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发生专利>正文

滚球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45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滚球鞋,其特征在于,该滚球鞋包括:    一供使用者脚部穿套用的鞋座本体,该鞋座本体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一可固定使用者脚部前端的第一构件,以及一可抵靠使用者脚部后端的第二构件;    一设置在该鞋座本体的第二表面上的滑轨装置,该滑轨装置内部形成环状的滑轨道,且该滑轨道两个侧顶面形成有一预定的高度差;以及    多个容设在该滑轨道内的滚球;借由各个滚球不断的往复环绕于滑轨道内,使滚球接触在地面,让该滚球鞋产生滑行效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滚球鞋,特别是关于一种构造简单、且能减轻鞋体重量、使用者穿戴后可十分舒适地滑行于地面上的滚球鞋。
技术介绍
一般常用的旱冰鞋可大致分为直排轮式与双排轮式两种,其中直排轮式旱冰鞋由于鞋上的滑轮装设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可减少鞋体侧向转弯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因此这种直排轮式旱冰鞋对于滑行方向的控制较为灵巧,适宜滑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穿戴使用,它可作为花式或较高难度动作的表演,这种旱冰鞋的构造符合对于转弯方向控制的要求。此外,另有一种双排轮式的旱冰鞋,该种旱冰鞋的滑轮是并排装设在鞋体底面,由于并排的滑轮对于侧向转弯时产生的摩擦阻力较大,故并排轮式旱冰鞋使用时,对滑行方向的控制不如上述直排轮式旱冰鞋,只是因为并排轮式旱冰鞋的滑轮是以并排方式平均配设在鞋底,因此在旱冰鞋滑行时的重心较稳定,适宜初学阶段的使用者穿戴,滑行时对重心的控制较为容易掌握。比较上述直排轮式旱冰鞋与并排轮式旱冰鞋,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旱冰鞋的鞋体整体构造十分繁杂,组成部件较多,这就是目前常用旱冰鞋重量较重的主要原因,对于穿戴者而言,由于负荷较重,影响到滑行时的舒适感,这一结构上的缺陷,应加以改进。鉴于常用的直排轮式或并排轮式的旱冰鞋,由于鞋体重量大,影响使用者穿戴滑行的舒适感,本专利技术人针对此旱冰鞋的缺陷加以研究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滚球鞋的主要目的是简化滚球鞋的鞋体构造,减轻鞋体的重量,使穿戴者能舒适的滑行于地面上。本技术的滚球鞋另一目的是强化滚球鞋的鞋体结构,组成部件简单且组装容易,能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滚球鞋包括一供使用者脚部穿套用的鞋座本体,该鞋座本体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一可固定使用者脚部前端的第一构件,以及一可抵靠使用者脚部后端的第二构件;一设置在该鞋座本体的第二表面上的滑轨装置,该滑轨装置内部形成环状的滑轨道,且该滑轨道两个侧顶面形成有一预定的高度差;以及多个容设在该滑轨道内的滚球;借由各个滚球不断的往复环绕于滑轨道内,使滚球接触在地面,让该滚球鞋产生滑行效果。当滚球接触地面时,可使滚球鞋产生滑行的效果,使穿戴者十分舒适的滑行于地面,该滚球鞋具有鞋体构造简单、重量轻,结构坚固、部件简单、组装容易、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滚球鞋的侧面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滚球鞋的截面构造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滚球鞋实施例的滚球容设于滑轨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滚球鞋的滚球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滚球鞋的滑轨装置布设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滚球鞋构造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滚球鞋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功效,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滚球鞋1,它包括具有可供使用者脚部穿戴的鞋座本体10,该鞋座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4上设有一可固定使用者脚部前端的第一构件100,以及一可固定使用者脚部后端的第二构件101;具有设置于鞋座本体10底面的滑轨装置20,该滑轨装置20内部形成有呈椭圆环形状的滑轨道201;此滑轨道201顶面的高度于一侧较低,滑轨道201两端呈缓升或缓降形状,相对另一侧的滑轨道201顶面高度较高,具有容设于上述滑轨道201内的多个滚球30,其中每间隔相邻的两个滚球30之间,夹设一具有直径较小于该间隔相邻两个滚球30的惰滚球301,并且每一个滚球30的两侧横设有一定位梢302,可分别伸入滑轨道201内的导槽202之中,借以引导上述各个滚球30不断的往复滚动环绕在滑轨道201内,当滚球30位于顶面较低的滑轨道一侧而接触于地面时,可使滚球30借紧贴于地面与低顶面轨道103之间所产生的相对运动而产生滚球鞋滑行的效果,使穿戴者十分舒适的滑行于地面上。图1中的各滚球30间若都能相互紧贴,则两个滚珠30的接触点可因相反切线方向的作用力而阻碍滚球30的滚动,此时在两个滚珠30间置入一不着地的惰滚球301,可消除两个紧贴滚球表面接触所产生的相反作用力,当各个滚球30间并非呈相互紧贴状,则两个滚球30之间并无较持续的相反切线表面作用力阻碍两个相邻滚球30间的滚动,此时即不须在两个滚球30间放入惰滚球301,因此图2、图3、图5及图6实施例并未包含惰滚球301的构造。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技术滚球鞋1的滑轨装置20的截面构造,该滑轨装置20内部形成有呈椭圆环形的滑轨道201,其中的一侧滑轨道201顶面103厚度是大于另一侧的滑轨道201的顶面102厚度,如此可使较低侧滑轨道201内所容设的滚球30得以同时接触至地面上,而相对两端具有落差呈缓升弯曲或缓降弯曲部位的滑轨道201及另一侧滑轨道201内容设的滚球30即无法接触地面,其中接触地面的滚球30滑行时受到地面产生的摩擦阻力,使接触地面的滚球30会沿着滑轨道201依滚球鞋1滑行的反方向滚动至滑轨道201后端的缓升弯曲部位,此时滚球30因随滑轨道201向上缓升而离地呈可横向移动状态,故经由前方触地的滚球30向后的推动,使滑轨道缓升弯曲部位的滚球可受此弯曲形状轨道的引导顺利的滑行至另二侧的滑轨道201内,进而推动另一侧未接触地面的滚球30滚动至相对侧滑轨道201内而接触至地面,于是滚球不会在两端呈缓升弯曲或缓降弯曲部位的滑轨道卡住,如此各滚球30即可容设在滑轨道201内不断往复环绕,借由滚球30接触地面滚动而形成滚球鞋1良好的滑行效果。上述容设在滑轨道20内的滚球30球体两侧中央形成有一定位梢302,可供插置在滑轨道201壁缘上的导槽202之中,借以引导每一滚球30均沿着滑轨道201的椭圆形轨道路径不停往复环绕,其中定位梢302并未用以承载滚球鞋1垂直方向重量负荷,也就是穿戴者与滚球鞋1的垂直重量负荷在滚球30接触地面时,皆是由滚球30球面触接在滑轨道201内较低轨道顶面103予以承载。上述滚球鞋1具有一侧滑轨道201内滚球30并不接触地面,为使该侧的滚球30能确实不接触地面,位于该侧的滑轨道201上装设一覆盖体203,借以覆盖住该侧的滚球30,使其在滑行时不会接触地面或地面突出物,因此不会因此而影响滚球鞋1向前滑行的效果。另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滚球鞋1,位于鞋底的滑轨道201是呈椭圆环形布设在滑轨装置20上,该滑轨装置20的滑轨道201内容设有多个滚球30,其中每一个滚球30的两侧各形成一定位梢302,该定位梢302是伸入滑轨道201两侧壁缘的导槽202内,位于滑轨装置20右侧的滑轨道201上布设一覆盖体203,可盖设该侧的滚球30不会接触至地面,借以避免该侧的滚球30接触地面所产生的摩擦力。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滚球鞋1所容设的滚球30的构造,其中滚球30内部中央是用硬质材料构成的核心部303,借以作为承载使用者身体的重量负荷,该核心部303的上下侧周缘则围设贴合较核心部303为软的包覆体304,该包覆体304可以采用具较大阻尼系数且较软的材质,例如橡胶、软性塑料等材料,借由上述具有较软性质的材材料的包覆体304围设,滚球30接触地面滑行时,可减少与地面摩擦所引起的噪音,并且可以吸收部份的滚球30与地面跳动的力量,因而增加穿戴滚球鞋滑行时的舒适应。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滚球鞋1的滑轨装置20布设在鞋座本体10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发生
申请(专利权)人:洪发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