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510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0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包括有固定座及盖板,固定座及盖板上端设置有呈矩形状的通光孔,固定座与盖板之间装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切换片,切换片上端装设有两个滤光片;固定座上端装设有驱动切换片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套装于固定座上端设置有的固定轴上端的并呈环形状的磁铁,磁铁上端套装有绕线轴,绕线轴上端绕装有呈环形状的线包,绕线轴上下端面上装设有呈环形状的L铁,驱动机构上端装设有固定环并装设有连接切换片的摇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抗外界干扰强、驱动力大,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圈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引擎结构的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
技术介绍
IR-CUT切换器是指在摄像头镜头组里内置了一组滤镜,当镜头外的红外感应点侦测到光线的强弱变化后,内置的IR-CUT自动切换滤镜能够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随之自动切换,使图像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在白天或黑夜下,双滤光片能够自动切换滤镜,因此不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下,都能得到最佳成像效果,目前的IR-CUT切换器结构复杂,可自动化程度低、性能稳定性较差、驱动力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该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抗外界干扰强、驱动力大,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包括有固定座及盖板,固定座及盖板上端设置有呈矩形状的通光孔,固定座与盖板之间装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切换片,切换片上端装设有两个滤光片;固定座上端装设有驱动切换片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套装于底座上端设置有的固定轴上端的并呈环形状的磁铁,磁铁上端套装有绕线轴,绕线轴上端绕装有呈环形状的线包,绕线轴上下端面上装设有呈环形状的L铁,驱动机构上端装设有固定环并装设有连接切换片的摇杆。其中,所述固定座上端设置有两个使所述切换片相对滑动的并相互平行的滑槽。其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盖板为扣装结构。其中,所述绕线轴上端设置有线包端子,线包端子连接有导线。其中,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固定环扣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端。其中,所述滤光片通过所述切换片的滑动切换至所述通光孔位置上进行不同的滤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包括有固定座及盖板,固定座及盖板上端设置有呈矩形状的通光孔,固定座与盖板之间装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切换片,切换片上端装设有两个滤光片;固定座上端装设有驱动切换片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套装于固定座上端设置有的固定轴上端的并呈环形状的磁铁,磁铁上端套装有绕线轴,绕线轴上端绕装有呈环形状的线包,绕线轴上下端面上装设有呈环形状的L铁,驱动机构上端装设有固定环并装设有连接切换片的摇杆。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抗外界干扰强、驱动力大,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1——固定座 11——盖板12——通光孔 13——固定轴14——滑槽 2——切换片21——滤光片 3——驱动机构31——磁铁 32——绕线轴321——线包端子 322——导线33——线包 34——L铁35——固定环 36——摇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包括有固定座1及盖板11,固定座1及盖板11上端设置有呈矩形状的通光孔12,固定座1与盖板11之间装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切换片2,切换片2上端装设有两个滤光片21;固定座1上端装设有驱动切换片2运动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有套装于固定座1上端设置有的固定轴13上端的并呈环形状的磁铁31,磁铁31上端套装有绕线轴32,绕线轴32上端绕装有呈环形状的线包33,绕线轴32上下端面上装设有呈环形状的L铁34,驱动机构3上端装设有固定环35并装设有连接切换片2的摇杆3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1上端设置有两个使所述切换片2相对滑动的并相互平行的滑槽14,防止切换片2滑动偏位。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固定座1与所述盖板11为扣装结构,便于拆装。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轴32上端设置有线包端子321,线包端子321连接有导线322。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3通过所述固定环35扣装于所述固定座1上端,便于拆装。进一步的,所述滤光片21通过所述切换片2的滑动切换至所述通光孔12位置上进行不同的滤光。需更进一步的解释,本专利技术采用L铁34装设于磁铁31及绕线轴32上下端面上,使L铁34的极性与磁铁31作用面积大,产品静态保持力大,稳定性高,抗外界干扰强;其绕线方式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绕线方式:线包33与磁铁31同心,使得绕线空间大、效率高、便捷,产品驱动能力大,带动负载性好、电压低;故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抗外界干扰强、驱动力大,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优点。以上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座(1)及盖板(11),固定座(1)及盖板(11)上端设置有呈矩形状的通光孔(12),固定座(1)与盖板(11)之间装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切换片(2),切换片(2)上端装设有两个滤光片(21);固定座(1)上端装设有驱动切换片(2)运动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有套装于固定座(1)上端设置有的固定轴(13)上端的并呈环形状的磁铁(31),磁铁(31)上端套装有绕线轴(32),绕线轴(32)上端绕装有呈环形状的线包(33),绕线轴(32)上下端面上装设有呈环形状的L铁(34),驱动机构(3)上端装设有固定环(35)并装设有连接切换片(2)的摇杆(3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滤光片IR-CUT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座(1)及盖板(11),固定座(1)及盖板(11)上端设置有呈矩形状的通光孔(12),固定座(1)与盖板(11)之间装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切换片(2),切换片(2)上端装设有两个滤光片(21);固定座(1)上端装设有驱动切换片(2)运动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有套装于固定座(1)上端设置有的固定轴(13)上端的并呈环形状的磁铁(31),磁铁(31)上端套装有绕线轴(32),绕线轴(32)上端绕装有呈环形状的线包(33),绕线轴(32)上下端面上装设有呈环形状的L铁(34),驱动机构(3)上端装设有固定环(35)并装设有连接切换片(2)的摇杆(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滤光片IR-C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木生杨俊文赵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