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腰椎椎间融合术是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腰椎异常负荷承载方式的有效方法。1911年,Hibs等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手术的稳定性;1936年,Mercer提出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腰椎融合是以受损腰椎为中心,从损伤区上位的正常脊椎到下位的正常脊椎作植骨术,使多个节段发生骨性连接,融合成一片,在力学上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损伤、消除疼痛、防止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保护脊髓神经等目的。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从长期随访资料来看,此项技术安全、有效,已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不稳、脊柱畸形等脊柱疾病的金标准。其主要优点是:①在生物力学上运动节段可获得最稳定的内固定效果;②重建前柱分载负荷的性能,保护后方器械内固定效果,使得畸形的矫正在愈合期间得以维持,并使后方器械的疲劳性断裂可能降至最低。目前椎间Cage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逐渐取代了单纯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撑开主体,所述撑开主体包括固定块(1)和可调撑块(2),所述可调撑块(2)的尾部与固定块(1)的尾部相铰接;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作用于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以便通过动作所述撑开机构,从而调节所述可调撑块(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撑开主体,所述撑开主体包括固定块(1)和可调撑块(2),所述可调撑块(2)的
尾部与固定块(1)的尾部相铰接;
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作用于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以便通过动作所述撑
开机构,从而调节所述可调撑块(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撑块(2)
的头部与所述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调撑块
(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时,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与所述固定块
(1)的头部组成一类似子弹头形状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
的上壁面和/或所述可调撑块(2)的下壁面上设置倒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
的表面和/或所述可调撑块(2)的表面设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包
括连杆(3)和推动杆(4),连杆(3)的一端与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铰接,连杆
(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杆(4)的一端铰接,推动杆(4)滑配在撑开主体内,当推
动杆(4)沿着撑开主体的头尾方向滑动,并带动连杆(3)使连杆(3)作用于所述可
调撑块(2)的头部时,所述可调撑块(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可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还
包括螺杆(5),所述撑开主体内设置有螺纹通道,所述螺杆(5)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
通道内,所述螺杆(5)与推动杆(4)的另一端连接,从而通过旋拧所述螺杆(5)使
所述推动杆(4)沿着撑开主体的头尾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