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田除草剂,属化工领域。
技术介绍
直播水稻的稻田中杂草的发生通常具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播后5 ~ 7天,一般占总出草量的60%左右,第二个高峰期为播后7 ~ 20 天,一般占总出草量的25%左右,这两个杂草发生高峰期是除草的最佳时间,且在这两个时间内,水稻种子已经萌芽或进入初期生长,而杂草种子即将萌芽,未萌芽的杂草种子对一些化学药剂不具备吸收性,也即萌芽的水稻种子对这些化学药剂具有吸收作用,故除草剂可以利用这一由于时间差带来的植物萌芽期的特性,对杂草进行根除。但现有的除草剂往往忽略了这一特性,故而加大要污染性重的药剂的使用,不仅除草效果不显著,而且对水稻具有伤害作用,还会带来恶性的土壤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草效果佳、对水稻伤害小的除草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除草剂,由有效成份80 ~ 90 份和辅助成份10 ~ 20 份组成,所述有效成分的各组份混合时以重量份计为异丙隆30 ~ 50 份、二氯喹啉酸8 ~ 10 份、氰氟草酯20 ~ 30份,所述辅助成份的各组份混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除草剂,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份80 ~ 90 份和辅助成份10 ~ 20 份组成,所述有效成分的各组份混合时以重量份计为异丙隆30 ~ 50 份、二氯喹啉酸8 ~ 10 份、氰氟草酯20 ~ 30 份,所述辅助成份的各组份混合时以重量份计为分散剂3 ~ 8 份、洗净剂1 ~ 5份、安全剂8 ~ 15 份:异噻唑啉酮、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对苯二胺,异噻唑啉酮10‑15 份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15‑20 份对苯二铵5‑10 份水80‑90 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除草剂,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份80 ~ 90 份和辅助成份10 ~ 20 份组成,所述有效成分的各组份混合时以重量份计为异丙隆30 ~ 50 份、二氯喹啉酸8 ~ 10 份、氰氟草酯20 ~ 30 份,所述辅助成份的各组份混合时以重量份计为分散剂3 ~ 8 份、洗净剂1 ~ 5份、安全剂8 ~ 15 份:异噻唑啉酮、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对苯二胺,异噻唑啉酮10-15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