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贤专利>正文

撞球杆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56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撞球杆构造,包括撞球杆是一长杆体,其一端为握持端,另一端为击球端,击球端的末端组设有一仙角,该仙角端面具有一撞击球体的皮头,其特征是:该撞球杆的仙角内部是加装有一镭射光发射装置,该仙角的端部中心开设有一穿孔,该发射装置的镭射头所产生的镭射光从该穿孔穿射出投射于球体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撞球杆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镭射瞄准功能的新颖撞球杆构造设计。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传统撞球杆进行击球时,全仰赖操作者眼睛的瞄准再配合手部的操控来达成,其主要缺陷在于要单纯凭眼睛来确定击球端是否对位于球体的那一点上,必须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才能达成,但此一课题对于击球的成败结果而言,却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撞球的爱好者在还未能精准掌控此一诀窍之前,如果能通过业者对球杆本身结构的改良,能够帮助撞球者渐渐地达到更高技术境界的话,显然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撞球杆构造,通过提供一种具有镭射瞄准功能的撞球杆构造,达到帮助撞球者精准对位球体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撞球杆构造,包括撞球杆是一长杆体,其一端为握持端,另一端为击球端,击球端的末端组设有一仙角,该仙角端面具有一撞击球体的皮头,其特征是该撞球杆的仙角内部是加装有一镭射光发射装置,该仙角的端部中心开设有一穿孔,该发射装置的镭射头所产生的镭射光从该穿孔穿射出投射于球体上。该仙角与撞球杆的击球端之间是相对设制有内、外螺纹,该具有镭射光发射装置的仙角是通过螺锁方式组合。该镭射光发射装置为一种按钮式结构型态,是于击球端组设有一电池组,于该仙角内部组装有一电子控制元件,该电子控制元件的两端是分别与镭射头及电池组相连结,该仙角一侧壁组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可控制镭射头与电池组的电路连通与否,启发电子控制元件中的定时器倒数计,自动控制镭射光启闭的时间。该发射装置为一种触摸式的控制结构型态,是于击球端组设有一电池组,该仙角内部组装有一触摸式控制元件,该触摸式控制元件的两端是分别与镭射头及电池组相连结,且具有一露出仙角外壁的触控的触摸片,该触摸片连结电路促使该镭射头发光,启发触摸式控制元件中的定时器倒数计,自动控制镭射光启闭的时间。该发射装置为震动式的控制结构型态,是于击球端组设有一电池组,该仙角内部组装有一震动控制元件,该震动控制元件的一端是与镭射头相连结,另一端具有一震动管,该震动管通过该撞球杆的撞击令电路连通,并启发震动控制元件中的定时器倒数计,以自动控制镭射光启闭的时间。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产生的镭射光用以瞄准球体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撞球杆构造包括,撞球杆10一般是一长杆体,其一端为较为粗大的握持端11,另一端为渐形锥缩的击球端12,击球端12的末端是组设有一仙角20,该仙角20端面具有一皮头21用以撞击球体30;其特征在于该撞球杆10的仙角20内部是加装有一镭射光发射装置A,于该仙角20的端部中心开设有一穿孔13以供发射装置A的镭射头40所产生的镭射光L穿射而出;射出的镭射光L投射于球体30上,如图5所示,以便于撞球者更精确地瞄准击球方向及确定击球点,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其中,该仙角20与撞球杆10的击球端12之间是相对设制有内、外螺纹21、14,以使该具有镭射光发射装置A的仙角20是通过螺锁方式组合,便于仙角20的拆组或更换。其中,该镭射光发射装置A为一种按钮式结构型态,如图1-图4所示,是于击球端12组设一电池组15,于该仙角20内部组装一电子控制元件50,使击球端12及仙角20皆为金属材质制成,当仙角20螺锁于击球端12时,电池组15的其中一极电路即与电子控制元件50连通,又该电子控制元件的两端是分别与镭射头40及电池组15相连结,于该仙角20一侧壁组设有一控制开关51,该控制开关51控制镭射头40与电池组15的电路连通与否,并启发电子控制元件50中的定时器52倒数计,以自动控制镭射光L启闭的时间。实施例2如图6所示,其中,该发射装置亦可为一种触摸式的控制结构型态,其电池组15的组装方式同实施例1,于该仙角20内部组装一触摸式控制元件60,该触摸式控制元件60的两端是分别与镭射头40及电池组15相连结,且其具有一露出仙角20外壁供使用者触控的触摸片61,该触摸片61被人手触摸之后,将连结电路,促使镭射头40发光,并启发触摸式控制元件60中的定时器62倒数计,以自动控制镭射光L启闭的时间,例如设定发光7-8秒后自动熄灭。实施例3如图7所示,其中,该发射装置亦可通过震动式的控制结构型态,其电池组15的组装方式同实施例1,于该仙角20内部组装一震动控制元件70,该震动控制元件70的一端是与镭射头40相连结,另一端则具有一震动管71,该震动管71通过撞球杆10的底端撞击地面,或者是仙角20的皮头21撞击到球体30而令电路连通,并启发震动控制元件70中的定时器72倒数计,以自动控制镭射光L启闭的时间。本技术的功效增进的事实如下1、通过撞球杆的击球端加装有一镭射光发射装置的改良结构设计,利用其射出的镭射光投射于球体上,能够帮助撞球者更精确地瞄准击球方向及确定击球点,大幅提升击球的成功率,更有助于撞球者学习掌握精准的击球技巧,具有更加实用的进步性。2、仙角通过螺锁方式与击球端组合的改良设计,可随时快速地更换具有镭射光的仙角或者是传统仙角,或者是各式镭射光仙角,如前述所举出的按钮式、触摸式、震动式之间的互换,达到使用更加方便的进步性。3、欲更换电池时,将仙角转开脱离击球端即可进行,具有使用操作方便及高效率的优点。4、触摸式及震动式的镭射光控制结构设计,除了使用及操作方便的优点之外,通过自动计时熄灭镭射光的设计,更可达到节省耗电及避免使用者忘记关掉开关,而造成镭射光照射到周围人群的目的。以上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原则下进行的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撞球杆构造,包括撞球杆是一长杆体,其一端为握持端,另一端为击球端,击球端的末端组设有一仙角,该仙角端面具有一撞击球体的皮头,其特征是该撞球杆的仙角内部是加装有一镭射光发射装置,该仙角的端部中心开设有一穿孔,该发射装置的镭射头所产生的镭射光从该穿孔穿射出投射于球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球杆构造,其特征是该仙角与撞球杆的击球端之间是相对设制有内、外螺纹,该具有镭射光发射装置的仙角是通过螺锁方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球杆构造,其特征是该镭射光发射装置为一种按钮式结构型态,是于击球端组设有一电池组,于该仙角内部组装有一电子控制元件,该电子控制元件的两端是分别与镭射头及电池组相连结,该仙角一侧壁组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可控制镭射头与电池组的电路连通与否,启发电子控制元件中的定时器倒数计,自动控制镭射光启闭的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球杆构造,其特征是该发射装置为一种触摸式的控制结构型态,是于击球端组设有一电池组,该仙角内部组装有一触摸式控制元件,该触模式控制元件的两端是分别与镭射头及电池组相连结,且具有一露出仙角外壁的触控的触摸片,该触摸片连结电路促使该镭射头发光,启发触摸式控制元件中的定时器倒数计,自动控制镭射光启闭的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贤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