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晓鹏专利>正文

一种重力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18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助行器,它由前,后驱动系统及与之分别绞链联接的前、后脚板及驱动轮共同组成,在前后驱动系统中分别有活动轴超越机构,采用该重力助行器可有效利用人体的行走时的重力势能变化实现快速行走。(*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走装置,特别是一种有效利用人体重力势能的重力助行器。与本技术相似的有旱冰鞋及一种人力驱动鞋,旱冰鞋的使用需向后用力蹬才能向前滑行,而且迈步时需与脚一起抬起迈步,增加了脚上负担,故作为一种运动器械尚可,作为行走装置则不宜;人力驱动鞋是由导向轮支架后踏板及与后踏板相连的弧形齿板带动传动齿轮驱动驱动轮转动向前行驶,作为一种行走装置,较之旱冰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没有超越装置,在后踏板抬起时,弧形齿板必将带动驱动轮反转,这样,将防碍向前行驶。为了克服之,须在抬起踏板时,同时抬起后驱动轮,而这将重复旱冰鞋的弱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力助行器,它能在不增加人体的负担,几乎不改变人体行走习惯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人体的重力势能达到助行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为了充分体现人体在行走时,重力在前脚掌的特点,本技术采用前后两套驱动系统,前脚板下通过前齿条与轮系驱动前轮向前行驶,后脚板通过后齿条与轮系驱动后轮前行,后脚板分别与后齿条与前脚板圆柱铰链联结,前脚板下设凹槽,前齿条上部设滚轮,以组成活动铰链,实现前脚板与前齿条间的自由往复移动,在前后轮系中分别设置超越机构,在齿条部位分别设置复们弹簧,这样人体在行走时,交替踏动前后脚板,就可实现快速向前行驶,同时前后脚掌在抬起时,复位弹簧推动前脚板抬起,从而解决了脚掌抬起的拖动之感,以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该重力助行器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2是A-A视图。对照图1,参照图2,前脚板(1)与后脚板(3)圆柱铰链(4)联接,后脚板(3)与后齿条(5)圆柱铰链(4)联接,齿条(5)内设复位弹簧(6),齿条(5)与齿轮(8)(9)(10)等组成的轮系共同实现驱动后驱动轮(7),前脚板下设滑道,内置滚轮与前齿条(16)实现自由铰链(17)联接,前(16)与齿轮(11)(13)(14)等组成的轮系共同驱动前驱动轮(12)齿条(16)内设复位弹簧(15),当前后脚板(1)(3)下踏时,将分别推动齿条(16)(5)沿各自滑道向下运动,齿条(16)(5)将分别带动前后轮系转动,驱动前后驱动轮(12)(7)向前转动,此时,齿轮(13)(9)在图示实线位置。当脚向上抬起时,复位弹簧(15)(6)将分别将分别推动齿条(16)(5)向上运动,此时,齿轮(14)(10)将分别带动活动齿轮轴(13)(9)转至图示虚线位置,与齿轮(11)(8)分离,从而前后驱动轮(12)(7)得以自由向前滑行;当人体直立时,齿轮(11)(8)在前后驱动轮(12)(7)的带动下,将推动齿轮轴(13)(9)分别绕齿轮(14)(10)轴转至图示虚线位置,从而使得前后驱动轮(12)(7)得以自由滑行。在前后两脚板(1)(3)上还设有脚固定用搭带,使用时,只要将两脚分别固定在两助行器脚板上,正常行走即可实现向前快速滑动。本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轮系的采用,使得传动比大大提高,充分地利用了人体的重力及人体在行走时的重力势能,使得行走速度大为提高,可以作为一种助行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重力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前脚板(1)滑道(凹槽)内置滚轮与前齿条(16)构成自由铰链联接并与首端为齿条(16)传动的轮系及前驱动轮(12)共同组成前驱动系统,后脚板(3)与后齿条(5)圆柱铰链联接,并与首端为齿条(5)传动的轮系及后驱动轮(7)共同组成后驱动系统。2.按权利要求1所述重力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前、后齿条内设有复位弹簧(15)、(6),外设有适宜的滑道。3.按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重力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前后驱动系统分别设置有活动齿轮轴(13)、(9)超越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助行器,它由前,后驱动系统及与之分别绞链联接的前、后脚板及驱动轮共同组成,在前后驱动系统中分别设置有活动轴超越机构,采用该重力助行器可有效利用人体的行走时的重力势能变化实现快速行走。文档编号A63C17/12GK2253663SQ9522531公开日1997年5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21日专利技术者尹晓鹏 申请人:尹晓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力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前脚板(1)滑道(凹槽)内置滚轮与前齿条(16)构成自由铰链联接并与首端为齿条(16)传动的轮系及前驱动轮(12)共同组成前驱动系统,后脚板(3)与后齿条(5)圆柱铰链联接,并与首端为齿条(5)传动的轮系及后驱动轮(7)共同组成后驱动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尹晓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