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霜判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4532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0 02:50
一种除霜判断方法,步骤如下:选取温差起始点:计算温差平均值,计算温差变化率,如果k1次的温差变化率之和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或者小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则重新计算温差起始点,否则开始判断是否结霜;对蒸发器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连续采集k2次,如果k2次的温差变化率中超过设定比例的温差变化率大于结霜判断阈值时,判断是否需要除霜,否则重新计算温差起始点;对蒸发器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连续采集k3次,如果连续k3次的温差变化率都小于标准温差变化率,则认为霜层已累计得比较厚,进入除霜步骤,否则返回继续计算。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剔除系统工作状态改变时造成的波动干扰,准确地对除霜条件进行判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的除霜判断方法
技术介绍
冬季时,空调系统用于热泵工况,室外侧的换热器起到蒸发器,温度较低,当室外温度在0℃左右时蒸发器最容易结霜。如果不及时除霜,会导致蒸发器换热效果差,系统能效比降低,还可能造成回液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及时除霜。目前常用的除霜判断方式有:定时除霜、通过蒸发盘管温度判断除霜、通过蒸发盘管与室外温度的差值判断除霜等。通过温度或温差判断是否结霜都是静态的判断方式,没有考虑到随着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热泵运行状态的不同,具体的温度或者温差判断数值也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容易造成误判,导致误除霜等情况的发生。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公开号为CN10392567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进入除霜模式的判断方法,通过室外风机电流值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是否进入除霜模式,然而由于电流波动较大,且一定程度上受周围温湿度的影响,室外风机电流值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而且该判断方法不适用于风机调速的情况。公开号为CN10479195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除霜判断的控制方法,根据冷凝器盘管温度的下降速度控制化霜模式的运行。但是当遇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空调开始运行,并建立起温度场后,步骤1、选取温差起始点;步骤1‑1、计算温差平均值;分别对蒸发器温度值和室外环境温度值进行m次采集,每采集一次温度就计算一次两者间的温度差,得到m个温度差,计算采集周期内的温差平均值:dTm=dTm_1+dTm_2+...+dTm_mm,]]>式中的m为计算温差平均值时温度采样的次数,dTm_1,dTm_2,…,dTm_m分别为每一次温度采集时的蒸发器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将温差平均值dTm作为温差起始点;步骤1‑2、计算温差变化率;分别对蒸发器温度值和室外环境温度值进行连续k1次采集,计算每一次温度采集时的温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空调开始运行,并建立起温度场后,步骤1、选取温差起始点;步骤1-1、计算温差平均值;分别对蒸发器温度值和室外环境温度值进行m次采集,每采集一次温度就计算一次两者间的温度差,得到m个温度差,计算采集周期内的温差平均值: d T m = d T m _ 1 + d T m _ 2 + ... + d T m _ m m , ]]>式中的m为计算温差平均值时温度采样的次数,dTm_1,dTm_2,…,dTm_m分别为每一次温度采集时的蒸发器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将温差平均值dTm作为温差起始点;步骤1-2、计算温差变化率;分别对蒸发器温度值和室外环境温度值进行连续k1次采集,计算每一次温度采集时的温差变化率;第n次温度采集时的温差变化率式中的为变化率系数,dTn_n为第n次温度采集时蒸发器与室外环境的温度差,dTm为温差起始点,T为温度采样周期;步骤1-3、计算k1次温差变化率之和,如果k1次的温差变化率之和大于第一设定阈值R1u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健冯德树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