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瞿玉兴专利>正文

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311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7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它包括:撑开主体,撑开主体包括固定块和可调撑块,可调撑块的尾部与固定块的尾部相铰接;撑开机构,撑开机构作用于可调撑块的头部,以便通过动作撑开机构,从而调节可调撑块与固定块之间的开合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融合器撑开后更符合正常腰椎生理曲度,并可有效防止其向后方滑移,避免传统长方形融合器术后因向后方移位而再压迫神经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腰椎椎间融合术是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腰椎异常负荷承载方式的有效方法。1911年,Hibs等首次报道脊柱融合手术的稳定性;1936年,Mercer提出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腰椎融合是以受损腰椎为中心,从损伤区上位的正常脊椎到下位的正常脊椎作植骨术,使多个节段发生骨性连接,融合成一片,在力学上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损伤、消除疼痛、防止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保护脊髓神经等目的。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从长期随访资料来看,此项技术安全、有效,已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不稳、脊柱畸形等脊柱疾病的金标准。其主要优点是:①在生物力学上运动节段可获得最稳定的内固定效果;②重建前柱分载负荷的性能,保护后方器械内固定效果,使得畸形的矫正在愈合期间得以维持,并使后方器械的疲劳性断裂可能降至最低。目前椎间Cage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逐渐取代了单纯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固定系统,使椎间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撑开主体,所述撑开主体包括固定块(1)和可调撑块(2),所述可调撑块(2)的尾部与固定块(1)的尾部相铰接;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作用于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以便通过动作所述撑开机构,从而调节所述可调撑块(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撑开主体,所述撑开主体包括固定块(1)和可调撑块(2),所述可调撑块(2)的
尾部与固定块(1)的尾部相铰接;
撑开机构,所述撑开机构作用于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以便通过动作所述撑
开机构,从而调节所述可调撑块(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撑块(2)
的头部与所述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调撑块
(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时,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与所述固定块
(1)的头部组成一类似子弹头形状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
的上壁面和/或所述可调撑块(2)的下壁面上设置倒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
的表面和/或所述可调撑块(2)的表面设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包
括连杆(3)和推动杆(4),连杆(3)的一端与所述可调撑块(2)的头部铰接,连杆
(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杆(4)的一端铰接,推动杆(4)滑配在撑开主体内,当推
动杆(4)沿着撑开主体的头尾方向滑动,并带动连杆(3)使连杆(3)作用于所述可
调撑块(2)的头部时,所述可调撑块(2)与固定块(1)之间的开合角度可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还
包括螺杆(5),所述撑开主体内设置有螺纹通道,所述螺杆(5)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
通道内,所述螺杆(5)与推动杆(4)的另一端连接,从而通过旋拧所述螺杆(5)使
所述推动杆(4)沿着撑开主体的头尾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玉兴
申请(专利权)人:瞿玉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