽对空间的认识层面。3、对思考方法的启示。4、对事物哲学的演化和启示。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围棋。其特征是采用标有经线和纬线的地球仪为棋盘的结构基础,然后又将它平面记谱化,直接在记谱图上行棋与在球体上行棋的对应关系完全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立体围棋,其特征是把交织在球体表面的经线和纬线规范整理成平面的几何形,得到立体围棋棋盘的图式。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立体围棋,其特征是将横线设定为17,竖线设定为21,横线最左边的端点与最右边端点设定为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立体围棋,其特征是没有边线,在外观上看它像是一个开放型的区域,实则给定的是一个封闭型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立体围棋,其特征是没有角部,完全去掉了传统围棋的角部。全文摘要立体围棋解决了传统围棋“边角”的束缚问题。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围棋。其特征是采用标有经线和纬线的地球仪为棋盘的结构基础,然后又将它平面记谱化,直接在记谱图上行棋与在球体上行棋的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彦竑
申请(专利权)人:戴彦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